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文学史-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证观点却是显而易见的。《秋水》篇记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上的一段对话, 

更可见其思辩之精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 

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 

知之濠上也。” 

     庄子终以精细的思辩驳倒了惠子的观点。不过庄子进而得出万物通灵的 

结论,则走向唯心。 

     从文学角度看,庄子散文在诸子散文中成就最高。其艺术魅力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具有浪漫主义的散文创作方法。如《庄子》内篇《逍 

遥游》旨在说明人生应当摆脱一切物累,获取绝对自由。全文用充分的想象 

和生动的比喻逐层深入地去说明这一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云将徙于南 

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 

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这样大的鱼,这样大的鸟,这样的奋飞状貌,在现实生活中是绝然不存 

在的。然而庄子却用这种形象思维描绘出这种生动形象来说理,从而表现出 

极“大”的概念。然后,他又以野马(指春日野外林泽中的雾气)、尘埃比 

喻世界的极小事物。并说明这些“大”,“小”事物存在,都还“有待”, 

而庄子所追求的是“无待”的绝对自由。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 

无名。李白说:庄子的文章“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大鹏赋》) 

就其世界观与艺术性相结合的角度而言,的确有这种特色。二、《庄子》一 

书,“寓言十九”,常采用大量寓言故事说理。如《则阳》篇中用“触蛮之 

争”嘲笑诸侯之间的争战: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 

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故事说世上诸侯之间的征战、厮杀、掠国、侵地,渺小得象蜗牛头上的 

两支触角争斗那样可悲可笑。其它如:庖丁解牛(《养生主》)喻养生之理 

要顺其自然;轮扁斫轮 (《天道》)喻读书之法;佝偻承蜩(《达生》)喻 

专心致志之道;匠石运斤 (《徐无鬼》)喻知音难遇之感,等等,都以形象 

的寓言故事阐明了极为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 Page 86…

     总之,《庄子》是一部文学特色非常鲜明的哲学著作。作为一家之言, 

在思想上,尤其在艺术上,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著名文人,陶渊明、 

王维、李白、苏轼等,无不在思想和艺术上受到庄子的影响。 

     (3)后期哲理散文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后期哲理散文包括《荀子》、《韩非子》和《吕氏 

春秋》等。 

     a。《荀子》。《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属于儒家学派范畴的一部哲学著 

作。作者荀况 (公元前313—公元前238年)字卿,赵国人,曾任楚国兰陵 

令,是战国时期的儒学大师。《荀子》32篇,其内容涉及到哲学,政治、经 

济、教育、自然、文学诸多方面。在政治上,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在哲 

学上,宣传朴素的自然观。荀子主张“法后王”,主张以“礼”、“法”、 

 “术”实行有效统治,这些思想为后来法家所吸收。 

     荀子的散文逻辑周密,说理深透,善于运用类比方法反复说明问题。如 

 《劝学篇》说明知识可以增长人的能力与智慧,就用了一连串生动的比喻: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由于《荀子》散文句式整齐,行文流畅,便于诵读、记忆,不少已成为 

后世格言。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散文的韵文倾向为后世韵文端倪。特别是他的五篇赋体作品成 

为后世赋体的一个源头。另有《成相篇》则被视为古代的通俗说唱文学。荀 

子的哲学思想对汉代的王充,唐代的柳宗元,刘禹锡等人都有过明显的影响。 

     b。《韩非子》。《韩非子》是法家学派集大成的著作。作者韩非子(公 

元前280?——公元前232年)是荀卿的学生,出身贵族,为人口吃,但善 

写文章。其书传到秦国,秦王赢政十分欣赏,设法令其赴秦,不久因同学李 

斯的诬陷而入狱自杀。 

      《韩非子》著作的核心内容是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在韩非之 

前,法家有几个不同的学派。李悝、商鞅主张以“法”治国,认为政治制度 

与法令信誉是治国工具;申不害则提出国君还要有“术”——驾驶群臣的方 

法;慎到又提出重“势”的原则——重视统治权力。韩非子吸收上述诸派所 

长主张君王治国应该法、术、势并用。所谓“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难势》),“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术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 

之具也。” (《定法》)法家的这种治国思想,既不同于道家的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也不同于儒家的“尊法先王”,抱残守缺;而是“论世之事, 

因为之备”的不断革新观点,这是很可贵的。革新与法制,是法家思想的精 

髓。 

      《韩非子》55篇,包括两类作品;一类是政论文,风格是锋芒毕露,语 

气肯定,表现出严峻,峭刻文风,而且篇幅较长。如《五囊》近七千字,《亡 

征》分析可亡之道四十七条之多,都论辩周详,内容宏富,结构复杂,是先 

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另一类是记述历史故事和创作寓言进行说理,表现 

出作者的机智和历史知识的丰富。这类作品、文学意味较浓。如《南郭吹竽》、 

 《郑人买履》、《买椟还珠》以及《守株待兔》,《有人鬻矛与盾者》等寓 


… Page 87…

言故事均出于此书。 

     在当时百家争鸣的时代,欲立一家之言,必须立、破兼备。《韩非子》 

具有这一特色,如在《五囊》中剖析百家的弊端,就很有力: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皆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 

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 

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 (取)、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 

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工文学者非所用, 

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 

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鲁人 

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仲 

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 

奸不上闻,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 

     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必不几矣。正反对比兼及故事说理,往往 

是《韩非子》行文的特征。 

     c。《吕氏春秋》等。《吕氏春秋》一名《吕览》,是由战国后期秦相吕 

不韦令其门客编辑的一部杂家观点的著述。书成后,曾公布于咸阳市门,宣 

言“有人能增损一字者予以千金。” 

      《吕氏春秋》全书26卷,由12纪、8览、6论组成,共160篇20余万 

言。内容以儒、道思想为主,也吸收了墨、法,形名,阴阳、兵、农各家学 

说。当时秦国势力强大,行将统一中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渐告结束,思想界 

也需要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