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譬如镜面极善磨莹种种相现。论亦如是。分别法相。令无我像分明显现。四
为度生死河故。如牢船筏百千众生。依之无畏。度至彼岸论亦如是。佛及有情。
依之无畏。到涅槃岸。五为照契经等故。如人执炬则见众色。而无迷乱。论亦如
是。照契经等义。而无迷乱故。六为观察善等诸法故。如别宝人识金刚等宝。论
亦如是。分别善等诸法故。七为显诸大论师。不倾动故。如妙高山。踞金轮上。
一切猛风不能倾动。诸大论师亦复如是。轻毁邪论。不能摧伏故。
  第二明论宗旨者。自教迹区分。部成十八。所立宗旨。固非一家。如一说部
大众部鸡胤部说出世部。此四奉宗。一切诸法。无非是假。但有言说。若经部
宗。立一切法。少分实有。多分是假。若萨婆多宗。一切有法。为所奉宗。计有
不同。总有四说。一类。二相。三位。四待。言类者。尊者法救。作如是说。由
类不同。三世有异。谓从未来。至现在时。舍未来类。得现在类。若从现在。流
至过去。舍现在类。得过去类。但类不同。非体有异。如破金器作余物时。形虽
有殊金色无异。言相者。尊者妙音。说相不同。三世有异。谓法在过去。正与过
去相。合而不名为离现未相。以过去相显但名过去也。现在正与现在相。合而不
名为离过未相。未来正与未来相。合而不名为离过现相。随显得名。准过去说。
言位者。尊者世友。说位不同。三世有异。未作用位。名为未来。正作用位。名
为现在。作用谢位。名为过去。至位位中。作异异说。如运一筹置在一位名一。
置百位名百。置千位名千。历位有别。筹体无异。言待者。尊者觉天说待不同。
三世有异。待谓观待。前观于后。名为过去。后观于前。名为未来。观待前后。
名为现在。如一女人。名女名母。观母名女。观女名母。论主评云。法救执法有
转变故。应置数论外道朋中。以数论宗。执法有转变故也。妙音所立。世相杂
乱。三世皆有三世相故。觉天所立。世还杂乱。一世法中。应有三世。谓过去
世。有多刹那。前后刹那。应名去来。中名现在。未来现在。类亦应然。故此四
中。第三世友。立世最善。依经部宗。过未无体。唯现世有。今详世亲着论宗
旨。有其两种。一者显宗。即一切有。故下文云迦湿弥罗议理成。我多依彼释对
法。既言依彼释对法藏。故知此论。有部为宗。二者密宗。所谓经部。故下文
云。经部所说。不违理故。此一部论。多将经部。破萨婆多。故知世亲。密意所
许。经部为宗。此上不同。第二明宗旨竟。
  第三明藏所摄者。藏有三种。一素怛缆藏。此翻为綖。或名为经。正诠于
定。二毗奈耶藏。此称调伏。正诠于戒。三阿毗达磨藏。此言对法。正诠于慧。
于此三中。此论即是阿毗达磨藏摄。问为唯一藏摄。亦通余二。答顺正理第一
云。诸有素怛览。及毗奈耶所有穷理问答。皆是此中阿毗达磨藏摄。
  第四明翻译不同者。此论翻译。总明两时。初即陈朝。后居唐代。陈朝三藏
真谛法师有于岭南。译成二十二卷。大唐三藏。永徽年中。于慈恩寺。译成三十
卷。翻译不同。非无所以。由前译主未善方言。致使论文义在差舛。至如无为是
因果。前译言非。现法无非得。昔翻云有。大唐三藏音善两方。译义无差。缀文
不谬。由使怀疑之客。得白玉于青山。伫决之宾。获玄珠于赤水。由是此论。译
有两时。
  第五略释品题者。阿毗此云对。达磨此云法。俱舍此云藏。谓无漏慧。名之
为对。对有二义。一者对向。谓对涅槃。二者对观。谓对观四谛。法有二种。一
胜义法。谓是涅槃。二法相法。通四圣谛。释法名者。一则轨生物解。二乃能持
自性。故名为法。言对法者。谓无漏慧。名之为对。四谛涅槃。名之为法。此无
漏慧。名对法者。法之对故。名为对法。是依主释。依光法师对与法俱通能所。
下文当释。藏有二义。一者包含。二者所依。言包含者。犹如^2□箧。此论包含
发智论等诸胜义言。故名为藏。发智论等名为对法。俱舍名藏。而非对法。然今
此论。名对法藏者。对法之藏故。名对法藏。依主释也。言所依者。正理释云。
藏或所依。犹如刀藏。引彼义言。造此论故。以对法藏。名对法藏。光法师释
云。鞘名刀藏。刀所依故。言刀名藏。取鞘藏名。以有藏故。名为刀藏。彼发智
等。是此所依。所以然者。谓引彼义言。造此论故。彼发智等。名为对法。此论
所依故。亦即是藏。今俱舍论。名对法藏者。全取本论对法藏名。有对法藏故。
名对法藏。是有财释。宝法师云。藏或所依。犹如刀藏。此正理文。但释藏义。
未辨有财。正理下文。以对法藏故名对法藏。此文方释有财。光法师说刀名藏。
作有财释。谬之甚矣释对法藏中。无持业释者。谓世亲论主。不欲自取其功。推
能依本故也。
  第六广释文义者。就中有二。一别释品名。二依文正解。就别释品名。复分
为二。一正释品名。二明品先后。言正释品名者。族义持义性义名界。此品广
明。故名分别。问此品亦明蕴处。何故以界标名。答此品广。以二十二门。分别
十八界故。以界标名。蕴处不尔。故不标也。二明品先后者。此颂上下。总有八
品。一界品。二根品。三世间品。四业品。五随眠品。六贤圣品。七智品。八定
品。破我一品。无别正颂。故此不论。初二品总明有漏无漏。后六品别明有漏无
漏。总是其本。所以先说。依总释别。所以后说。就总明中。初界品。明诸法
体。根品明诸法用。体是其本。所以先说。依体起用。故次明根。就别明六品
中。初三品别明有漏。后三品别明无漏。有漏可厌。所以先说。厌已令欣无漏。
所以后说。就别明有漏中。世品明果。业品明因。随眠品明缘。果粗易厌。所以
先明。果不孤起。必藉于因。故次明业。因不孤起。必待于缘所以后明随眠。就
别明无漏中。贤圣品明果。智品明因。定品明缘。果相易欣。所以先说。果必藉
因。故次明智。智必等缘。故后明定。
  从此第二。依文正解者。将释此颂。略为三分。一序分。二正宗。三流通。
夫圣人造论。必有由致。故初明序分。序分既讫。当有所陈故。次明正宗。宗义
已彰。劝物修学故。后有流通。初三行颂。是序分。次有六百行颂。是正宗。后
四行颂。是流通分。就序分中。文分两段。初有四句颂。正明序分。后有八句。
随难别解。且初正明序分。四句者。颂曰。
  诸一切种诸冥灭  拔众生出生死泥
  敬礼如是如理师  对法藏论我当说
  释曰。此之四句。正明序分。就此序分。复分两段。一归敬序。二发起序。
即前三句。是归敬序。第四句是发起序。就前三句。初两句明佛三德。第三句指
德归敬。初诸字明所归敬。次十三字明佛三德。诸者谓诸佛。故论云。诸言所
表。谓佛世尊。后十三字中。前有六字。明自利德。后七字明利他德。一切种诸
冥灭者。自利德也。冥有二种。一者一切种冥。二者诸冥。一切种冥名不染无
知。诸冥是染污无知。此二无知。此覆实义。及障真见。故说为冥(外境名实义
内心名真见)一切种者。不染无知。种类无边。名一切种。障一切法不能悟解。
是不染无知。故种类多也。不染无知。劣慧为体。三性门中。善无记摄。体非烦
恼。故名不染。于境不悟。称曰无知。无知即不染。名不染无知持业释也。亦名
习气。数习烦恼。所成气分。习之气故。名为习气。唯佛永断。二乘犹有。故论
云声闻独觉。虽灭诸冥。以染无智毕竟断故。非一切种。所以者何。由于佛法极
远时处。及诸义类。无边差别。不染无知。犹未断故。解云。佛法者。佛所知
法。即极远时等是也。八万劫外。名极远时。三千界外。名极远处也。诸冥者是
染污无知。诸谓诸境。即四谛修道。五部境也。五部非一。故名诸境。冥者即是
见修所断。一切烦恼。以此烦恼覆障诸境。故说为冥。染污无知。无明为体。烦
恼不净。名为染污。于境不悟。故曰无知。无知即染污。名染污无知。持业释
也。颂言灭者。灭有二灭。一择灭。二非择灭。一切种冥灭。是非择灭。由佛世
尊断一切种冥。证不生法。故名非择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