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得不说的中医药大国系列-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熄灯了以后我们还在走廊里学习到深夜;消耗多,营养又跟不上,就感染上了肺结核,我自己还感觉不到,后来体重、体力都下降,还低热。

田  原:您就是在这个期间得了肺结核?

朱良春:是啊,初中2年级得的。后来到医院去透了一个X光。        

田  原:那时候不是中医看病?

朱良春:也有西医了。后来又找了一个老中医看,他看了就说是痨病,要休息,不能上学。于是就休学了,休学以后一边吃中药,我就一边找中医基础方面的书来看。

田  原:自己看中医书,能看懂吗?

朱良春:看得懂。因为我语文基础好,12岁以前就读《中庸》了嘛。

田  原:于是就看医书,就想知道这个病是怎么回事。

朱良春:至少也知道自己怎么样来调理。看了几本,有的中医书上面写的很好。一方面我吃药、治疗,一方面就看这些中医的书,不到一年全部都恢复了,这样我就同父亲说:我想学中医。

田  原:好的那么彻底,自己给自己开药吗? 

朱良春:自己没开药,就知道吃百合,百合这个东西养阴清肺,又能治咳,我经常拿百合煮汤喝,这个百合对肺结核很有帮助。自己调养,这样子一年的功夫全部好了。

田  原:在我印象当中,那时得痨病会死人的。

朱良春:对。至少不容易治愈。

田  原:您一年就能看好,这已经很神奇了。

朱良春:就是休息,吃药,增加营养,再加上我懂一点气功,那是最早的中国近代的气功,蒋维乔老先生他练的气功,叫静坐功,我一直看他的那个书,就静坐,调整气息,增加元气,对自己的病体恢复很有帮助。

田  原:从此就迷上中医了? 

朱良春:就想去学中医。当时我父亲不太同意,我父亲说:学医要有毅力,下苦功夫才能学成。我说我会省吃俭用的,也会刻苦学习的。

那个时候我父亲的工资是二、三十块钱,拜一个老师学习,一年要花一百多块,要在老师家吃住。

田  原:父亲没有想到,他这个决定成就了一位大医。可是,去哪里学呢?

朱良春:我家有个亲戚在镇江,靠近常州,常州有个武进县,下边是孟河镇,这个地方是名医辈出呀,给慈禧太后诊病的御医马培之就在这里,所说的孟河学派——费伯雄、马培之、丁甘仁、巢崇山等四大家都出在那个镇上。这个医派影响很深远的,现代许多著名中医学家,都是他们的弟子。

我这个亲戚与马家有亲戚关系。马培之老先生那时候已经不在了,我就跟着他的孙子马惠卿学医,——他也60岁了,有十多个徒弟。他说可以,来吧。

我们住在第一大的房间里面,每个人一张铺,一张桌子。食宿学费每年是120块大洋,3年360块,一次交360块。这钱,我们交不出来,他那个亲戚就说:一年一年的交吧!于是第一年只交了120块。

那时的书籍都用老的木刻本,没有标点符号,都是连在一起的。师兄们就用白及磨硃砂给断句。当时有去一年、两年、还有将近三年的,他们带着我,一天给圈三、五行,背熟了再给你圈一段。

我们早晨天亮就要起床,坐在那里读书,你读你的、他读他的,一片朗朗读书声。读到六点半,去洗漱一下,吃早饭,七点钟老师就开始看病了;因为是镇上,四面八方来的比较多,七点半以后,老师就出来了。那个时候,三张方桌子并在一起,然后老师落坐,大师兄、二师兄、一直往下排……老师看病的时候,我们就看着他:怎么问的,怎么看的,然后他就唱方子……我们就这么一句一句往下写。

田  原:当时先生看病是唱着说?

朱良春:过去都是由先生唱出来、由大师兄去写处方,十多个学生都是按照年资顺序坐,照着抄录,那个时候都用毛笔,这样既得到了技术上的传承,又完成了文化的积淀过程。上午跟老师诊病,中午吃饭休息,一点钟起来,就是把抄录的处方拿出来,大家核对,有没有错误,然后整理誊清。

有的时候让我们抄他家祖传的丸、散、膏、丹集,经验方也抄一些,还有,每个人都要练书法,临帖,一天交一张,要给他看。每天圈的那个书都要背下来,由大师兄检查。通过了再圈下一段,接着背。那会儿,我们上午就是抄方,下午读书、写字。晚上还要个人做个人的事,你那些做得不好就必须在晚上抓紧弄好。

田  原:那个时候,马惠卿老师主要看什么病?

朱良春:内科,外科都看。那个时候的医生比较全面,一个好医生,病人什么病都要找你。马培之老先生内科、外科都很好,所以他的后代、包括马惠卿老师,内科、外科都很精。

有一年慈禧太后生病了,太医看了很久都看不好,就下诏叫各省推荐名医上来。江苏就推荐了马培之老先生。那时候他60多岁,他知道这个差使很荣耀,也很危险。他去的时候,坐着木船,在这个木船上面就放了一口棺材,他说:我去了也可能是衣锦还乡,富贵荣耀;也可能就回不来了,或者是装进棺材里回来,他做着两手打算的。 

去了以后,马老先生非常聪明,他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宫里的规矩,就带了不少银两,首先要给太监送,一送就是100两,太监就将病情透露给他,——因为给太后诊病不能见面,隔着帘子,既不能望神察色,切脉也只是牵线搭脉,就这样,凭着太监透露出的一些信息,他心里有了点底数,然后跪在那儿诊脉,然后就说:老佛爷肝气郁结,心气不展……所以老佛爷心情容易急躁,容易上火,眠食不安……

田  原:这才是旧时的“悬丝诊脉”呀。(笑)

朱良春:对。(笑)慈禧太后一听,说的对呀,赐座。就落坐了,随后开药。第二天再去,问老佛爷吃了药之后怎么样?老佛爷凤颜大悦:“您的脉理不错。”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给她调理,病情一天一天好转起来,然后赐宴,留宿宫中。调治了两个多月,完全好了。就要把他留在宫中太医院,留做御用。可是他想了想,不敢留,伴君如伴虎嘛,于是他就说:家有老母,作为儿子不能不回去尽孝。

慈禧太后听了还挺高兴,夸他孝顺,赐了他一个三品直相的官位,也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干部了。回来的时候,船杆上面挂着旗:御赐三品直相,一路上地方官员都要到码头迎送。

马培之老先生医术高明,人也非常聪明,所以他能够衣锦还乡,如果长期呆下去,太危险,一次药用的不好或者一句话说的不对,弄不好就丢命了,所以他才回来,回来继续给乡里人治病。



1915年4月,丁甘仁等人发起成立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他们向北洋政府递交的《呈大总统文》说:“教育为国家之基础,医学实民命之攸关……但查各省,类皆偏向西医,而中医徒袭其名。上行下效,捷于影响。恐数十年后,中国数千年神圣之医学,日就式微,甚可痛也。”

1929年夏天,章次公与陆渊雷等人创办上海国医学院,培养了一批中医后继人才。并提出“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的中医学新主张。由于丁甘仁、章次公等先生的努力,以及兼采中西医之长的进步态度,因此才有了中国中医现代教育的新局面。

                               

田  原:您后来怎么拜到了章次公先生门下? 

朱良春:在马惠卿老师那里,他看病太忙,没多少时间教你,完全靠师兄们带领。我想这样下去长进不快,学不到更多的东西啊。有一天啊,我在报纸上看到:苏州国医专科学校招生,而且章太炎先生是那个学校的名誉校长,当时的青年学生谁不向往章太炎啊!太炎先生还专门为这个学校题写校训:诚、敬、勤、朴四个大字。王慎轩是学校的校长,这个学校实行的是现代教育方式,所以对我们更有诱惑力。一看他招生了,我就偷偷的背着马老师,从孟河镇那个地方跑到火车站,坐上火车,两个小时就到了苏州。考试倒是很简单,就是问几个问题,然后写一篇作文,半天就考完了。

田  原:作文考的是什么题目?

朱良春:就是一篇策论,问你为什么要学习中医?

田  原:是啊,您为什么要学中医呢?

朱良春:为什么?就是要为百姓解除患病的痛苦么,我自己深有体会,还有一些古文和中医书的底子,所以写起来也不难。第二天就通知说:你合乎要求了,即日起开学,你们回去准备吧。  

田  原:可是虽然考上了,回去怎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