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犹太商人羊皮卷-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告诉了人们,金钱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安东尼奥是个破产的商人,他借了商人夏洛克的高利贷,但不幸的是,他的商船在海上遭遇了暴风,货物全部沉没海底,按照他们的契约,如果安东尼奥不能按时归还贷款就要割下他身上的一磅肉作为赔偿。幸亏他的未婚妻佟西娅巧扮律师以割肉不能以流血为条件才制伏了夏洛克。    
    安东尼奥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在没有钱的情况下,居然连如果三个月不能还钱,就割下自己身上一磅肉作为赔偿这样苛刻的条件也要答应,说明人在贫困的时候,其困难和无助之情,就像落水的人一样,即使你给他一把刀子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幸亏这份合同有漏洞,他才得以保全了性命,否则,一磅肉割下来,不仅自己的生命不能保全,而心爱的未婚妻不知道会如何痛心,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过是区区3000美元。这3000美元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宝贵生命和一个家庭的幸福。可见,金钱的威力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强大。    
    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金钱在社会中的作用是不可以低估的。如果没有金钱,就很少有人会器重你,你也会处于一种孤立的边缘地带,处于社会的弱者地位。犹太人这样说:“富亲戚是近亲戚,穷亲戚是远亲戚。”犹太人的历史一再地验证了这个事实,他们没有金钱的时候,就处于社会的底层,人们都看不起他们,说他们是“犹太鬼”,他们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凌辱和压迫。而等到他们有了钱,就可以和贵族平起平坐,让人们对他们钦慕和妒忌不已。    
    犹太人终于认识到了:在社会中,没有钱的人注定是可怜的人,而要获得尊严和尊敬就必须有钱。    
    “人为什么活着?为了吃饭!难道不是为了工作吗?人是为了吃饭必须工作,而不是为了要工作而必须吃饭。生活就是为了吃饭,为了享受世间的快乐,这是人要拼命赚钱的原因。”    
    一个犹太人见了另一个人就问对方:“你多大了?”


第一部分  犹太商道利益,让对方为自己着想

    “我50了。”    
    “那你还可以享受10年呢!”    
    这个犹太人问一个老人他多大了,似乎很不礼貌。但是他的回答告诉了他的人生态度,他的生命还有10年,应该好好地享受这生命中的最后10年。犹太人始终认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人活在世界上就应该尽情地享受,人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享受。    
    另一位住在芝加哥的犹太人已经70岁了,却要买一套很豪华的公寓,别人觉得很奇怪,问他:“你年纪这么大,估计也就只有几年的寿命了,还要这么大的房子干什么?”    
    这位犹太人反问道:“难道只有几年就不享受了吗?”    
    要享受自己的生活,这样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犹太人不赞成过分节俭,《羊皮卷》说:“当富人没有机会买东西的时候,他会自认为是个贫穷的人。”如果自己拥有了金钱,却守着它们不松动,把它们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里,是愚蠢的。    
    犹太人认为,即使追求神圣的精神生活也不应该让自己贫困。信仰上帝和追求享受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他们认为自己追求精神的崇高,也应该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一味追求物质的富有,当然不是一种好现象,然而一味追求精神生活而忽略物质上的舒适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犹太人对自己的生活要求有一种很高的品位,他们喜欢豪华的居所,精美的食物和名贵的车辆,因为这样才配得上自己所赚取的财富和自己高贵的地位。犹太人的节俭精神与他们享受生活并不矛盾。在犹太人看来,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就必须节约不必要的资金。    
    但犹太人也同样认识到赚取财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愿意为这样的高贵的物品付出代价。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经常可以在晚上看到在装饰豪华的中国餐馆和意大利餐厅,坐着颇有绅士风度的犹太人,他们和家人、朋友一边吃着精美的食品、一边亲密地交谈,那惬意的神态让人羡慕不已。他们毫不吝啬地把白天赚来的钱花出去,通常可以为了一顿精美的晚餐而一掷千金——为了享受他们是愿意花钱的。    
    利益,让对方为自己着想    
    “暂时地放弃一些利益,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    
    ——《羊皮卷》    
    犹太人尊奉一种“使彼知己”的人际哲学,其主要目的,还在于让对方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这种精明的处世方式,能最有力地调动对方。    
    古时候,耶路撒冷的一个犹太人外出旅行,途中病倒在旅馆里,当他知道自己的病已经没有希望时,便将后事托给了旅馆主人,并请求他说:    
    “我快要死了,如果有知道我死而从耶路撒冷赶来的人,就请把我的这些东西转交给他。但是,不要告诉他我在哪家旅馆。”    
    说完,这个人就死了,旅馆主人按照犹太人的礼仪埋葬了他,同时向镇上的人发表这个旅人的死讯和遗言,让大家遵守这个犹太人的遗言即不要将他住的旅馆告诉来找他的人。    
    他的儿子在耶路撒冷听到父亲的死讯后,立刻赶到父亲死亡的那个城镇。他不知道父亲死在哪一家旅馆里,也没有人愿意告诉他,所以,他只好自己寻找。    
    这时,刚好有个卖柴人挑着一担木柴经过,儿子便叫住卖柴人,买下木柴后,吩咐卖柴人直接送他到有个耶路撒冷来的旅人死在那里的旅馆去。    
    然后,他便尾随着卖柴人,来到了那家旅馆。    
    旅馆主人对卖柴人说:“我没有买你的木柴啊!”    
    卖柴人回答说:“不,我身后的那个人买下了这木柴,他要我送到这里来。”    
    通过一笔木柴交易,他把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成交的条件,让卖柴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帮助他解决了难题。    
    从根本上来说,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尤其在上述年轻人同卖柴人和旅馆主人这样非亲非故的关系中。其他考虑包括道德考虑也是需要的,但真能击中要害,调动对方的,惟有利益。    
    只有他人的利益同你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一起的时候,他人才可以像为他自己谋利或避害一样,为你着想,因为这一着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努力,可以同时带来其自身利害的相应变动。    
    所以,与人相处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人为自己的利益着想”。    
    不计后果而为他人付出所有一切的人是最可贵的。这是犹太人判断和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犹太人把善行看做最重要的财富。财富是为了行善,很多犹太人就是这样的。    
    《羊皮卷》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位男人黑夜外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路上看到对面来了一个提灯笼的人,走进一看,却是一个瞎子,这个人就问这位盲人:    
    “你提着灯却看不见东西,为什么还要这样多此一举呢?”    
    盲人说:“我提灯而行,是要你们看见我。”    
    犹太人实在是太聪明了,一个人独自走在一条路上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因为对于瞎子来说,在漆黑的夜晚行走,和白天走路是一样的。自己摔倒的可能性,远小于被别人撞倒的可能性。    
    而平时靠眼睛走路的人,一旦走在漆黑的路上,很容易看不清路而将别人撞倒。为此,瞎子亮起了灯笼,以便让每个相遇者都能看清自己,并避免让对方撞倒自己。    
    这种转换思路的智慧是犹太人从2000多年的流散经历中提炼出来的。犹太民族作为一个弱小的民族,为了能够保护自己,只有靠“瞎子打灯笼”这种办法让统治者看到自己对他们的价值,从而“利用”自己求得生存,看似多此一举,实际上蕴涵着很大的智慧。    
    但是,夜行中不乏强取豪夺之徒,他们不满足于瞎子打灯笼所提供的那一段路的灯光,常常抢走灯笼,甚至把瞎子杀掉。    
    然而,犹太人依然以“瞎子打灯笼”般的执著慢慢往前走,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家园,足以证明“瞎子打灯笼”所体现出来的睿智。


第一部分  犹太商道干活越少,赚钱越多

    再看一个这样的故事:    
    犹太人加利曾为一个贫穷的犹太教区写信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