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家庭教育缺什么-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的这些断言,都代表了断言者对事物的感知,虽然说这些话的人,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但它们都和正确相距甚远。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人看待事物的固定方式、观点、参考系统和信仰被固定在一个小圈里,结果就产生了可笑的局限性。

像开头我们提到的那个故事一样,当家长被自己的见识所囿的时候,当家长被自己切苹果的固定方式限制住的时候,也就坚持认为苹果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星星出现了。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之中,家长们常常都会犯这样的毛病,比如说,许多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过于叛逆,从而采用激烈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在过去的分析中,许多专家都把这种现象归结于家长的主观性格,武断作风。事实上,其实其中大部分情况,都是由于一种定式思维的扭曲而造成的,当我们的家长脱离孩子的世界太远时,交流就自然会产生障碍。

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开头的那个故事中,可以想象的是,在中国千千个家庭里,类似的情况一定发生过许多次,我们不妨想象一下,说苹果中有星星的孩子,将会受到家长怎样的对待;或者说,假如你的孩子告诉你苹果中有一个星星,你又当作何反应。

答案是确定的,绝大多数孩子都会被批评为胡思乱想。

正因为定式思维是不完整,不准确的,因此它往往也就代表了片面与狭隘,当这种思维方式投射到家庭教育中时,所产生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家长对于孩子的“异想天开”视而不见,甚至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其大加打压,而这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孩子那宝贵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正在遭到一步步的摧残。

2.最宝贵的财富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苏霍姆林斯基

关于人类最宝贵财富的论断,几乎在每位哲学家口中都有完全不同的答案,譬如时间、知识、进取心、品德、意志力等等,然而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一点,这些所谓的宝贵财富,我们随时、随地、随手都可以得到。

时间固然不能再生,但却随时可以得到,虽然我们可能会浪费掉一些时间,但是只要懂得珍稀就还不算太晚。文人小说下载

除此之外,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品德可以不断熏陶,而进取心、意志力这样的东西,即使被摧毁了,也还可以在鼓励下重建。

那么,按照这样的标准,世界上最宝贵,也是绝对不可能再生的财富只有一个——想象力。

从生理学上考虑,右脑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人想象力的多寡,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许多孩子一生下来,就在这个领域落后于他人,而这种先天因素就标志着想象力注定不是人人擅长。

其次,想象力的保持难度,也决定了它的珍稀。

根据科学调查显示:人的想象力随着年龄增大而降低,想象力最强的人,往往是幼儿园中的小朋友。

当一个人的想象力被摧毁后,尽管他的智力可能毫发无损,但是决定想象力的好奇心、以及敏锐的观察能力却远非培训所能造就的,我们绝难想象,一个已经成年,为世事所累的中年人,仍然能够保持高昂的好奇心,以及对周边事物的浓厚兴趣。

毫无疑问的是,想象力是人对未知事物在头脑里的一种虚幻的解释,正因为有了想象力,才会促使人想尽办法去实现想象中的事物。而正是在这种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失败,继而不断总结,又不断进步,以此周而复始,才最终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

在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里,许多事物、发明、以及我们正在享用的文明成果,都来自于前人的想象,由此称想象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毫不为过。

一个没有想象力的人,是不可能具有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的。想象力能增强一个人学习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能使人在学习中找到意想不到的灵感和捷径。

关于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来自于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他十六岁的那一年,爱因斯坦产生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想法——假如我骑在一条光束上,去追赶另一条光束,将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基于这一点,爱因斯坦发明了后来著名的相对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本质和艺术是一样的,需要直觉和想象力。

然而,在现时中国人的身上,最欠缺的恐怕便是想象力,比方说: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以来,到现在共有400多人位科学家获诺贝尔科学奖,其中华裔科学家共有六位。然而,在这些获奖科学家中间,却没有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对于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文明古国来说,这样的一个结果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那么,当我们了解到这一事实之后,一个紧迫的问题就此出现在我们面前——究竟是谁在扼杀我们的创造力。

3.谁在扼杀创造力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

类似于下面这样的情况,一定曾经在你身上发生过。

在你读书的时候,总是会做很多的习题。当某道习题的答案应该是A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同学却都会选择B。

为什么呢?因为参考答案是B。

就这样,在老师讲评答案的时候,这些学生仍然认定答案是B,但是老师宣布的结果却让大家大跌眼镜——参考答案印错了。

于是,又会有许多学生长叹一口气:“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也选A来着。”

这是一个非常普及的现象,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第二种情况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家庭里,其中一个是中国家庭,另一个则是美国家庭,它们的相同点则是都有一个刚刚上学的孩子。

每当中国的孩子画好了一张画后,他总是会拿着自己的画,飞快地跑到父母身边让他们鉴赏,同时会问:“你看,我画得像不像?”而每当美国的孩子画好了一张画后,则会向父母提问道:“你看,我画得好不好?”

在这一字之差中,我们的思考就此开始。

关于第一个故事,我们得到的问题是,学生为什么迷信标准答案?

在那些选择B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脱离思考,直接抄录了之的,另外一部分则是经过了思考,却因为知识掌握不足而错选B答案,然而最主要情况则是——本来选对了,看到答案后则放弃了自己的选择。

无论是三种情况中的何者,都暴露出一个直接的问题——我们的孩子缺乏主见,缺乏自我精神,缺乏自我想象的能力!

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呢?我们的学校教育固然要负一定的责任,然而最主要的责任,则应当归结到这些孩子早年的家庭教育中。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太多的规矩,太多的标准,当孩子在如此种类繁多又死板教条的规矩、标准下成长时,所受到的要求、管制必然导致了他们逐渐失去了自信、失去了想象与创造的潜质,继而变成无主见、无思想,无灵活性的“小机器人”。

当我们意识到家庭教育此方面的缺陷时,便不能不为其感到由衷的悲哀。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发生在大洋彼岸的故事,颇为耐人寻味。

一天,3岁的小女孩朱迪告诉她的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的字母“O”。妈妈听后非常吃惊,于是便问她是怎么认识的。

朱迪说:“是她的幼儿园老师克丽丝小姐教的。”

于是,这位母亲在表扬了女儿之后,一纸诉状把克丽丝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一切圆形物体,然而当她学会了26个字母之后,朱迪便失去了这种能力。鉴于此,这位母亲要求该幼儿园赔偿小女孩克丽丝精神伤残费1000万美元。

经过审判,法庭得出的结果是起诉成立,判决幼儿园赔偿小朱迪精神伤残费100万美元。

在这位母亲因为女儿失去想象力而痛心不已,以至于不惜与幼儿园诉诸公堂的时候,几乎我们的每位家长,都在为自己的孩子能够多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