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跨一步,就成功-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三个月后,除非他再提醒你,你早忘了那个约。
  但是相对的,如果美国总统说他三个月后的今天,要请你去白宫作客,你就绝不会忘。
  为什么?
  因为你重视他,把那邀约看作大事。在下面三个月当中,天天念着,当然不会忘。
  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今天读了一个月之后要考的东西,就算这一个月当中,你再也没机会复习,恐怕到考试,顶多只忘了三分之一。
  相反的,考完才两个礼拜,你却可能忘掉一大半。
  为什么?
  因为考试过了,你放松了,不再悬念。
  人的脑很奇妙,你不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而且如果第二天早上有重要的事,就算睡得极熟,不等闹钟响,也可能自己醒来,表示梦中还悬念着。
  所以如果你想牢记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重视它,念着它。你会发觉,只要轻轻地悬在心中,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据研究,我们作“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是在大脑不一样的地方。多半的东西,都放在短期记忆里。譬如你要打电话给某商店,翻电话本,找到那号码,记住了,接着拨电话、讲电话,电话还没放下,已经把号码忘了。算来那“短期记忆”不过几分钟。
  由此可知,当你要学很多东西的时候,确实可能记了新的,忘了旧的。问题是,如果你学到的每样东西,都只放在脑子里的“短期寄存仓库”,你的学问可能丰富吗?那好比赚多少,
  花多少的人,是不可能有积蓄的。
  我大学时代有位很平凡的教授,他留学日本,只会把日本教授教他的,照样搬来教我们。但他讲过一句话,我一辈子不会忘。
  他说:“今天我说出来,写在黑板上,你们记住了,就成为你的东西,不再是我或我日本教授专有的,没有人能抢得走。”
  想想,这世上哪样财宝别人夺不走?那些都是“身外之物”,被抢去,你就没了。只有学到的知识,存在脑海中,是你能真正保有的。
  所以我建议你,用“悬念法”。先去重视你学到的东西,再常常想它念它,使它扎根在你“长期记忆”的仓库,让你拥有一生。






 

 


延伸法:勾出你的美梦


  大约在我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家里来了位摄影家,他先在客厅支好三脚架和灯光,又把我的小藤椅放在纸门前面,再叫我穿上皮鞋和花衬衫,坐在椅子上。
  灯光从两边射来,好亮。只记得摄影家要我身子向前倾,又教我把两双手握在一起,然后卡嚓、卡嚓,照了好多张。
  五十多年过去,我一直记得这一幕,你猜,为什么我能记得这么清晰?
  因为照片!
  大概你爷爷奶奶很欣赏那天拍的效果,没过多久就把照片放大挂在客厅里,后来虽然进了相簿,我还总是翻到。
  也因为每隔一阵,我就看到那照片一眼,产生提醒的效果,自然而然让我想到四岁时照相的情景,甚至能想起摄影师怎么拉着我的小手,将手指交叉在一起的细节。
  你不是也有这样的经验吗?记得上礼拜有一天,我问你记不记得第一次到迪士尼乐园,离开的那天,你耍赖,不愿回家。
  你说记得,因为录影带上拍到。
  现在就进入我要谈的主题了。
  上次我对你说,要用悬念的方法,不断回想,复习,使学到的东西能牢记不忘。问题是,如果每次都把旧东西“整个”想一遍,就算你选择的东西不多,也不可能有那么多时候,复习经年累月积下的功课。
  这时候,你就要懂得提纲挈领,也可以说用“悬念”;但是只能悬念一点点,要“以小搏大”,好像提起一个挂钩,就拿起整件大衣。
  这么说,你可能还不懂,让我举两则最常见的例子——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电视广告能长达一分钟,演出很精采的故事?
  但是广告费太贵,那一分钟的广告很可能不久之后缩短为三十秒。许多画面被缩短了,但是你还能了解整个剧情。
  又隔一阵,那广告又“减半”,缩成十五秒,甚至十秒,只跳出一些重点画面。对于从没看过“完整版”的观众,根本不知演什么。但是对你不一样,你居然还能用那十秒钟,回溯整个故事。
  再过一段时间,电视广告也没有了。有一天,你在报纸上看到一张照片,是“那电视广告”中的一个镜头。
  天哪!居然就那么一张照片,也能令你想起整个广告。
  那张照片就像是一个钩子,勾出了整件大衣、整个故事、整个事件。
  再举个例子——
  早上醒来,你记得前一夜的梦,如果不写下来,可能才刷牙,已经把梦忘了,只记得自己作了梦,怎么都想不起来内容。
  可是如果你在床头摆了纸笑,一醒,就记下梦境,甚至只写几个字,譬如你梦见回到以前上的小学,就只写“小学”两个字。
  恐怕一直到晚上,只要你静下心,拿起那张纸条,看到上面写的“小学”,就能一点一点记起昨夜的梦,而且愈想愈多,把整个梦的细节都想起来。
  那“小学”两个字,是什么?
  是钩子,勾出你整个梦境。
  由此可知,“悬念法”悬的是重点,有时候甚至只有两个字,或一个画面。如同我小时候那张照片,总被我不经意地看到,就能使我记住整个拍照的过程;也像你小时的录影带,能帮助你回忆。
  这种方法经过训练,可以使你回忆和联想的速度加倍,好像网际网路,延伸到不同的地方。






 

 


提示法:使你的思想飞跃


  你记不记得我上个月曾经问你,知不知道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说他“研习
  军事、政治,是为了使他的儿子、孙子能学习文学、艺术……”。你说不知道,我还要你去
  问历史老师。
  但是没等你问,我已经在网上找到了。
  你妈妈曾为此大为佩服,问我怎么找到的?
  其实一点也不难,《圣经》那段,我打“石头扔女人”,电脑上跳出一堆东西,我一条一条筛选,找到相关的,再“进去”看,就找到了。
  至于约翰·亚当斯的话,我打出他名字,跳出一堆有关音乐的,我跳过,只看政治方面的。没多久,居然在台湾的《天下杂志》网站找到一篇文章,提到这件事。于是查出原文。
  由此可知,网上有一大堆资料,甚至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并非人人能找到,你必须由不同的角度进入,才能从那资讯的大海里,捞出需要的东西。
  我们的脑也一样。
  有一派心理学家认为,任何事情,只要经历,就会留在脑海。连最平常的事,都记录在大脑的某个角落,平常完全没印象,但是如果经过催眠,就会重新回到“现场”,说出每个细节。
  可不是吗?相信你在电影里一定看过,催眠师问被催眠的人:“你现在又回到那个房间,你看到书桌了吗?在那桌上放了什么东西?”
  被催眠的很可能说得出:“看到台灯、一本书、一杯水、一枝笔、一把刀!”
  于是悬案就因为这么一个线索而破解了。
  虽然我们无法在考试的时候自己催眠,但是从前面举的这些例子,我相信,在我脑海10的14次方个“神经原”当中,一定存了许多许多东西,只要我们改进“搜寻”的技巧,很多模糊的记忆,都可以被想起来。
  今天,我就要跟你讨论这技巧中的“提示”法。
  什么是“提示”?
  考试的时候,大家不知怎么答,有时候会求老师:“给一点提示嘛!”
  体贴的老师很可能一笑,说出几个字。就用那几个字,大家恍然大悟,立刻振笔疾书,写出答案。
  背书的时候,揭示就更管用了。
  你不是常在背不出下一句的时候,看着我,有时候我只说出一个字,你就想起来了吗?
  那老师的一个暗示,或我说出的一个字就是“提示”。
  懂得念书的人一定要多利用“提示”。不是等别人提,而由自己给自己提示。
  举个例子,你背王维的王方绝句《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你可以由一开始就从头到尾背。也可以只看一遍把每句最一个字挡着,开始考自己: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接下来,你挡两个字,又想出来了。就改为挡住三个字,四个字。
  最后,只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