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完结)网游国度:不落皇旗-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后世学者对这个传说和佛教初传中土的时间、路径等颇有争议,但一般佛教徒对此津津乐道,汉明帝求法成为中国佛教史上基本公认的事实,白马寺也就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内地的最初标志,蜚声古今中外。

    佛寺祖庭现况

    历史风雨中,白马寺数毁数建,但寺址从未变过。七世纪下叶唐武则天时,寺主僧薛怀义有宠于则天,白马寺盛极一时,和尚达千余。安史之乱和会昌法难中,白马寺受到较大毁坏,如唐诗所咏:“白马驮经事已空,断碑残刹见遗踪。萧萧茅屋秋风起,一夜雨声羁思浓。”十世纪下叶宋太宗时重修白马寺,“鼎新伟构”,“更类天宫”。今天的白马寺建制奠定于十六世纪上叶明嘉靖时和十七八世纪清康熙时重修的“白马禅林”。一九六一年,白马寺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十五章、神庙白马寺 (4)

现在的白马寺占地四万平方米,百余间殿堂成比较典型的汉地佛寺纵轴式布局,主要建筑位于南北中线上。走进山门,两侧各有一座石碑,东侧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由元代高僧文才撰文,书法亦潇洒工丽。再前行,过歇山式天王殿,就到了全寺的主殿大佛殿,殿内释迦牟尼端坐莲台,右手拈花,迦叶、阿难二弟子旁立,文殊、普贤二菩萨列坐,二天女后侍。香案上五供齐备,左右钟鼓高悬,幔帐垂挂,蒲团排列,庄重肃穆。这场景构成即中国佛教禅宗常说的“拈花微笑”。

    大佛殿东南角有一口明代铸铁钟,重二千五百公斤,上有铭文“钟声响彻梵王宫、下通地府震幽灵。……”“白马钟声”为洛阳八景之一,据说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时,和尚上殿念经,击罄撞钟伴诵,白马寺钟声悠扬数十里,城内东大街钟楼上的大钟也自能与之共鸣,反之,城内钟楼击钟,白马寺钟也自能共鸣。

    大佛殿之后是供养着三世佛的大雄宝殿,两厢分列十八罗汉。这些罗汉像呈坐势,姿态不一,神情各异,系元代用夹苎干漆造像工艺塑成,十分珍贵。所谓夹苎干漆造像之法,大致是先用漆、麻、丝、绸在泥胎上层层裹裱,然后揭出泥胎,制成塑像,夹苎干漆造像,历史悠久,盛于隋唐,宋后则渐渐失传,存世造像极为罕见。大殿后是接引殿,再往后就是白马寺内最后的佛殿毗卢阁。

    毗卢阁初建于唐朝,在清凉台上,清凉台由青砖砌成,高近七米,长约九米,宽约三米。毗卢阁内供释迦牟尼的清净法身毗卢佛,旁立文殊、普贤菩萨。阁后壁镶有石碑,上刻四十二章经。该经简明介绍佛教基本思想,一般认为是最早的汉译佛经,由摄摩腾、竺法兰翻译。毗卢阁重檐歇山,飞翼挑角;阁东西配殿奉有摩腾、法兰像。唐诗人王昌龄曾咏白马寺:“明月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日凉如秋。”其实早在北魏时,白马寺园林已盛名一时。白马寺植有许多沙果、葡萄、石榴等,果实“甘殊味美,冠于京中”,当时皇帝也派人来采摘。但这些情景已然不再了,今天最吸引人处即是清凉台。台上毗卢阁与周围建筑,自成格局,构成一小型庭院,院中一泓池水,莲花朵朵,数株古柏,蓊蓊郁郁,清爽宜人;从台下望去,整座庭院若在空中,清初释如秀曾撰联道:“台洒法雨柏翻风果有清凉气象,阁显山光吞月混是毗卢法身。”




第十五章、神庙白马寺 (5)

杨帆和凌风一路马不停蹄用了三天的时间终于到了白马寺。杨帆和凌风二人趁着月色来到白马寺,首先看到的是那个砖瓦结构的齐云塔,齐云塔塔身为方形密檐式,呈土黄色,塔边长三丈有余,塔高数十丈,每层南边开一拱门,可登高远望。因为没有点火把和开启孔明灯,在月色中我们的感觉就更加灵敏,刚走近齐云塔我就感觉到一股微弱的土系能量从塔身上散发出来。这股土系能量极其微弱,并没有给这座塔带来多少防御,但是它却能够让这座塔变得更加坚实,难怪这座塔可以造的这么高。

    ……………………………………………………………………………………………

    别相信所谓的幸运、命运、财运、甚至是桃花运,这些不过是弱者等待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那么幸运,甚至神器、超神器让你像不花钱的往家里倒腾。我命由我不由天,只有自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十六章、奇遇 (1)

杨帆和凌风他们并没有进入齐云塔,而是从它边上经过朝两百米外的白马寺山门走去。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两座大墓。看到这两座大墓我觉得非常奇怪,竟然还有人被葬在这个地方,在好奇心下,他们二个人走进坟墓,借着月光看清楚墓碑上的字迹,读完后才知道原来这两座坟墓是两个来华龙王朝宣扬佛法的天竺高僧的坟墓。

    站在大墓之前,看着用青石造成的墓碑,杨帆心里一阵没来由的感慨。坟墓里埋葬着两个天竺的高僧,不管他们生前有多少伟大,有多少受人尊敬,但是死后也不过小小的一块墓地,虽然还会受到我们的凭吊可是他们却永远也不会知道了。人生在世,不外如是。

    站在两座大墓前观摩了片刻杨帆他们就朝前行去,前面是一大片的空地,空地上或者有一些低矮的佛塔,或者有一些高大的香炉和一些石刻的雕塑。佛殿建筑群还在很远的前面,密密麻麻地排布着,至于僧人们的住舍则是在佛殿的后面广袤的竹林中。

    杨帆他们进来的时候时间还不是很迟,还没有到和尚做晚课的时间,整个佛殿建筑群空荡荡的没有一个游人和和尚,想来应该是去吃饭了。

    杨帆和凌风走进天王殿,首先看见大殿里大肚弥勒佛和四面分立的四大天王的塑像活了。大肚弥勒佛挺着个大肚子半躺着,四大天王正在和他说话!杨帆看到他们竟然活了过来有些吃惊看到面前弥勒佛的样子偷偷喜道:“凌风你看那弥勒的肚子还不够大,一点不像弥勒佛,什么时候养肥一点才像。”

    弥勒听到到杨帆的话没有一点吃惊好像知道他要来似的又好像和他是多年的好朋友指着杨帆笑骂道:“去你妈的,老子现在减肥还来不及,弄个大肚子我以后还怎么娶媳妇啊?”

    “娶媳妇!哈哈!都做和尚的人还娶什么媳妇啊?你们做和尚的不是身入空门六根清净吗?还怎么娶媳妇?”其中一位天王朝弥勒佛打趣道。

    “我要还俗行不行?”弥勒白了他一样回应道。

    “都太监了还还什么俗啊?”那位天王又说道。

    “滚!你才太监了呢?我可是佛爷!”弥勒佛笑骂道。

    “佛爷!我看是猪爷还差不多!”

    “你……”

    正在两个人正相互讽刺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一阵钟声,让两个正在打闹中的人停了下来。不多时,杨帆他们便听见一阵轻缓的脚步声在天王殿的后面传来,五个光头的和尚进入天王殿,手里捧着香烛。他们看到杨帆二个人先是愣了一愣然后问道:“不知两位施主是从哪里来的?到这里是来礼佛的吗?”




第十六章、奇遇 (2)

杨帆见是一位高僧施了一礼回应道:“不!我们是来游历的,各位大师不需要招呼我们,我们各处走走就行了。”

    “嗯,那好!那两位施主请自便。如果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一个和尚朝我们合掌稽首后,和他的同伴们自去点燃香烛,低声念诵经卷。

    看着五个和尚开始念经杨帆他们就离开了天王殿朝后面的大佛殿走去,还没有进入大佛殿,就听见杂七杂八的念经声音。走进去一看原来有七个和尚坐在七尊佛像前低头念经着。

    大佛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结珈跌坐在佛坛上,左右分别是迦叶阿难,再过来是文殊和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手拿经书象征智慧,普贤菩萨手持如意象征德行,还有两座是供养天人,手拿鲜花,体态婀娜,也称为“散花天女”。

    七个和尚坐在七座佛像前喃喃地念着经书,每个人念的都是不同的经书,因此听上去杂七杂八的。杨帆他们正仔细各尊佛像的姿态,突然在身后又传来一阵钟响,回过头来一看原来在身后的大殿角上悬挂着一口大钟。那钟声就是从这口上传出来的,不过奇怪的是并没有人去动这口钟是它自己发出声音来的。

    杨帆心中大奇便定睛看去,这是只听又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