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跟我说你懂日本+-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要想问这个问题,有一位人选最适合不过,他就是北野武旗下的黑人艺人佐马洪(ゾマホン,Zomahoun)。佐马洪出身西非贝宁,1987年至1994年间作为公费留学生在中国北京语言学院留学,并获得硕士学位,据说对孙中山的思想极感共鸣,热爱毛泽东。他说最想去的国家是日本,来中国则是因为中日相邻而且中贝之间有公费留学制度。在华期间,他曾为非洲国家使节担任翻译,还打工洗车,后来经日本友人介绍赴日,一度潦倒,1998年被发掘参加北野武的搞笑节目而走红。日本维基百科称他为“亲日派”,他认为日本“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第26节:钱汤



  钱汤

  钱汤的起源,据说是镰仓时代的寺院为僧侣们洗澡所设,也免费接待外来民众光顾。寺院主导的这个公益事业中断后,就出现了收费的公共浴池。

  打开电视,看到一个节目在谈钱汤,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公共浴池,想来已经有多年没去过了。现在住所的附近也有一家,某日经过门前时想起十几年前的往事,便去了一次。

  钱汤的起源,据说是镰仓时代的寺院为僧侣们洗澡所设,也免费接待外来民众光顾。寺院主导的这个公益事业中断后,就出现了收费的公共浴池。古时的钱汤曾容许男女混浴,后来江户幕府下令禁止,但未能悉数封禁。当时的钱汤不仅是维持公共卫生的场所,更起到平民交流和娱乐场所的作用,就像今天的一些大型温泉洗浴设施也会安排文艺演出助兴。不过,随着现代住宅自带浴室的普及,除了温泉之外,普通钱汤受到了极大冲击,成为不折不扣的夕阳产业。据说在原本比较集中的大阪,钱汤正以每年几十家的速度关门停业。

  十几年前寄住的留学生寮破旧不堪,一楼的洗浴间冬天难以利用,打工回来要去洗澡,只好去邻近的一家钱汤。那一家在钱汤中属于中上档次,入浴费约800日元,设有三种水温不同的池子,还有药浴和冲浪浴、露天浴及桑拿室。午夜以后,里面的顾客不多,我曾浸泡在水中,享受难得的休憩时光。

  这次去的钱汤简陋得多,费用亦只有350日元,但因年深日久却颇有古意。比如男女更衣室之间,并不像现在的洗浴设施那么隔绝,当中只有一板区别。在分界线处,有一个类似排球比赛中球网处高坐的裁判席那样的椅子,足以俯瞰两边。后来查资料,那个位置叫“番台”,专供管理者高踞之用。那天的番台上,坐着一位四十余岁的妇女,不知道是店主的女儿还是儿媳。男子的更衣处尽在她目光所及以内,男客们要在她面前脱去衣服。这种现象,初来日本的中国人肯定会感到惊异。事实上,在那些大型温泉洗浴中心里,也不时有负责清扫等工作的中老年妇女在一众裸体男人当中走来走去。而在公共厕所中,中老年妇女清洁工人更是进出无碍。记得来日之初,我到打工的东阳町车站上厕所,发现男女厕所居然混用一个,而解手时听到响动,回头惊见一位女清洁工来取工具,着实吓了一跳。分析的话,如果以善意角度出发,可以理解成中老年妇女如同母亲,男人们都是母亲所生,在母亲面前自然也没什么好特别扭捏;可假如带批判眼光来看,这或许能体会出歧视女性的潜台词:难道中老年妇女的性别特征是因年老色衰而被完全忽略?

  这么一想,文化差异就出现了。我来日本那年,赶上媒体报道北海道的一桩人权诉讼案。几个俄罗斯水手脱了衣服后直接跳进钱汤的浴池中,导致店主在门前立起了“外国人禁止入内”的牌子,结果被人权组织告上法庭。店家后来败诉,但在钱汤里添加了“要先在淋浴处把身体清洗才能入池”的提示标志。我想到小时候曾去过的一些公共浴池,也和日本的钱汤不同。大家先泡到浴池中,然后再去淋浴,据说这样才能洗干净身上的脏垢。因此,倘若去得晚了,水池里会比较脏,水面上漂浮晃动的皮屑灰垢至今仍能记起。泡完了再冲洗,先冲洗再去泡,两者之不同实蕴有观念分歧。

  看日本学者实藤惠秀写的《中国人留学日本史》,提到当时的日本人对清留学生印象不好,其中一条是“不爱洗澡”。来自北方的中国人因水资源缺乏(特别是京津地区),洗澡频率不如日本人是必然的。别样的生活环境,也就造成了文化的差异。

  前几年,西安某大学闹过一出日本留学生“下流剧”事件,险些演变成中日学生的严重冲突。可是,说那几个日本青年故意在中国学生面前公然侮辱主人,我倒觉得未必。在日本生活略久的国人,看日本人的一些“祭り”或电视节目恐怕都会有“下流”的观感。就在那些天,巧合的是,我正在读夏目漱石的小说《从此以后》,里面主人公的用人喊着要去看“支那留学生的演剧”,因为“那些支那人居然好意思,脸皮真厚”。夏目没有说明中国留学生们演的是什么戏,即便是对于深受汉学熏陶、能写一手不亚于中国诗人的汉诗的他而言,文化差异的鸿沟可能也是在所难免的。

  戴季陶在《日本论》中说:“我常觉得日本男子在他的奋斗生活当中,有两个安慰,一个是日本人所最喜欢的热汤沐浴……”至于夏目小说中提到的情节,东京大学教授上田在1898年的《关于中国留学生》一文中写道:“尤甚者,于男女关系,旅日中国人中声名狼藉者不知凡几,永田町边常闻丑恶之声。”不知道他说的具体是什么情况,但永田町为今日日本国会所在的政界重镇,世事变幻果然无常。
第27节:君子之交淡如水(1)



  君子之交淡如水

  “絆”既承认了在家族、友人等状态下人和人的难以割舍,又指出了这种难以割舍的情感可能会对任何一方构成牵扯妨碍。

  我们这一代人,在烟雾缭绕的录像厅里消磨了太多的青葱岁月,而吴宇森、周润发等人合作的《英雄本色》等一系列江湖枪战片,曾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记。当时,我看到的录像多是带日语字幕的版本,还觉得蛮奇怪,来了日本后,才知道这些电影在很多日本影迷心目中也有着近乎神圣的地位。在我初来日本的那几年,至少有过两个元旦的后半夜,电视台连续播放着《英雄本色》和续集。日本雅虎的一个网民投票中,《英雄本色》在二十年后仍然能占据最受欢迎国外电影的前五强席位。一个中年影迷留言说他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观看时的感动和震撼,以及诸多迄今仍不可超越的枪战场景。

  因此,在录像带出租店里,我特意看了香港电影所在的片架,一部影片的名字吸引了我:《狼たちの絆》。从剧照一眼便知,该片是吴宇森导演,周润发、张国荣、钟楚红主演的《纵横四海》,日文译名是什么意思呢?我开始注意到“絆”这个字。

  “絆”在日语中最主要的意思,用于形容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难以切断的联系”。比较常见的用法,如夫妻之“絆”,亲子之“絆”,朋友之“絆”等。我感到很吃惊,因为中文里“绊”的意义,从感情色彩上讲并不算正面的。绊脚石、绊马索是阻碍性的麻烦,绊子等同于阴谋圈套,羁绊常常指无奈的束缚。事实上,“绊”字源于套住牲口的皮带,词典中解释成“行走时被别的东西挡住或缠住,引申为束缚或牵制”。日本人却把这个字用在本应表示友爱情感的场合,说明了什么?


第28节:君子之交淡如水(2)


  有时和朋友聊天,会聊到一个有趣的话题:日本人在日语中采用中文汉字的时候,是何种情景?有何种思考?我不是语言学专家,但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有些汉字的意思中日两国大抵一样,有些相差甚远。这个甚远里面,有的显然是交流中生成的误解或臆想,有的却包涵了他自己的主观感情与思考。这个“絆”字,又属于哪一种情况呢?

  不论如何,“絆”在某种程度上是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侧面的钥匙。日语词典中对“絆”的近义词给出了“缘”,可是,中国人一看就能理解,“絆”和“缘”两个字有太大的分歧。“絆”的含义指“难以切断的联系”,但没说出的台词却是对“假如能够切断的话”的暗暗肯定。哪里会有动物心甘情愿地被拴住操纵呢?体现在日本人对人际关系的态度上,很容易能体会到一种对伦常情感的复杂立场。一方面,“絆”承认了家族、友人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