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有法典-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公有法典》 作者:泰·德萨米 译者:黄建华; 姜亚洲       
简介    
    【作 者】(法)泰·德萨米著 黄建华; 姜亚洲译    
  【丛书名】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形态项】 327 ; 21cm    
  【读秀号】000000559263    
  【出版项】 商务印书馆 ; 1982    
  【ISBN号】 7…100…02029…8 / D956。51    
  【原书定价】 ¥12。20 网上购买    
  【主题词】公有制 法典 法典 公有制    
  【参考文献格式】(法)泰·德萨米著 黄建华; 姜亚洲译。 公有法典。 商务印书馆; 1982。         
《公有法典》 
泰·德萨米著 黄建华; 姜亚洲译        
中译本序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在法国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时代。十八世纪末随着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巴贝夫被处决、一度销声匿迹的巴贝夫主义在这一个时期中又公开出现,它甚至具有了比在巴贝夫时代更加广泛的社会运动的性质。泰·德萨米就是当时这一思潮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德萨米的一生是短促而又紧张的一生,他的个人生活的编年史是同他的革命活动史分不开来的,而他的个人的传记,也就是他的政治活动的传记。《公有法典》是德萨米唯一的一本重要著作。在这一本著作中,他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同时也极其详尽地阐述了关于建设未来理想社会的一些基本原理。    
  自从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并为本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后,到了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中,法国现代化的工业有了迅猛的发展。当时法国共有十二万四千家大中企业和一百五十四万八千家小企业。在生产集中的北方省份,有十二家大工厂,每家雇佣的工人均超过了四百人以上。但是,工业的发展不但没有给法国劳动人民带来幸福,相反的,却使他们的生活越来越陷入苦难的深渊。而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壮大,又使得工人同资本家之间的斗争,逐渐从日常的经济斗争演变为尖锐的政治斗争。1831年11月和1834年4月,里昂纺织工人两度举行武装起义,就是这一斗争的集中表现。    
  德萨米作为一个敏锐的思想家,预感到了“七月王朝”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并且倾听到了革命的暴风雨日益临近的声音,洞察到了“大厦将倾,四海欲乱”的革命形势。他的这种感受都反映在他用四年顽强的劳动写出的《公有法典》这一本著作中。不过,他声明自己写这本书,绝不是要作为一个“预报灾祸的预言家”,而是要作为“一个热心的社会秩序的建筑师”,以便向自己的同胞提供一些建造未来宫殿即理想社会所必需的材料。    
  德萨米在他的著作的序言中,首先把他那个时代说成是充满了灾难和痛苦的时代:工业成了人们之间进行血腥搏斗的舞台,机器违背了自然的规律成了大多数人的真正灾难;商业方面盛行着欺诈和投机倒把的风气;工人阶级肩负着沉重的劳动担子,却遭受着资本家的残酷无情的剥削,而广大的人民群众则生活在赤贫之中。接着,他一针见血地把这一切混乱的、丑恶的现象,都归咎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问题的症结既然在所有制上,那么象当时某些资产阶级思想家那样只主张进行政治改革,如确立所谓主权、实行普选权等等这一类治标办法,只能是“隔靴搔痒”,不会产生任何实际的结果。德萨米认为,如果人民得不到面包和教育,所谓人民主权不过是一种辛辣的讽刺而已;在保持社会地位不平等的条件下,选举权越是普遍,人民身上的镣铐只会越加沉重。德萨米这一番精彩的见解,在时隔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于资本主义社会说来,依然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因此,德萨米不赞成上面那些政治改良的办法而主张直接诉诸社会革命,以便建立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的平等。正如恩格斯所说,“那时平等的要求,已经不再限于政治的权利,而扩大到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证明了应该消灭的不仅是阶级的特权,而且是阶级区别的本身”。①德萨米的思想可以说是最鲜明地反映出当时这种社会平等的要求。德萨米认为实行财产公有制,就是达到社会平等的可靠保证。    
  ①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8页。    
  根据德萨米的设想,在公有制度下,除了人们日常所使用的必需品外,一切财产都应当属于公共所有;大地上的一切产品都应当为所有的人共同享用。社会是一个团结一致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人们利害相同,祸福与共,应该经常互相服务。人们的智力生来是平等的,即便由于后天的条件造成了这方面悬殊的现象,那也绝对不应该影响到人的社会地位的平等。人们都是自由的,而这种自由永远不会蜕化为利己主义和无政府状态,它将受到科学和理性的约束。在公有制度下,既然人人都可以享受别人的劳动产品,那么,除了老人、孩子和体弱多病的人而外,任何一个人也就有义务参加劳动,那怕是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不能有什么例外。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德萨米的人人普遍劳动的思想,要比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和康帕内拉这方面的见解远为彻底。    
  在德萨米看来,公有制度中包括着自由、平等、博爱和统一。因此,它是一种最符合人的本性和最符合科学和理性的要求的制度。他大声疾呼道:“公有制!公有制!所有可能达到的善和美都概括在这一个名词之中了。”②在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德萨米思想上深受摩莱里等人的唯理论影响的烙印。因为这些人在评价一个社会制度的优劣时,不是看它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否符合广大劳动人民和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是以它能否符合所谓人的追求幸福的本性和永恒不变的唯心主义的理性为转移。    
  ②本书第26页。    
  在未来的社会中,应该采取哪一种分配方式为好呢?对于这一个问题,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和空想共产主义者各持不同的看法。圣西门及其门徒主张应采用“按能力计报酬,按工效定能力”的原则,而巴贝夫和巴贝夫主义者则赞成采取绝对平均主义的办法。德萨米认为,圣西门的原则仿佛是要确认以能力和工效为基础的新型的不平等,亦即承认新的精神贵族。他断言,不论是财富上的不平等或者是精神上的不平等,归根结蒂只会产生种种罪恶和堕落。而巴贝夫等人所主张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在德萨米看来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人的爱好和要求千差万别,难以强求一律;如果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要是分配的份额是中等的话,它只能满足一般人的需要,却不能够满足要求特别高的那一部分人的需要;反之,分配的份额是很多的话,那末,对于要求不高的人来说,又将成为一种负担和苦恼,同时也会造成物质上的浪费。    
  根据德萨米的看法,最好的分配方式应该是所谓按比例的平等或相称的平等。在这里,德萨米一字不易地重复了摩莱里下面的话:“[人]本着自己的能力、知识、需要和特长参加共同劳动,并同时按照自己的全部需要来享用共同的产品,享受共同的快乐。”①德萨米举出公共食堂是最能体现这种平等的精神的。他说,在这种公共餐桌上摆着丰盛的酒肴,它们“都是属于大家的,适应每个人食欲的大小,而且适合每个人的口味。……就让皮埃尔只吃一个鸡蛋,让保罗去吃一头公牛好了(请原谅我过甚其词!),没有人会对此提出非议的,因为谁都不会对这种事情感兴趣”。①德萨米说,这就象一个走到泉水边去解渴的旅客,绝不会嫉妒那比他更渴的人大口大口地畅饮清泉,因为这种东西是大自然慷慨地赋予每一个人的。德萨米这种按比例平等的思想,无疑是对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的贡献,它不但包括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思想萌芽,而且还隐约地指出了实行这种分配必须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社会的物资要丰富得象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濆涌趵突的泉水一样,才能在分配时不致遇到困难。    
  ①本书第17页。    
  ①本书第48页。    
  如果说德萨米在分配问题上是接受摩莱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