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子 集注-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37' 道的要旨即“简单”。而无知的人们却总是喜欢给自己制造麻烦。

'138' 不要神气。“盗夸”而已!爆发户的心理要不得。丑态暴露无遗了:“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

'139' 这里与《大学》的意思基本一致。不过其内容显然要超过《大学》。

'140' 德厚则骨弱、筋柔、全作……。总之,中国的有修养的古人最讲究“养生”。而“养生”中最重要的就是节制食欲、远离色欲。这与现代的医学观点恰好不谋而合。至于江湖术士鼓吹什么有益身心健康的性交(房中术)等等,简直就是歪门邪道了。反正明朝的皇帝死在这些骗子手里的不是一个两个。

'141' 亲、疏;利、害;贵、贱。皆不可得!天下处于“浑然一体”道的状态。荀子不满意了。

'142' 老子认为这种状态,即“玄同”,是最难得的。

'143'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至理名言!这就是统治的两种不同的状态。和平建设时期与武装斗争时期。虽然道一以贯之,然奇正不同。

'144' 所以要少忌讳,少武器、少伎巧。割“资本主义”尾巴吗?总之,不要多事,要简单。

'145' 统治者大概差不多,人民也就大概“差不多”了;统治者时刻算计人民,人民也就时刻算计统治者了。不言而喻,算计的结果总是统治者要吃亏——因为统治者占少数,暴力掌握在人民手里。

'146' 祸与福相互转化,并没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守。

'147' 啊! ——老子感叹道——这是什么样的混乱世界啊!人们迷惑得几乎习惯了。虽然孔子总是讲要“中庸”、“忠恕”,但孟子几乎就是指责统治者“率兽而食人”。特别是后来的理学时代,更是“存天理,灭人欲”。所以在太平天国中,就直截了当称呼孔子为“孔妖”。由此可见,不是“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吗?这就是说,“道德”因为其内在的规律,即力求“一”的本性,最终将导致自己对自己的否定。这也是老子出走函谷关的原因。因为他深深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道德都难以逃脱覆灭的命运。这也是老子较其他道德哲学家,如庄子、墨子、孔子伟大的地方。而实际上,儒学也在近代中国遭到了两次有针对性的打击。一次是本世纪初,一次是本世纪七十年代。虽然这两次打击的区别是如此不同和令人感到兴趣,但既然这种比较不是这里的任务,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留到例如附录中去做。

'148' 总之,有,但不实有。还记得“牙齿与舌头”的例子吗?要保留圈转的余地。这样才能保持“自然”的假象。如果这个假象被揭穿了,统治也就完蛋了。

'149' 什么是“啬”?如果不是通假字,是穑,那么应该是“吝啬”的意思。而这与“俭”是相通的。而庄稼的“穑”,多少令人感到难以接受。

其实“啬”还有另外的意思,即“严格”。只有严格按照“道”的要求去做,而不是“不拘小节”,才可以。

联系上面的“贞”,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这个论点。“贞”就包含“严格”、“严谨”的意思。例如对妇女“贞节”的要求,就是要求妇女不要“乱交”。 (妇联干部勃然大怒:什么,不许乱交?那我下基层干什么?同性恋吗?)而统治者对“道”的运用也同样要严格遵循原则:无为。

'150' 老子的特点。这里又是一连串的推论。总之,“兢兢业业”是务必要作到的了。

'151' 虽然老子主张什么“小国寡民”,但我们在这里看到,那其实是“理论的极限”罢了。就是说,即便是大国,也要象“小国寡民”那样来治理。

'152' 什么是“鬼”?什么是“圣人”?回答很简单:前者是被统治者,后者是统治者。这里通过一系列推理,得出结论,双方能够和平共处。而统治者,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需要负担主要的责任。

'153' 因为“两不相伤”,所以“德”达到了其目的,确立了其地位:统治比较稳定地建立了。

'154' 这里的“邦”不仅是指“国家”,而且是指更加广泛意义上的“政治实体”。《孟子》:“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55' 把很严肃的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比喻为性交,的确有些不同凡响。那么是不是在“下”的就一定占了一些“优势”,如节省了体力呢?老子恐怕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没有想象到后来的国际政治格局。不过,从另一方面,即长治久安来说,老子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156' 虽然天子有什么“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看来“道”是具有规律性质的东西了。为什么要“贵”此“道”呢?有求以得,有罪以免。这就够了。您还要什么呢?“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吗?此丧身之本而“非道也哉”!当然,人们的志向往往是不同的。就是说,有些人就是喜欢“身外之物”而厌弃自身。所以“天”成全他们,包括毁灭他们。

'157' 这就是说,“问题”胜于“主义”。对于统治来说,问题往往是胜于主义的;对于造反者来说,情况刚刚相反。

'158' 这里有很著名的一段名言。其实就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上层建筑还处于开始缔造的阶段。也就是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9' 这里注意断句。应该是“民之从、事,……”就是说,人民服从统治这件事情,如何如何。

那么如何了呢?“常于几成而败之”。就是说,就差一点点,结果失败了。为什么呢?因为“意想不到”,无法控制的情况发生了。而我们必须承认,没有什么事情会比政治要更加富于变化了。以至大思想家、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政治完全是由偶然的事情决定的,只有他的数学公式才是永恒的东西。

必须承认,作为一个极端,爱因斯坦的观点是有说服力的。然而这是古往今来这么多往往是最优秀的人所从事的事业,毕竟不能简单认为他们只是在碰运气。

政治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老子》就是对这些规律的阐述。

老子在这里说,“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意思是,没有必要设计过于精巧的框架。事情在随时变化。如果一味追求建筑的精美,而没有考查建筑的基础,建筑随时会蹋下来。

'160' 谁不敢为?智者不敢为,圣人亦不敢为。

'161' 非常著名的“愚民”政治。因为利益的险滩终于无法克服,所以干脆“绕”着走。

'162' 不以智,则以道。可见“愚民政治”其实由来已久。令民同此道,同此德,非愚之不可也。然何以愚之?弃智以朴。

'163' 要让民遵循道而不背叛。因为能够驾驭百姓的,不是暴力,而是规律。

'164' 还是“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

'165' 慈即“善良”,与天、地、万物同“道”。俭即“收敛”、“守中”,俭则不淫。不敢为天下先,故其形可久。

因为与天下同“道”,所以能够支配天下;因为不淫,所以道顺;因为不为天下先,所以减少灭亡的危险。如果背离了这些原则,那么就踏上了绝路。

'166' 慈即道之心。得此心者,天其佑之。

可是前面不是说什么“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吗?怎么这里又说“慈”呢?

我们看到,“仁”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德”意义上的,一个是“道”上的。作为“德”意义上的“仁”,是一种主动,呵护,爱护,珍惜,如此等等。老子是反对这样的“仁”的。老子明确告诉假道学,收起你的嘴脸吧!你摆出这副嘴脸是对国家有害的。国家不可能照顾每一个人的具体利益。如果按照你儒家的观点,那么每一个被公共汽车压断脚的人就都有权利组织反革命组织了。他们的论点在儒家看来也是完全成立的:我的脚被公共汽车压断了,不论国家赔多少钱也没用了,总之脚是不能再接上了。既然儒家认为国家就是要照顾个人的利益,那么,我就要推翻这个没有很好保护我利益的国家。

当然儒家尽可以还有其它许多托词,但事实是,个人利益的确受到不可逆转的损失。而这是和儒家所吹嘘的“仁”是矛盾的。

所以老子在这里强调了一个“道”。就是说,强调了一般的情况,而不是具体深入每一个细节:“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而“慈”就是“仁”的第二个层次,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