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5-重订通俗伤寒论-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香橼四两、醋制香附、广皮、赤苓、泽泻、生三棱、生莪术各二两、净楂肉、小青皮各一两、神曲糊丸、 
如绿豆大、每服一二钱、日三服、空心用绿萼梅七朵、泡汤送下、林药樵验方。)煎香砂二陈汤送下。 
疏中蠲痰以除根。终用六君子汤去炙草。加制香附竹沥姜汁。补中涤痰以善后。(八)水胀。体实暴病者 
易治。方法已详于前。体虚久病者难疗。予于临证实验上。用《济生》实脾饮送下《济生》肾气丸下或 
用东垣补中益气汤送下扁鹊玉壶丹。或用参术健脾汤送下天真丸。或用香砂理中汤送下禹余粮丸。如水投石。一无成效。益信洄溪云胀俱在肠外三焦膈膜之间。其为病虽是 
正虚。终属邪实。慎用补法。其言确有卓识也。由是改变方针。从疏达三焦。开泄膈膜着想。竟用修园消水圣 
愈汤加味。(桂枝尖、黑附块、北细辛、蜜炙麻黄、生甘稍各一钱、知母三钱、焙蝼蛄下截七只、生姜皮钱 
半、大红枣二枚、用生 皮一两、干蟾皮一只、煎汤代水。)温凉并用。通补兼施。要在生 皮善达三焦。干 
蟾皮专通肾络。蝼蛄又为利水之能品。故加用之。外用蓖麻油品松节油。用药制棉浸擦膈脘腹。自上至下。日 
擦四五次。似此内外并治。始得肠鸣如桴鼓。初则津津汗出。继则小溲如注。腹胀骤退。而两足仍肿。内用牡 
蛎泽泻汤(左牡蛎生打四钱、泽泻、花粉各钱半、川桂枝五分、白茯苓三钱、川朴一钱、叶案验方。)外用毫针 
浅刺足跗。以放其水之出路。乃奏全功。此为阴水之寒胀而设。然阳水之热胀。较阴水寒胀为尤多。王孟英 
曰。水胀初起。虽有寒有热。久则寒少而热多。每因肝气不疏。则郁而为火。肺气不肃。则液郁为痰。脾气不 
达。则滞其枢机。胃气不通。则废其容纳。四气皆愆。愆则邪留着而为胀。不愆则气健运而渐消。前哲治胀。 
多用温补。反阻气机。是不调其愆而反锢其疾。疾日锢。腹愈胀。气日愆。血愈枯。此酿成单腹胀之由来也。 
治法首重调愆。展以轻清。每用北沙参、淡竹茹、丝瓜络、银花、川楝子、枇杷叶、冬瓜皮、川柏、归须、生 
白芍等。以气蒸水煮芦根生藕汤煎药。继参以西洋参、细生地、川连、花粉、生苡仁、焦山栀等。出入为方。 
服至匝月。忽然汗出涔涔。肿胀皆退。予每仿其法而治此症。参以行血通络之品。如鲜茅根、杜赤豆、绛通 
草、马鞭草、念篦须、鲜葱须、天仙藤、络石藤等。随症加减。每多获效。(九)谷胀。即食胀。多由肝气怫 
郁。恣饮贪食。停滞中焦。其症恶闻食臭。吞酸嗳气。恶心呕逆。胸膈痞塞。食入则脘腹益胀。便艰溺涩。 
《内经》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 满 
闭塞。中满者泻之于内是也。治法轻则消而去之。疏郁消滞汤(莱菔子三钱拌炒川连六分、川朴、广皮、丹皮各钱 
半、焦山栀、双钩藤各三钱、小青皮、薄荷梗各一钱、《叶案》验方。)送下枳实导滞丸。重则攻而下之。二陈平 
胃汤(仙半夏、新会皮、小枳实、川朴各钱半、六神曲、净楂肉、赤苓各三钱、制苍术八分、生甘稍四分、 
《简明医要》验方。)送下木香槟榔丸。若屡下而胀仍不消。此由肝郁络瘀。或由湿热入络。用开郁通络饮合雪 
羹。(陈香团皮、酒炒延胡、新绛、木瓜各钱半、广郁金生打三钱、远志、通草、佛手片各一钱、生苡仁四 
钱、蜜炙蜣螂一对、先用丝瓜络一枚、路路通十枚、淡海蛰四两、大地栗六个、煎汤代水、若消滞、加红曲二 
钱、鸡内金三钱、达下、加车前子五钱、降气、加苏子二钱、川贝三钱、薛瘦吟验方。)或用三露五汁饮(银 
花露、藿香露、枇杷叶露各一瓢、用生藕汁、芦根汁、梨汁、广郁金汁各四瓢、生姜汁四滴、重汤炖温、冲入 
三露、和服、孟英验方。)送下木香三棱丸。(青木香、破故纸、茴香、黑丑、甘遂、芫花、大戟、京三棱、 
蓬莪术、川楝子、葫芦巴、巴戟各一两、巴霜四分、陈仓米三合、砂仁一两五钱、上细切、用好米醋二升、除 
砂仁木香外、余药入醋中浸一宿、入锅内煮醋尽干为度、同木香砂仁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 
五丸或七丸、载虞花溪《医学正传》。)仿洄溪胀必有滞。缓缓下之之法。始克胀消肿退而痊。(十)虫胀。多 
因于脾胃虚弱。恣食甘肥生冷。留而为积。积久生虫。如扁虫(即姜片虫)线虫(即钩虫、蛔虫)圆虫(即鳖 
瘕)等。其证腹虽胀大。时发攻痛。以手摸之。腹内有块。或一条埂起。痛有来去。乍作乍止。痛止即能饮 
食。甚至一痛即厥。呕恶吐涎。口流清水。面白唇红。口馋好甜。或喜食泥土茶叶火炭等物。《内经》所谓肠中有 
虫瘕HT 。虫动则胃缓。胃缓则涎出是也。治宜攻积驱虫。轻则使君子汤。(煨香使君子肉二钱、青糖一钱拌 
炒净楂肉三钱、何廉臣验方。)送下蒋氏遇仙丹。(黑白丑头末炒香各五钱、枣儿槟榔半生半炒各一两、三 
棱、莪术醋炒冬五钱、炙牙皂三钱、共研细匀、青糖为丸、如赤小豆大、小儿服一钱、大人二三钱、蒋仲芳验 
方。)或单服鸡肝药。(白雷丸一两、用苍术一两同煮一二十滚、去苍术、切片、使君子肉一两、二味焙干研 
细、用不落水鸡软肝一具、男用雌、女用雄、将末药一钱掺上、饭上蒸熟、小儿食之、轻则二三服即愈、重则 
六七服而痊、吴门王仙师验方。)重则必须蒋氏珍珠丹(皂荚八钱、枣儿槟榔肉六钱、黑白丑各四钱、巴豆肉 
六分、捶碎、包夏布中、四味用阴阳水各一汤碗、煮干取起、去巴豆肉、晒干研细、瓷瓶收藏、每服男用三五 
分、女用四六分、小儿只服三分、黑砂糖拌、青糖茶送下、或白蜜汤调下、蒋仲芳验方。)及沉香至珍丸。 
(每服三五粒、方载前夹痛伤寒勘语中。)又次论蛊症程钟龄谓非虫即血。非血即虫。但从字面象形。尚非成 
蛊之原理。惟石芾南谓郁怒伤肝。肝热血燥。经络凝滞不通。下部回血壅胀。即有水血溢于 膈之里。渐渍渐 
深。终成蛊胀。实由肝叶撑张则胀也。肚大筋青不治。夫青筋。非筋也。血络也。青者。血燥而结也。血结则 
不独血滞于中。即水饮亦无由吸摄。不能循其常道。下输膀胱。故蛊胀多水。医者见水行水。不审水由肝血燥 
结所致。所以不效。其说中西合参。言之成理。语甚精当。惜未对证立方耳。余于临证实验上。每用辛润通 
络。以行肝血。自制三仁绛覆汤。(栝蒌仁四钱、柏子仁三钱、光桃仁、泽兰、新绛各二钱、归须、旋复花各 
钱半、鲜葱须三分、用鲜茅根二两、全丝瓜络一钱、煎汤代水、)送下诸蛊保命丹。(肉苁蓉三两、红枣、青矾 
各一斤、入罐内 烟尽、为末、再将四制香附、生麦芽各一斤为末、和前末糊丸、每服二三十丸、专治单腹胀 
大、四肢极瘦、王孟英《内科简效》方。)及通络消蛊丸。(即当归 虫丸、方载夹痛伤寒勘语中、专治络瘀单 
胀、叶氏验方。)遵叶氏络瘀则胀之法。往往十全二三。久服收功。终论臌证。通称单腹胀。前哲如程钟龄陈修 
园辈。皆谓腹胀如鼓。中空无物。遵《内经》足太阴虚则鼓胀之旨立言。此为脾虚成臌之一种。然臌胀亦不尽属纯 
虚证。就予临证实验。约有五臌。(一)气臌。多因于情志内伤。愤怒抑郁。无不动肝。肝纵乘肺。气逆息粗。 
胸满膈塞。腹虽胀大。按之尚软。《内经》所谓诸气 郁。皆属于肺。叶天士所谓初病在气也。每用四七绛覆汤。 
送下陈香团散。(陈香团连穣一枚、大胡桃肉连皮二枚、春砂仁去壳二钱各 存性、研为细末、每服一钱、 
方载张石顽《本经逢原》。)理气宽膨以消胀。继用陈麦草汤。(陈麦杆草五钱、生麦芽二钱、陈大麦须、莱砂散各 
一钱、何廉臣验方。)送下佛手丸。(鲜佛手、用银胡三钱煎汤、拌炒切片、鲜香团去子、用川楝子三钱、煎汤 
拌炒、冬桑叶、京川贝、炒枣仁、建神曲、湘莲肉各五两、太子参一钱、另研擂丸、共研细末、先将佛手枣仁 
煎浓汁泛丸、再用糯米饮汤泛上、每服一钱、凌氏《饵鹤亭集》方。)舒畅气机以善后。往往十全七八。若失治。 
及病患不能戒怒。势必肝横乘脾。脾失健运。腹胀减食。食益 胀。按之如鼓。形瘦肢削。溺涩而急。《内经》所 
谓之如鼓。皆属于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