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蒋介石成败录 作者徐骏华-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治军的理念与方法陈旧,可以说是封建宗法思想加上法西斯主义,形成他与军队之间休戚相关的关系;采用特务监视的方法治军,在组织上实行严格控制;要求军队绝对忠于领袖,服从于他,加强对军队的思想控制。这样的治军理念和方法虽然十分落后,但也比较管用,正是靠这样的权谋、权术,形成了以黄埔系为核心的庞大的嫡系常规军。    
    蒋介石靠军队发迹,靠军队使各路军阀臣服,更是凭手中的军权在与政敌争权夺利的角逐中获胜,不仅攫取而且长期坐在最高权力的位置。他的确获得巨大的成功。然而,真可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自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度,建立民国后,民主政治开始成为中国政治生活未来发展的大趋向。尽管枪杆子可以打天下,然而,治理天下,绝不能仅仅靠枪杆子,不能只靠强权,必须逐步建立起民主政制,民主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可以说,蒋从靠军队发迹之日起,就已潜伏着失败的因子。    
    在治军方面,蒋介石只注重部队对他的绝对忠诚与服从,严重地禁锢了部队的思想,使因国民党军队缺乏创新而死气沉沉。他强调自己在部属中的绝对威权,常常是越俎代庖,扼杀了将领们的军事才能;他精心培植嫡系部队,在军队中助长了军队中的派系林立的倾向,产生了极大的离心力。在后来的国共大决战中,使自己掌握的在数量上和武器装备上占绝对优势的军队,在战斗力上却处于劣势,最终几乎被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全歼。除其违背潮流与民心等根本原因外,他在治军上的严重缺陷也是导致指令性的重要原因。
博篇第8节 敢于冒险,以命赌运(1)
    凡是有大志想作为者,总是要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去拼搏。蒋介石也有这种精神,但由于他曾在上海十里洋场混迹,受“冒险家乐园”环境的熏陶,使一种常人的心态发生变异,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往往善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赌徒心理,察势赌时,谋定后动,在复杂的局面下,做出孤注一掷的选择。    
    从政治学的角度讲,政治决策,应考虑成本,顾及后果,趋利避害,认定可为而为之。蒋介石却不然,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管厉害,不计成本,即使以身家性命为赌注,也不惧怕。    
    事例:    
    在军界、政界闯荡之初,蒋介石时运不顺。然而,他并不气馁,在背时境地求转运。    
    首先,以退为进,静观待运。蒋介石爱“枪杆子”如同生命,有时甚至胜过生命。可是他在涉足军界后,却多次自动离开了部队。护国运动期间,奉命到山东任以居正为总司令的司令部参谋长,蒋任职负责,踌躇满志,本想尽心事职,展现出治军才能,因锋芒显露,得罪了同僚,并为同僚所不容,而蒋又常常盛气凌人,则双方矛盾日益激化,有人向孙中山告状。蒋处境不利,在任职仅13天就离开部队到上海,与张静江等人合伙经营证券交易。后来在受命到粤军任职,前前后后达四五年,在此期间,自动离开粤军不下十次。在护法运动期间,他受孙中山的指派,到陈炯明部队中任职,由于粤军有严重的排外倾向,寄人篱下,处境窘迫,加上孙中山一直没有给他单独率部的机会,感到无作作为。于是辞职报告一打,便拂袖而去,回到上海,1919年,蒋又和虞洽卿等合伙举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蒋介石多次自动离开部队,从表面上看,是由于军队内部派系斗争作祟,也有他自己个性倔强、傲慢,为他人所难容。但这些只是表象,从深层次考究,那就是权欲的驱使,而并非心灰意冷,放弃权欲,淡出政治。有一首因国事变故而写的诗词中表达了自己的抱负,诗曰:“明月当空,晚潮汹汹,国事蒙混,忧思忡忡,安得乘宗悫之长风,破万里浪以斩蛟龙。”这首仿曹操的《观沧海》的诗,很有气魄,诗志表明蒋的退并不是意志消沉,只不过是为了寻找时机,以退求进而已;这种退也不是“守株待兔”似的消极等待,而是退中求进,蓄势待发,尽力地创造条件,争取机会。    
    一是提出军事行动计划和政治抉择方面的建议,展示自己的才能。1917年9月20日,蒋介石上呈《对北军作战计划》书,对北方的军阀势力的分析极详,并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提出分两步实施的北军作战计划。    
    1918午3月12日,应孙中山电令.离沪赴粤。途中又写了《今后南北两军行动之判断》,10日上呈孙中山。他到广东就任粤军陈炯明总部作战科主任后,马上拟定《第—、二两期作战计划》,并立即赴潮安、三河坝前线视察,积极有为,提出“先谋自立于不败之地,而后再谋制胜之方也”。    
    1921年1月,他上呈《军事意见书》,就革命军北伐提出了十条建议,主要内容是,以西北为第一根据地,以东北为目的地,还设计了兵分三路的北伐路线。尽管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未被采纳付诸行动。但这一意见书所设计的路线,为1926的北伐所印证,还是比较可行的。他的多次军事建议,展现出军事谋略的才能。    
    蒋介石所提建议,不局限在军事谋略上,而且还能就政制和时局的走向发表自己的看法。1919年2月,他写了《废督裁兵议》,提倡军队为国家之军队,主张全国设一个“军政检定会”,监督军政。他说,这可以使“人民有参与军政之权,而兵权不为武人所专擅。”从中可以看出他很有些民主主义观点,而真心实意地反对军阀专权。当然,对于他来说,这只是用来反对军阀专权的权宜之计,他到了当权后并没有真正实行。    
    他不仅进顺耳之言,还敢于向孙中山进逆耳之言。如:1921年5月,他写了《上总理书》,针对孙中山出任非常大总统一事,发表不同意见。指出,这是以总统府与北京政府对抗,重在外交,但革命要依靠内部团结,不应借重外交,因为外国人是不可靠的。他强调,只有自身巩固,则外人压迫也是不怕的。否则,内部不团结一致,外人反而不承认。最后,他建议团结内部,放弃外交,以苏俄自强自立为师法,……则内部巩固,实力充足,有发展之余地。谏逆耳之言是有风险的,然而,孙中山是一个十分开明的领袖,对此不仅没有反感,后来,在平息陈炯明叛变后,1923年2月再返广州时,就未建总统府,而先建大元帅府,这与接受蒋介石的建议有关。    
    二是博览群书,夯实干大事的基础。蒋年少虽很顽皮,但读书还是很勤奋,这种习惯,后来一直保留,即使在离开军队后,仍不忘读书。他读书涉涉猎广泛,主要是学习军事方面的,不仅熟读《孙子兵法》等书,还学习外国军事著作,其中读得最多的是有两本,一本为《巴尔克战术》,这本书是德国一个普通文人写的,被德国人奉为宝典;另一本是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日本人视为宝典。这两本书他随身携带,经常阅读,并有圈点。除学习军事著作外,还读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类的书籍,当然,读得更多的是王阳明的理学、曾国藩的著作,从中感悟做人、成就大事业的道理。    
    为了鞭策自己,他请孙中山书写了内容为“静、敬、淡”的条幅,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对于蒋介石来说,在赋闲时读书,不是一种规避和消遣,而是以退为进心理所使然。通过学习,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充电蓄能,这种退并非平庸的招术。    
    三是与孙中山多接触,拉近与孙中山的距离。1918年,广州护法政府因军阀唐继尧、陆荣廷有不同意见,并一直反对孙中山任大元帅,于同年5月,通过改组军政府案,将孙'被屏蔽广告'中山唯一总裁制,改为实行七总裁制,削弱并架空孙中山。孙中山处境困难。蒋介石特意将孙中山接到三河坝,他看到孙中山形容憔悴,还伤心地流了眼泪。两人深夜长谈。在孙中山受别人冷落之时,蒋介石的亲近无疑是莫大的安慰,也增加了对蒋的信任感。    
    1919年年初,他负气离开粤军,回沪后在上海谒见孙中山,表示了出国留学之意。孙中山极力挽留,甚至以命令的口吻,不许其出国,并解释说:“为了重建革命政党,必须要有军事方面的助手,如果让你远游欧美,长期留学,对革命阵营来说,实在是很大的损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