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师的投资习惯-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痈郏ê5厥锥迹蔷筒幻盍恕"佟∮幸馐兜卦谧约汗抑饨醒≡穸砸恍┌饕逭呃此滴抟墒抢训模绕涫嵌悦拦死此担蛭蠖嗍拦讼嘈拧澳Ω鳌保∕organ’s dictum)―永远不要看跌美国―是一个好建议。但是短期来看,无论是美元还是以美元标价的股票都不是最佳选择。因此,索罗斯说,你必须选择一种立场:不做决定本身就是一种决定。“有时我有些羡慕我那些粗心的同行们,”他谦虚地说,“他们不知道他们正面对着一种存在主义的选择。”
“1987年大崩溃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标志着日本在经济和金融上的力量超过了美国。”索罗斯说,“美元在任何价位上都是不安全的。金融资产的持有者在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而美元不再是他们的选择对象。不过,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不可能在1987年大崩溃后再次上演,正因为它给人们的印象太深刻了。”1989年年初,他认为德国马克很有吸引力,因为德国央行不想让它贬值,但是他不看好黄金,因为新技术的应用将增加黄金的供给。
自我否定的预言
“我的方法之所以有用,不是因为它能让我做出正确的预测,而是因为它允许我改正错误。”索罗斯说。
1987年10月14日,他在伦敦《金融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预测日本股市将要崩溃。他的预测实现了:日本股市下跌了约15%。接着,日本政府采取了干预措施,市场止跌回稳并再创历史新高。“我认为股市泡沫将继续被挤出,但政府有能力实现软着陆。”他说。不过,崩溃的却是美国股市,这是索罗斯没有料到的。结果量子基金在几天之内就损失了8亿美元。
他还评论说:“我的预测的显著特征是,如果我预期的事件没有发生,那么我还会继续预期它们会发生……部分是因为市场能影响到他们预期的事件……反身性过程没有预先决定的结果:结果是在过程中决定的。”
索罗斯认为大多数基金经理通常是错误的:“他们的头寸越有影响力,他们也就越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这个意义上,索罗斯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反向投资者。
不过,另一方面,市场决定事件。打个比方,由于他们是站在船头向外看的,所以当船将要触礁时,他们可能会大声发出警报。“因此,我们生活在一个预言自我否定的时代。”他说。或许这就是股市预见到最后两次大崩溃时的情形:市场的确预见到了它们,并令当局感到恐慌,不得不采取措施阻止大崩溃的发生。这就是索罗斯的市场“炼金术”所要表达的意思,因为与寻求理解① 的科学不同,炼金术是试图改变。
新瓶装旧酒
索罗斯的风格之一是他喜欢为自己的想法冠上些夸张的名称,尽管这些想法有些本来就有通俗易懂的称谓。这样一来确实有些好笑。我以前提到过,“反身性”代表反馈,“偏差”代表标准预测,“大循环”代表泡沫,“合作社”代表银团,“实时实验”代表交易日记。在1985年12月8日的交易日记里,他认定现在谈世界经济的全面崩溃为时尚早,相反,繁荣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他没有将其描述为“暂时缓解”,而是描述为“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这个字眼在6个自然段中出现了4次;他还宣称这次是“一生一次的牛市”。当时,标准普尔500指数在2 000点左右。9个月后,1986年9月28日,他写道,“现在是宣布这个‘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正式结束,并开始寻找下一个黄金时代的时候了。”这是我们最后一次看到“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的字眼。标准普尔指数此时大约在2 300,因此,在“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被“宣布”结束时,它才持续了9个月,平均涨幅仅为15%―或许这是有记录以来最短的一次“黄金时代”!
索罗斯的忠告
我们现在正处于另一个正在自我强化并将最终自我毁灭的周期之中―20世纪80年代的并购狂潮。
市场参与者无法阻止繁荣的发展,即使他们已经意识到泡沫迟早要破灭。不进入市场既不可能也不可取:因为现代经济是相互联结的,这里没有世外桃源。因此,对于投机者来说,最明智的策略是在这股浪潮停止前尽量关注国外市场,并在泡沫破灭前尽可能撤出全部投资,以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索罗斯在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泡沫时期就是这么做的,他当时的做法值得投资者借鉴。
至于繁荣―萧条序列,在趋势反转前,那些相信趋势的人无疑会如鱼得水。所以,问题是如何尽可能精确地把握住那个时机。
经济紧缩还会造成失业和生活水平下降,因此货币当局总会采取措施以刺激经济―这在信贷扩张时是可行的。但是我们将要面对的衰退很有可能在社会借款能力萎缩―一种空前危险的情形―时出现。
索罗斯相信,纳比斯科(RJR Nabisco)收购案① 以及迈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的垮台是这次的公司并购风潮达到顶点的标志,正如索尔?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企图兼并化学银行(Chemical Bank)标志着20世纪60年代的合并兼并浪潮结束一样。(他认为,布什政府应该取消允许杠杆并购者将债务利息在税前扣减的政策)。现在流行的将股票分成不同的部分的做法与后者一样,都享受了过多的税收优惠政策。
这次的繁荣―萧条交替还会像往常那样发展吗?如果放任自流,今天的趋势将不可避免地以经济系统的崩溃而告终。但防止此类事情发生是政府的职责之一,而且索罗斯认为,除了1987年10月发生的那场不幸外,当局的确做得很好。
本书资源为网上搜集,精华部分已选载完毕。可能并不完整,世界工厂以后会持续更新,请继续关注世界工厂下载频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