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传记]曾国藩发迹史(全文)-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不日即起程赴川,一路谨记我祖“不走夜路,不独爬恶山”之遗训,总会佑我顺利入蜀的,请大人及诸弟勿念。    
    男谨禀曾国藩随曹公公来到御花园的后书房里,道光帝正在一个人手忙脚乱地批奏折,两个小太监在书房的门口没精打采地站着。    
    曹公公跨前一步跪到书案前,道:“启禀皇上,曾国藩曾大人来了,正在门外候着。”    
    道光帝放下笔,懒懒地伸了一下腰,道:“宣他进来吧。”    
    曾国藩匍匐到道光帝的案前:“翰林院侍讲曾国藩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    
    道光帝望一眼曾国藩,道:“曾国藩,你起来回话吧。”    
    “谢皇上!”曾国藩站起身。    
    “曾国藩哪,”道光帝把手头的奏折放下,“四川乡试约定于九月中旬,你准备何时动身入蜀啊?川路崎岖,可要走些日子。太白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嘛。”    
    “回皇上的话,”曾国藩垂手低头回答,“臣想不日请旨入蜀。走山东河南,然后转湖北水路入川,一百天总能到成都。臣拟于明日同赵大人到礼部请调乡试题目,请皇上定夺。”    
    “哦,”道光帝点了点头,“你想得很周密。不过嘛,朕自登大位以来,还没有出过京师半步。原本一年一次的木兰秋狝,因糜银过甚,沿途扰民不安,朕都取消了。各省的吏治人和,朕只能靠想象了;和列祖列宗比起来,惭愧呀!——四川是偏远的省份,同时又是大省,朝廷对那里的情况只知表不知里,对民情吏治,朕只能从总督衙门和巡抚衙门的折子中来了解。曾国藩,朕说的对不对呀?”    
    曾国藩露出欣喜的脸色道:“皇上英明!皇上能想到这些,肯定就已经有了相应的治理措施,臣替蜀中百姓谢过皇上!”曾国藩一跪到地:“皇上如此英明,真乃大清苍生之福也!”    
    道光帝判定眼前的这个汉人不是在恭维他,是在讲肺腑之言,脸上难免生出一种豪气。他略顿了顿,才道:“曾国藩哪,起来讲话吧。”见曾国藩爬起来,接着说道:“你认为要把四川治理好,应该从何处下手啊?”    
    曾国藩略一思忖,道:“回皇上话,臣对下情不甚了解,不敢在皇上面前妄言。    
    但臣以为,历朝历代,治民不如治吏,治吏是第一要务。像贞观盛世,我朝康乾盛世,无不在吏治上下功夫,成效也显著些。”    
    道光帝赞许地点点头:“曾国藩,朕看你最近又长进多了。——朕想让你明日就动身。关于四川乡试的考题嘛,就让赵楫一个人负责好了。朕给你配两名侍卫先行入川,怎么样啊?”    
    曾国藩急忙跪倒:“臣遵旨!——臣不知皇上为何让臣先行入川?”    
    道光帝哈哈一笑道:“你现在已经是五品官员了,官职不算小了。朕让你先行入川,是想让你替朕实地考察一下沿途的吏治民情。朕自登大位以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朕早就想亲自实地考察一下;现在看来,朕的这个想法是过于天真了。    
    ——这也是朕让你入蜀典试的原因。”    
    曾国藩一听这话呆了一呆,猛然跪伏在地,道:“臣不敢领旨!”    
    “怎么?”道光帝愣了一愣,“你怎么不领旨呢?难道要抗旨不遵?”    
    曾国藩答道:“臣不敢。臣斗胆问皇上,您让臣用什么身份呢?”    
    道光帝一笑:“这还用问,四川乡试主考官哪。你糊涂了不是!”    
    曾国藩不慌不忙答道:“回皇上话,四川乡试主考官怎么能考察沿途的吏治民情呢?臣不过京师一从五品翰林侍讲,出京也是临时的乡试主考,名不正言不顺,请皇上明察。”    
    道光帝反问:“那依你的意思——”    
    曾国藩答道:“回皇上话,臣以为,考察几省的民情吏治岂是小小的五品京官所能干得了的事!——依臣看来,要做这样的事情,非三品以上的大员不可!——请皇上明察。”    
    道光帝忽然笑了起来:“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不过,你只是替朕偷偷地考察一下地方    
    上的事情,又不是去拿人,回京跟朕说说情况,这差就算交了。”    
    曾国藩长出一口气,道:“皇上的意思是让臣只是走一走看一看,什么都不用管,这样的话,臣就敢领旨了。”    
    道光帝离开龙书案,长叹一口气道:“咳!好像是这样。——要真是这样,朕随便从宫里派个人也就行了。曾国藩哪,朕可是对你寄予了好大的希望啊!——你下去候旨吧。”    
    “谢皇上。”    
    曾国藩站起身,慢慢地退出御书房。    
    曾国藩回到府邸不久,曹公公带着一名当值太监便走了进来。    
    “翰林院侍讲曾国藩曾大人接旨——”曹公公人未进门声音先到。    
    曾国藩和周升急忙跪倒接旨。
第一部分 做官的第一要义第12节 一颗心于是便彻底放下了
    曹公公打开圣旨,一字一顿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命翰林院侍讲、钦点四川乡试主考官曾国藩于入蜀途中,考察当地吏治民情,便宜行事。有贪赃枉法者,有权请旨革除。钦此。”    
    曾国藩把圣旨跪接在手,顿时感觉千钧般重。    
    曹进喜扶起曾国藩,道:“曾大人,皇上让奴才转告大人,大人一路务望小心行事。——曾大人,您老不要让圣上失望啊!”    
    道光帝是担心曾国藩仗着圣旨沿途行不法之事。    
    曾国藩急忙道:“请公公转告皇上,本官谨记皇上教诲,决不敢行不法之事。”    
    曹进喜这时对跟着的当值太监道:“三儿,给大人吧。”又对曾国藩道:“皇上特意从内务府给大人又拨了两千两银子,请大人点收一下,奴才好回去复命。大人哪,为这多拨的两千两银子,奴才也给大人说了不少好话呢!”    
    曾国藩急忙对周升道:“周升啊,快接过来送进内室,再拿二十两让两位公公回去喝杯茶。”    
    周升把银子放进内室,再出来时,手上已是托了二十两银子。    
    曹进喜假意推让了一下,才笑眯眯地把二十两银子收在怀里,说一句:“曾大人一路保重。”同着当值的太监推门出去了。    
    曹进喜知道曾国藩是清苦京官,比不得王公大臣,一分不赏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赏多赏少全不在意。这也是曹进喜区别于其他太监的地方。    
    曾国藩和周升直把两位公公送到门外上轿。    
    当晚,曾国藩把一些事向周升交代明白,让周升将银两打点一下,又让周升在贴身衣服里面缝上一个布兜,是专为揣圣旨的。周升乐颠颠地翻出针线包,又手忙脚乱地剪了一块花布,也不知是不是闲置的,拿针在手,仿佛拿了一个棒槌,咬牙切齿地缝了半个时辰,总算有个兜的样子。曾国藩是边看边笑。    
    主仆二人忙到很晚才安歇。    
    第二天一大早。    
    整个京城尚都在梦中,曾府门前的巷筒子也还有些黑暗,一名当值的御前太监,领着两个高矮不等的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曾府。    
    曾国藩已用过早饭,周升正打开大门往外扫树叶子。无论睡多晚但必须早起,这是曾星冈给曾家大小定的规矩,几代不变。    
    “奴才叩见曾大人,”当值太监同着两个人和曾国藩见过礼,“这两位是皇上派过来保护大人安全的,祝大人一路顺风。大人如无别的吩咐,奴才这就回去交差了。”    
    太监说完,也不等曾国藩客套,转身便走了出去。周升连太监的面容都没看清,更谈不上送。    
    曾国藩心头一热:道光帝想得太周到了!    
    曾国藩让周升在书房放了凳儿,重新和宫里来的两个人见礼,动问台甫。    
    个子高些的一抱拳道:“卑职肃顺,御前四品一等带刀侍卫,此次随行大人伴差入蜀,但凭大人差遣就是。”    
    矮个子的刚要讲话,肃顺却早一步说道:“台庄,和卑职同在御前效力,是五品顶戴蓝翎侍卫。”    
    曾国藩一愣,半天做声不得。    
    肃顺是郑亲王的亲弟弟,台庄的祖上是得过“威猛巴图鲁”封号的,全京师都知道。    
    从这两个人一进来,曾国藩就发现这不是两个等闲的人物。且看肃顺的装束——肃顺原本脸长眼大,加之年纪轻,也就二十几岁的样子,却偏偏戴着顶大檐帽子,虽是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