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含解脱道次第600十480问答合订本-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增补:
240、试说明“众人只是常”的含义?(27页)
答:所谓“众人只是常”,真正体悟宇宙人生真理实相,究竟涅槃解脱的人,都是回到平凡、平常、平淡的人。真正大彻大悟的人才是大智若愚。真正的佛陀,他是一个平凡、平实、平淡的人,但他讲出来的都是法宝、是无价宝、是无价珍。淡中知真味、常理识真人,要去看到真正的解脱者,你要能从平凡、平实、平淡中看到蕴藏的玄妙、奥妙,去看到不平凡。真正体悟大自然法则的人、到最后他是返璞归真的,都是跟整个法界、跟整个大自然溶为一体,因为大自然、法界展现出来的就在最平凡之中,然而里面却有最深奥的宇宙哲理与实相。所谓无上甚深微妙法,讲的就是大自然、法界、宇宙的奥妙、玄之又玄、当你真正去体会、自我就会减少一分,到最后你一定会完全的臣服赞叹啊!直到我慢完全消失与法界溶为一体。
241、何谓六念法门?(28页)
答:一是念佛;二是念法;三是念僧;四是念戒;五是念布施;六是念升天。
242、什么叫现见法?(29页)
答:就是现在世、今生、今世、这一生、这一世。佛陀以前带领大家,都是回到当下来,然后好好去体悟,都是现在,你要活在现在才能够见到法。我们今天要体悟佛法。真的就是现在,此生此世,就可修、可证、可达,没有末法时期,因为法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如此,就是活生生的呈现在大家面前,你只要将心慢下来、停下来、静下来、柔软宁静、明觉保持,这样你就能够看到眼前活生生的佛法……。

第十八章    欲神足→正精进

三二四、快速证果的方法是什么?
答:有决心 、有魄力;有平等心和恒心;有方法、有次第。
三二五、有人看到大自然觉得没有什么,这是什么原因?
答:1。闻思基础不够;2。心太粗,没有静下来,所以看不到法。
三二六、什么比文字、语言更接近实相?
答:幻灯片。
三二七、知见和如实见有什么区别?
答:知见是头脑的思维,是一个名词、概念。如实见是经过实修实证,亲自体验到了真理实相。
三二八、四神足的内容及根本精神是什么?
答:四神足:欲、念、定、慧。根本精神:精进不放逸。
止观双运才能开智慧,而定力成就,来自于不放逸。欲神足就是要有正法欲、善法欲。有正确的闻思,善法欲才会出来。没有欲神足,就离不开欲界的吸引力,自我放不掉。唯有欲神足出来,才会勇猛精进的走在修行路上。
三二九、四正勤的内容和根本精神是什么?
答:1。已生恶令断。2。未生恶令不生。3。已生善令增长。4。未生善令生起。根本精神:说到做到,知行合一。
三三O、修行中退失道心的原因是什么?
答:1。没有找到正法,没有找到解脱道。2。急于找法门修行,但闻思不足。3。用功方法不当,又未得到善知识的协助。4。我慢梗阻作祟,不愿虚心求教学习。
三三一、布施的深义是什么?
答:布施可以打开狭窄的心胸,打破我们的身见、打破错误的观念。透过布施,有助于把我是、我能、我慢,能够放下。是破除身见的一个重要方法。
增补:
243、欲神足的重要性是什么?(33页)
答:欲神足是要离开欲界的滚滚红尘,如果没有相当的决心和出离心,很难离开。因此唯有欲神足真正的发挥出来,才会勇猛精进的走在修行道上、才会把修行解脱摆在第一顺位。欲神足是协助我们成长、从有为的过程到达无为、从有修的过程到达无修,欲神足就是要让我们的精进、求知、求证,真正发露—求解脱之欲。
244、什么是见法?(34页)
答:比如你天天在生气,都是见法的好机会。所以任何的境界都能帮你见法,当你在生气时,瞋恨心、贪心、贪瞋痴慢的这些,都是法相,你要去看到,这就是见法。
245、如何理解佛陀所讲的到达彼岸不易也不难?(35页)
答:要达究竟解脱的彼岸不易也不难。不易是因为愿意脚踏实地依解脱道次第而行的人,少之又少啊!而不难、是因为只要依解脱道次第而行,精进努力,要开悟、解脱、断结、证果并不困难。如果你能够效仿佛陀用生命去找寻真理,就能够跟佛陀一样速达究竟解脱的彼岸。
246、如何珍惜这门解脱法,下功夫闻思修证呢?(36页)
答:真正能够对原始佛法这一种纯朴、朴实的解脱法有兴趣、有切入的人,大部分是很愿意脚踏实地、求真求证的人,还有就是过去已经找过很多法门,吃过很多苦头,碰过很多钉子,历尽沧桑,绕过很多弯弯曲曲的路,吃尽了苦头的,这样能遇上这门解脱法的人。就会很珍惜,他才会下功夫去闻思修整。当然过去的不平常的寻觅路程,都是你的助缘,我们也应感恩过去种种因缘,如果没有经历过那些,也很难珍惜当下的因缘。

第十九章    正知正见

三三二、喜欢的境界,生贪心是黏着,不喜欢的境界呢?
答:对不喜欢的境界生瞋心,也是黏着。正确的方法是对好与坏的境界不迎不拒,走在中道上。
三三三、什么是正见?
答:修行就是要去如实深观五阴、六根、六界、身心内外都是无常,刹那生灭变异。虽然这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却是要见法、开悟、证果,进而体证无我、无我所,所要扣住的核心。
三三四、怎样去体悟深奥的空?
答:必须透过现象界。唯有了知现象界的无常、缘起,才能去体悟看不见、摸不着的空。
三三五、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你所能活的、你所能掌握的,就只是当下这一点。因为空间是弯曲的、是圆的,地球也是圆的,宇宙的边就在你的背后。所以,苦的边就在眼前,净土、极乐世界就在当下。
三三六、宇宙本体的空与空性、性空有何区别?
答:宇宙本体的空:
1。法界的存在,实相的存在,如空间。
2。空中有能源,空中能生妙有。
空性:没有自主性,无常刹那生灭变异。空性是对现象界的一种描述和形容。
性空:缘起的现象界,没有实性。
缘起性空: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
增补:
247、为什么要用心灵去领悟《阿含经》的深意呢?(42页)
答:《阿含经》的深义,都是揭示宇宙人生真理实相的,你必须要用心灵去领悟、去体会、去消化,不是用头脑去思维、想象,更不是用嘴巴讲。真正心领神会是言语道断的。
248、试说明空与空性的深义?(44页)
答:所谓“性空”、“空性”都是人类那些开悟者、解脱者、智慧者、对万事万物深入去观察之后,发现的一个揭示万事万物演变的法则和它的特性的一个描述。告诉我们现象界所有存在的这些,它的特性就是空无自性,没有自主性,不是我要怎么样,就能怎么样,不会恒常固定不变,一直在无常刹那生灭变异……
但是“空”它是一个法界的存在,它是一个实相的存在。所谓实相,不要落入有形有相,一个固定的实相,而是说它是实际的一个存在。讲更具体一点,就是我们现在整个宇宙空间,是无边无际的空间,就是这个“空”。包括你现在所在,你眼前周边的空间,都叫“空”。因此“空”是一个实际的存在,也就是法界实际的一个存在。因为有“空”,才会产生“缘起有”,然而现象界的缘起有,你实际去观察之后,又发现它们的存在都是没有自性,都是无常,都是刹那生灭变异的。
249、佛陀为什么不希望成为天文学家一直去探究呢?(46页)
答:佛陀对宇宙天文这些也都有去求真求证,发现到后来就是无边无际,而且佛陀发现到这些奥妙,他不希望大家成为天文学家,只是一直在探究,然而却没有回来看到自己内心的不安、烦恼与苦,那你何时才能够修行、解脱、成就呢?你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时光,投注到无限的宇宙天文探求上,到最后不是增加很多的知识,就是你会发疯,因为你不会臣服的,然后又发现很多的天文知识的演变,不是你能够想象的。

第二十章    持    戒

三三七、戒律的精神总原则是什么?
答:戒律的精神总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秉持的是良心本性,具体的展现是慈悲之心。
三三八、修行人持戒常犯的毛病是什么?
答:用自己的标准,拿着戒条去衡量别人,挑别人是否犯戒。这是无明、我慢的展现。戒律是规范自己的,守戒与别人无关,对别人犯戒要包容、谅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