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观论颂讲记+印顺法师-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觀的所觀,是中,就是緣起正法。正確的觀慧,觀察緣起正法,而通達緣起
法的真實相,所以中觀就是觀中。本論所開示的,是正觀所觀的緣起正法,這可

從本論開端的八不頌看出。先說了八不,接著就稱讚佛陀的「能說是(八不)因
緣」(緣起),是「諸說中第一」;八不是緣起的真相,八不的緣起,才是佛說
的緣起正法。緣起是說一切法皆依因託緣而生起、而存在,洠в幸环ㄊ菬o因而自
性有的。這在『阿含經』中,佛特別的揭示出來。有外道問佛說什麼法,佛就以
「我說緣起」,「我論因說因」答覆他。這是佛法的特伲慌c世間學術共有的
,佛弟子必須特別的把握住他。

緣起是因果性的普遍法則,一切的存在,是緣起的。這緣起的一切,廣泛的
說:大如世界,小如微塵,一花一草,無不是緣起。扼要的說:佛教的緣起論,
是以有情的生生不已之存在為中心的。佛說緣起,是說明生死緣起的十二鉤鎖。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即緣起的定義。「所
謂無明緣行,行緣識
滅」;這是緣起的內容。緣起是一切,而眾生對緣起的認識是否正確,可以分為
三類:一、凡夫身心的活動,一切的一切,無不是緣起,但日坐緣起中,受緣起

法的支配,而不能覺知是緣起;也就因此得不到解脫。二、聲聞,佛對他們說緣
起,他們急求自證,從緣起因果的正觀中,通達無我我所,離卻繫俊赖臒⿶
,獲得解脫。他們大都不在緣起中深見一切法的本性空寂,而從緣起無常,無常
故苦,苦故無我我所的觀慧中,證我空性,而自覺到「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
作已辦,不受後有」。他們從緣起的無常,離人我見,雖證入空性,見緣起不起
的寂滅,然不能深見緣起法無性,所以還不能算是圓滿見緣起正法。三、菩薩,
知緣起法的本性空,於空性中,不破壞緣起,能見緣起如幻,能洞達緣起性空的
無礙。真正的聲聞學者,離欲得解脫,雖偏證我空,也不會執著諸法實有。但未
離欲的,或者執著緣起法的一一實有,或者離緣起法而執著別有空寂。執有者起
常見,執空者起斷見,都不能正見中道。『般若經』說:「菩薩坐道場時,觀十
二因緣不生不滅,如虛空相不可盡,是為菩薩不共中道妙觀」。菩薩以此不共一
般聲聞的中道妙觀,勘破非性空的實有,非緣有的邪空,不落斷常,通達緣起的
實相。菩薩的緣起中道妙觀,就是本論所明的中觀。

有人說:緣起是佛教的核心,我們說明他就可以了,何必要大談其空呢?這
太把緣起看簡單了!『阿含經』說:「十二緣起,甚深甚深,難見難了,難可通
達」;而「緣起之寂滅性,更難了知,更難通達」!要知道,生死的流轉。涅槃
的還滅,都是依緣起的世間而開顯的。從緣起的生滅方面,說明世間集。「此有
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生死相續的因果,不外惑業苦的鉤鎖連環。生生不
已的存在,是雜染的流轉。從緣起的寂滅方面,說明世間滅。「此無故彼無」,
「此滅故彼滅」,生死狂流的寂然不生,體現了緣起的寂滅性,是清淨的還滅。
可以說:因為緣起,所以有生死;也就因為緣起,所以能解脫。緣起是此有故彼
有,也就此無故彼無。緣起,扼要而根本的啟示了這兩面。一般聲聞學者,把生
滅的有為,寂滅的無為,看成隔別的;所以也就把有為與無為(主要是擇滅無為
),生死與涅槃,世間與出世間,看成兩截。不知有為即無為,世間即出世間,
生死即涅槃。所以體悟緣起的自性,本來是空寂的,從一切法的本性空中,體悟
世間的空寂,涅槃的空寂。這世間與涅槃的實際,「無毫釐差別」。『般若經』

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這個道理。緣起的自性空,是一切法本來如
是的,名為本性空。一切法是本性空寂的,因眾生的無始顛倒,成生死的戲論。
戲論息了,得證涅槃的寂滅,其實是還他個本來如此。緣起自性空,所以說緣起
的實性是空的,性空的妄相是緣起的。如果不談空,怎能開顯緣起的真相,怎能
從生滅與寂滅的無礙中,實現涅槃的寂滅?本論開顯八不的緣起,所以建立世俗
諦中唯假名,勝義諦中畢竟空。因此,龍樹學可以稱為性空唯名論。

緣起法是世間的一切。緣起的因果事相,眾生已經是霧裡看花,不能完全了
達。緣起法內在的法性,更是一般人所不能認識的。佛陀悟證到緣起的真相。徹
底的開顯了甚深的法性,就是三法印(三種真理)。從緣起生滅的非常上,顯示
了剎那生滅的「諸行無常」。緣起是有情為本的,從緣起和合的非一上,開示了
眾緣無實的「諸法無我」。從緣起的非有不生的寂滅上,闡明了無為空寂的「涅
槃寂靜」。緣起法具體的開顯了三法印,是即三即一而無礙的。後世的學者,不
知緣起就是「空諸行」,從實有的見地上去解說。側重生滅無常印的,與涅槃無

為脫了節;側重寂滅真常的,也不能貫徹生滅無常。緣起以有情為本,所以『阿
含經』特別側重了有情無實的諸法無我。如果深刻而徹底的說,有情與法,都是
緣起無自性(我)的,這就到達了一切法空的諸法無我。這不是強眨皇瞧
,只是『阿含經』「空諸行」的圓滿解說。這一切法空的諸法無我,貫徹了無常
與真常。即空的無常,顯示了正確的緣起生滅;即空的常寂,顯示了正確的緣起
寂滅。凡是存在的,必是緣起的,緣起的存在,必是無我的,又必是無常的,空
寂的。唯有從性空的緣起中,才能通達了三法印的融然無礙。他貫通了動靜與常
變,掃除了一切的妄執。龍樹論特別的顯示一切法空,就是緣起的一實相印。從
即空的緣起去談三法印。才知三法印與一實相印的毫無矛盾,決不是什麼小乘三
法印,大乘一實相印,可以機械地分判的。即一實相印的三法印,在聲聞法中,
側重在有情空,那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在大乘法中,遍通到一
切法,側重在法空,那就是緣起生滅的假名,緣起無實的性空,緣起寂滅(空亦
復空)的中道。本論說:「眾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

」。這三一無礙的實相。是緣起正法。聲聞簡要的直從緣起的妄相上出發,所以
體認到的較單純,狹小,像毛孔空。菩薩深刻的從緣起的本性上出發,所以體認
到的比較深刻,廣大,像太虛空。上來所說的,雖從緣起,緣起的集滅,緣起的
即空,即假,即中,作三層的說明,其實只是佛說的「正見緣起」。

二  遮顯

中國學者,把融貫看為龍樹學的特色。不錯,龍樹是綜合的融貫者,但他是
經過了批判的。這不像一般學者,不問他是否一貫,唤y的把他糅合起來。現在
為了要明瞭龍樹思想的真義,不得不分析一下。龍樹學的特色,是世俗諦中唯假
名,勝義諦中畢竟空,這性空唯名論,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思想,也是『阿含經』
中的根本大義。凡是初期的大乘經,都異口同音的,認為勝義皆空是徹底的了義
之談。後期的大乘學,雖承認大乘經的一切空是佛說,但不以一切空為了義的徹
底的,給他作一個別解。大乘佛法,這才開始走上妙有不空去。這又分為兩派:

一是偏重在真常寂滅的,一是偏重在無常生滅的。要理解他們的不同,先須知道
思想的演變。龍樹依『般若經』等,說真俗無礙的性空唯名。但有一分學者,像
妄識論者,從世俗諦中去探究,以為一切唯假名是不徹底的,不能說世俗法都是
假名。他們的理由,是「依實立假」,要有實在的,才能建立假法。譬如我是假
的,而五蘊等是實在的,依實在的五蘊等,才有這假我。所以說,若假名所依的
實在事都洠в校羌倜簿蜔o從建立了。這世俗諦中的真實法。就是因緣所生的
離言的十八界性。這真實有的離言自性,在唯識論中,又解說為三界的心心所法
。意思說:離言的因緣生法,是虛妄分別識為自性的,所以成立唯識。這樣,世
俗可分為二類:一、是假名的,就是假名安立的遍計執性。二、是真實的,就是
自相安立的依他起性。假名的遍計執性,是外境,是無;真實的依他起性,是內
識,是有。所以唯識學的要義,也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