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信,详细谈了自己对于自由思想分子的看法,陈衡哲的这封信我以为代表
了当时自由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信不算长,我照录如下:

安平先生:《观察》二卷二期大作《中国的政局》已仔细拜读,不胜
同情钦佩。。所记关于自由思想分子的一节,可谓真知灼见。惟问题
是:
政党既必须借重权力才能发挥力量,而中国自由思想分子的传统精神,

是道义的而非利害的,则假使要他们用权力来组织一个政党,用利害
来维
系他,这不正与那个传统精神相反?这不是吃热的冰淇淋?对于这个
情形,
在未读大作之前,我也曾常常苦思过,但结果总觉得,政党这条路不
易走
通,至少在最近的将来。因为冰淇淋若热了,便已失去他的中心价值,

自由思想分子在目下的迫切使命,似乎不能以组织政党的方法来发挥。

们用西方文化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的自由思想分子,则大概可得到下面
的几
种类似:(一)略等于英国的反对党,而缺少组织。(二)略等于英国

美国的新英伦区域的知识分子,立于文化道德及思想的领袖地位。
(三)
略等于欧美的教士,立于道德的领袖地位,但缺少维持生活的薪资。
故我
以为,我们的最终目标,不妨是看英国的政党;但远水不救近火,自
由思
想分子在最近将来的使命,恐怕仍须以精神上的领袖为限(道德及思
想方
面);然后再由此企求达到最终目标。至于如何方能达到这目标,则诚

此信能畅论;但国内的自由思想分子,似乎可以先把此问题的主要症


结,

先做一番考虑与研究:第一,如何方能纠正好人不管闲事的传统恶习
惯?

第二,如何去栽培那“雅量”与“大我”的人生观。第三,如何去造
成一

种稳健清洁的舆论,使得主持公道的人士,可以得到社会上的道德支


(哲近年在论文中,曾不断地论及社会公道的重要性,即是有感于中
国社

会的缺少公道,而主张公道者之饱受孤寂与侮辱也)。此三个条件有一


具,自由思想分子就决无结合的可能,而更不用说组织政党了'6'。  

'6'《观察》第3 卷第12 期第23 页,1947 年5 月17 日出版。
二、储安平、徐铸成的一段交往

储安平在关于《观察》撰稿人的情况中所提到的有位“不克担任”的
撰稿人中有一位是后来成为著名“右派”的《文汇报》总编徐铸成;对于这
件事,戴晴曾写道:“1988 年,笔者就此节直接请教徐铸成先生,这位年届
八旬的前辈报人清楚地记得这件事:‘我那时可是有点左倾幼稚病,认为他
搞第三条道路,实际上帮国民党的忙,最后终会走上反共反人民的道路,就
没有回他的信。当时就是那么一种逻辑。后来三报被封,大公报落井下石,
只有两个人站出来说话,一是《密勒氏评论报》的JohnPowell,一是《观
察》的储安平”'7'。徐铸成在《我的同乡》一文中则这样写到:“我和他第
一次见面,还是在1942 年。他在湖南蓝田园立师院任教,兼为附近一报社
写社论,道出桂林,曾来访晤。1945 年他和吴世昌在渝创刊《观察》(应为
《客观》),抗战胜利后移沪出版,曾邀我担任特约撰述。我不同意他们标榜
的第三条道路,未予答复。1947 年,上海《文汇报》及《联合晚报》、《新
民报》同被国民党封闭。第二天,一位所谓‘舆论权威’,在某报写一短评,
题为‘保障正当舆论’,大意说,‘三报已封闭了,希望政府今后切实保障舆
论。含沙射影,似指我们是‘不正当’是为‘共党张目’的。当时站出来愤
愤不平的,据我所知,一是《密勒氏评论报》,说中国两张权威报纸,一是
中间偏左,一是中间偏右,应该配合前进,不该相互攻击,更不该乘人之危,
投井下石。另一即储安平,他写了一篇长文,说徐铸成虽是我同乡,而为人
极傲慢,《观察》请他当特约撰述,他一字不复,尽管这样,我们对于《文
汇报》等遭到某报的暗算。不能不愤怒,实在太不符合新闻道德了等等”'8'。
徐铸成对于此事的说法大体没错,但由于是多年后的回忆也难免有不确切的
地方。当时的情况是储安平在《观察》上写了一篇题为《论文汇·新民·联
合三报被封及大公报在这次学潮中所表示的态度》。储安平在文章的最后说:
“我和联合晚报的同人,一个都不认识,甚至连他们的姓名我都不知道;新
民晚报的高级负责人中,有二三位是我的朋友,可是彼此皆忙,虽然同在一
地,我和他们已有整整8 个月未见过面。文汇报的总主笔徐铸成先生前后见
过四次面,都是寒喧。我曾有事写过两封信给徐先生,但是徐先生为人傲慢,
吝赐一复。独独大公报里面,我的朋友最多。单说在大公报编辑部服务的,


就有6 位先生是本刊的撰稿人。但是我们今日所检讨的问题,不是任何涉及
私人思想的问题。我们今日从政也好,论政也好,必须把私人的感情丢开。
这就是今日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地方。当此一日查封三报,警备车的怪声驰
骋于这十里洋场之日,我们仍旧不避危险,挺身发言,实亦因为今日国家这
仅有的一点正气,都寄托在我们的肩上,虽然刀枪环绕,亦不能不冒死为之;
大义当前,我们实亦不暇顾及一己的吉凶安危了”'9'。  '7'戴晴《王
实味梁漱溟储安平》第168 页,江苏文艺出版社1989 年6 月出版。

'8'徐铸成《风雨故人》第90 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年8 月出版。
'9'《观察》第卷14 页第7 页,1947 年5 月21 日出版。
这就是当时储安平和徐铸成之间的一段交往。历史的发展真是奇妙,
当年储安平请徐铸成做《观察》的撰稿人,徐铸成“末予答复”,两人最终
未能合作,然而到了1957 年夏天,储安平作为《光明日报》的总编辑,由
于放言“党天下”,而最终结束了自己作为知识分子的生涯,甚至生死不明

'10';而徐铸成也由于《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该批判》成为右派,所幸
徐铸成的命运比储安平要好,虽然经历了1957 年的夏天,但最后还有一个
安好的晚年。储安平与徐铸成的经历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最终结局的
不同也有某种必然性。我曾详细比较过1957 年储安平被迫写的检讨《向人
民投降》和徐铸成的检讨《我的反党罪行》,虽然都是出于无奈所做的,但
即使在这种类型的文章中也能看出两人性格和思想的差别,徐铸成的检讨比
储安平的要具体得多'11'。不过由于储安平和徐铸成都曾经历了1957 年的
夏天,都曾给自己人生经历中增添了一些不平凡的东西,我也就不愿再以两
个人思想根源上的差异去臧否两个都已作古的老人了。  '10'关于储
安平的最终结局,戴晴认为他于1966 年在北京投河自杀,见戴著《王实味
梁漱溟储安平》第226 页。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1991 年河北人
民出版社)第1615 页收有“储安平”一个词条,该书认为储“1966 年逝世,
年57 岁”。1993 年《炎黄春秋》第1 期刊载逸馥、邓加的文章,猜测储在
江苏某地出家,详见1993 年2 月24 日四川《文摘周报》第4 版《储安平你
在哪里》一文。胡志伟在台湾《传记文学》第53 卷第二期上发表《中共文
化百人志》一文中也认为储“还要被迫跳海”。第54 卷5 期载有《储安平“文
革”受难死》一文中也持此说。冯英子说:“对于储安平的失踪,有两种说
法;一是在新疆劳改时逃到苏联了,一是往东到青岛跳海了,但谁也说不清
楚。”见孙琴安、李师贞《毛泽东与名人》第879 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年2 月版。董乐山在《闲话皇帝》一文中说:“储安平至今生死下落不明,
这可当何解呢?”见1993 年第3 期广东《随笔》第65 页,可见对于储的生
死尚有疑问。
'11'详见1957 年7 月14 日《光明日报》,1957 年8 月22 日《文汇报》。
三、储安平、费孝通、钱钟书:《观察》撰稿人的三种类型

在研究《观察》撰稿人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不断浮现出储安平、费孝
通、钱钟书三人知识分子的形象。这种思路使我不得不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把
他们三个的经历、学识以及政治上的遭遇加以比较,虽然我非常清晰地意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