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未来中国传媒30人-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日》倡导你擦皮鞋!

    采访者:我在三环路苏州桥边也看到过你的路牌广告,在照片中你的头发被风轻轻地吹起,那倒像一次自我宣传。

    刘元元:纯属我们栏目的宣传。好多人说我喜欢做非常规的事情,因为还没有栏目给自己做这种商业宣传,在马路边儿戳一牌子,照片放得挺老大。

    采访者:戳了多长时间?

    刘元元:半年。

    采访者:花了好多钱吧?

    刘元元:三十多万元。挺值的!节目开播之前广告就全招满了。

    采访者:我注意到你们节目在2003年“非典”时期做了一个小宣传片,是仙鹤展翅飞翔的画面,有什么寓意?

    刘元元:哦!其实是野鸭子,鸭子们自由飞翔的一组画面,让大家放轻松呗。“非典”时期我还逛街去了,没什么可紧张的。我家里人都胆儿大,咱们小时候,1976年地震那次,我妈带我在地震棚里住,我爸在楼上住,还是四层,全楼就他一人儿!

    采访者:逛了几天商场?

    刘元元:我在家就呆了三天。其实我们忙惯了,4月底咱们台节目调整,三个频道并机播出,节目就停了,重播一些以前的节目。说实话,在家里呆着心里不是滋味,《第7日》作为名牌节目,在这个时候没有《第7日》的声音;我们做记者的,居然在家里呆着!我们申请提前恢复播出,5月3号开会策划特别节目:反映“非典”这个大背景下,北京人在干些什么?

    采访者:哪些北京人?

    刘元元:你看过《金鸡》那个电影吗?

    采访者:吴君如演三陪小姐那个?

    刘元元:对!当然这个例子不是很贴切,是讲几个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从他们身上看出大的历史事件对他的影响。我们节目借用这个手法,选了几个社会层面的人,比如“的哥”,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睁开眼就欠人车份儿,现在一“非典”,压力更大。讲讲他们的每天是怎么过的?他们的自我防护做得特别好,为什么做得好?实际他不是为自己,他责任太重了,老婆孩子在家里等着他挣钱呢。你看到现在“的哥”没一个人感染“非典”。像这类的选题有十几个,已经陆续播出了。

    采访者:你干了十年电视,这次算是赶上个重大事件。

    刘元元:没错!挺幸运的。

    采访者:还记得你采的第一条新闻吗?

    刘元元:记得呀!在《北京你早》,1994年。那条新闻是街道给幼儿园新建了一个多功能厅,我记得是西城区的一个街道。第一次出镜,我师傅就夸我小嘴儿吧吧的。1995年到《点点工作室》节目组,1998年开始做《元元说话》。

    采访者:这是你的招牌节目,《元元说话》当时口碑很好,但收视率正在攀升的时候,被要求改名。原因是不能用你个人的名字来命名栏目?

    刘元元:是当时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采访者:特郁闷吧?

    刘元元:肯定的!那天部门开会之前主任告诉我这消息的,后来开会说了什么我一句话都没听见。我就直勾勾地盯着桌面,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觉得太可笑了!其实改名就意味着这节目没了!我到现在也没想通。

    采访者:不过现在《第7日》这个名字仍然不错。

    刘元元:是一个同事的老婆想的。

    采访者:有没有人质疑过你们的节目,比如说反映的全是老百姓鸡毛蒜皮的小事,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新闻。

    刘元元:现在这个节目已经不是完全意义的新闻了,是生活话题。节目的选题特别难找,记者报二十个都过不了一个。观众总是有两种期待:一是你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儿,二是我听听你怎么评价。所以得选有评点空间的事件,还要通过这事件对人有所触动,对思维有所启发,难就难在这儿。不同于一般新闻的是得动脑子:我为什么说这事?从哪个角度去说?我想告诉人家什么?通过什么说明什么?关键在事件的内涵和挖掘的过程。

    采访者:你提出了“生活话题”这个节目类型,这在当前电视节目中算是一个新的概念,它在今后的媒体中会越来越多还是渐少?

    刘元元:肯定会更多,它的先天优势是最贴近百姓。我老琢磨这事儿,一说生活,就是吃喝玩乐衣食住行,通常表现形式缺少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BTV…7生活频道”的品牌栏目应该是在精神层面的生活话题。

    采访者:我说的渐少是指无论电视节目还是报纸广播,再做同类节目,恐怕很难超越《第7日》了,出现一个个性鲜明又不招老百姓讨厌的主持人不容易!你也给人家支支招儿。

    刘元元:这类节目的主持人势必从优秀的记者中诞生。我自己的优势是喜欢写东西,所以观察力、思维方式会相对敏锐一些。

第三部分 凤凰台上凤凰游 第36节 挖出生活的内涵(2)

    采访者:你认为在未来四五年的传媒界,新闻类节目的走向将会怎样?你定义的这种生活话题类节目呢?

    刘元元:新闻类节目贵在一个“新”字,我注意到各个卫视台不断涌现出好的新闻节目,有的好在视点和新闻点、有的好在个别板块精巧的创意,都有他山之石可借。我倒觉得不管未来多少年内,突发事件、重大事件的报道和紧贴百姓生活的新闻是最能成就电视栏目的。

    生活话题类呢,说实话不好做,一不留神容易沦为鸡毛蒜皮的琐事报道,刻意地上升高度又必将流失观众。把握与拿捏很重要也很有难度,我不好总结什么经验,只能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应对。《第7日》目前是北京电视台的品牌栏目,收视率高、期待值高、压力指数也高。你这个问题太不好回答了,我记得你说的是传媒界?

    采访者:对,不仅仅局限于电视,还包括广播、报刊等等。

    刘元元:还有网络媒体。

    采访者:对其他媒体有何见解?

    刘元元:不熟悉的领域我从不妄言,各媒体间是相互补益相互竞争的吧,未来的传媒对信息量的要求应该挺高的,这就需要多元的电视栏目、报刊板块、电台节目等等,未来传媒应该更细分、更纵深。其他媒体尤其网络是最具潜能和我最不熟悉的了。你浏览过我们的网页吗?

    采访者:有待完善。

    刘元元:观众也这么说,确实得好好拾掇拾掇。

    采访者:我们再回到电视这个领域,你怎么评价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也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刘元元:记实、长镜头、很少的解说词、大量的同期声,有纪录片的魅力。

    采访者:而你们的节目相对浅显?

    刘元元:表现形式不同,在极短时间内要生动、抓人,还得深刻。

    采访者:我倒觉得抓人的是你有特点的语言,尤其是精妙的点评,自己写还是记者写?

    刘元元:至少我得改。

    采访者:改成你那种语言形式?比如:“这桌子缺一条腿儿,受苦的是王女士的腿,为了这张七条腿的桌子,王女士奔波了一趟又一趟,不把自己的腿跑细,换得来这条桌子腿儿吗?”

    刘元元:不光语言,有时候甚至改观点。

    采访者:我知道你们“枪毙”选题的比率极高。是不是你们这个创作集体,大家说话都是你这种腔调?

    刘元元:他们都得往我这儿靠,不这样也得这样!

    采访者:你和你的记者们对事件报道的态度是什么?

    刘元元: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也是我们栏目的态度。有时候分明是一件好人好事,我们却从中发现了欠缺和需改进之处;反过来,一个应人人共诛之的现象,我们替当事人诉说隐衷,这样才能说明是《第7日》的独有观点,而不是第1日、第2日、第9日、第10日人云亦云的观点。

    采访者:耳闻你在工作上很苛求,同事都挺怕你。你脸色一沉,同事们便噤若寒蝉?

    刘元元:工作没完成好,他们会比较紧张。

    采访者:你就“呲儿”他们?

    刘元元:当然。

    采访者:开会迟到是你最不能容忍的,骂得那叫一个厉害。

    刘元元:(笑)谁跟你说的。我们这儿开会迟到就得立席,我迟到过一次,也站着。开会时候手机响了也罚站。

    采访者:幸好我的手机关了振动。

    刘元元:你也没穿吊带儿裙,这在我们办公室是不允许的。我还经常查查采访车干净不干净,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