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未来中国传媒30人-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是资讯开放的时代,任何人获得的资讯又都是不充分的。如何在不充分的信息中具有洞察力地筛选资讯,这就是传媒业、广告业价值所在。我们的价值不在于信息的速度、信息的广度,而在于信息的质量和深度。因此传媒人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是对信息资讯的整合能力。

    作为“果冻布丁喜之郎”、“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等多个经典本土广告案例的创造者,吴晓波领导的“平成广告”成为本土广告业抗衡国际广告集团的先行者、领军者。吴晓波以其清醒睿智的思想和卓越不凡的实践,已经并将为未来传媒业提供鲜活生动的案例和启迪。

    作为一个清醒的知识分子,我们要知道知识和权力的关系,我们才能够形成对知识的敬畏,我们在操纵知识的时候要有道德底线。

    要判断和把握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的时机,否则瞎忙且没用。一个产业只有到它欲变未变的时候,你所用的投资才是最经济的,一触即“发”。

    互联网的传播模式,是一种病毒传播模式,只要种下一个“病毒”,这个“病毒”有很强的繁殖、扩展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作为传媒人如何去应对和运用病毒式的传播模式?

    面对新的传媒环境,传统媒体必须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品质。广播媒体正是在面临电视媒体竞争的时候找到了自己的特性:电视必须盯着看,而广播可以走着听,因为声音是流动的。媒介有这样一种回归发展的趋势,回到传媒自身最具优势的特性上去。

    吴晓波,男,平成广告公司总经理、北京广播学院广告专业创办人之一,中国广告协会广告公司委员会常委,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常委、国内资深的品牌投资管理专家。先后主持过“维维豆奶”、“张裕”、“白加黑”、“喜之郎”、“金正”、“波导”等品牌的策划创意工作。2003年,被《现代广告》杂志评选为“十大广告经理人”。

    广告人在人们印象里,要么是不拘形迹、脑后留长发的艺术怪才,要么是口若悬河的意气书生。见面后发现完全相反。吴晓波高大沉稳,谦逊内敛,颇有一派儒雅自持的大将之风,一如印在平成作品集扉页的八字铭言:“居敬行简,刚毅木讷。”

    此语出自《论语》,他自己解释说,“居敬”就是对事业心存敬畏,“行简”就是做事追求简单,避免繁复;而“木讷”则是保持本质,话不求多而求说到点子。这是一种很高的人格境界,无形间将他与时下喧嚣浮躁、天花乱坠的业界生态拉开了距离。

    吴晓波的人格可贵还在于,他清楚地认识到广告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控制,这也是很多文化学者讨伐广告的原因,他要求自己要更谨慎,谨守道德底线,要做值得信赖的广告。

    在几个小时的谈话中,吴晓波徐言细语,娓娓而谈,从容淡定。他希望通过知识力的创新,话语权的争夺,来达到本土广告公司的自强,反映了他对中国广告业在国际广告集团和咨询业双重胁迫下的清醒抗衡。

    如他自己所说,大到社会小至个人,有两点可以标志某种成熟:一是拥有历史感,一是对问题的本质和基本假设保持兴趣。他的睿思锐想,给中国广告界以震动和激奋,也因此被尊为“广告界最有思想的人”。

    在这个激烈动荡的变革时期中,吴晓波的沉重有些少见,但是有思想的人,也许注定要走得孤独。

第三部分 凤凰台上凤凰游 第42节 因思考而电视(1)

    因思考而电视——

    访知名电视人夏骏文/程红霞韩任伟刘琪

    采访者:你是怎样与电视结缘的呢?

    夏骏:当时我选择做电视,是因为这个媒体的传播能力太强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度,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现代化的后来者,电视的传播能力就显得更有效。如今即使在中国相当偏僻的贫困地区,农家嫁女子,陪嫁品中总有一台彩色电视机。而报纸的传播程度远不及此,书籍就更弱一些。所以电视的责任更大,这种媒体如今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和价值观。

    因为高考升学的专业缘分,我与电视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有这样一种关系,如果我选择做一个纯学者的职业,可能我个人的作为不如做这样的一件事情(电视)有意义。有些人追求的就是做一名媒体人,我不是这样的。对我来说,媒体是传达我作为知识分子的一种社会人生的追求,我一直在思考怎样赋予媒体一种知识灵魂,使它融入更深厚更有分量的东西,这样创造出来的节目内容才能有一种震撼力。

    采访者:你有很强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选择了主流媒体中央电视台后,是怎样去实现你的价值呢?

    夏骏:我们这一拨人的选择不是那么主动的,因为上世纪80年代的传媒格局很单纯,没什么选择空间。进入90年代后,因为一部作品的原因,我无法选择在体制内有效作为,当时就变被动为主动,用五年的时间进行了中国农村采访之旅。我主动走了中国一百四十九个贫困县,用将近二年的时间采访了一百个村庄,千山万水的跋涉成为我个人的一种特殊阅历。由此,便觉得在文化和社会进程判断方面,开始了一种“心中有根”的感觉,这种经历也会继续哺育我未来的认识和判断。

    关于中国的真理只能在中国的大地上寻找,外来的智慧是必要的探路灯和工具,而关于中国的答案是独特的。我个人有了五年阅读大地的经历,深感幸运,甚至应该感谢命运。中国本土的世界观,甚至于幸福感,只有触摸大地和众生后才能广阔而深刻地感知。

    采访者:离开中央电视台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夏骏:中央电视台毕竟处于垄断地位,与市场意义的传媒不太一样,即使是其中的制片人,也还不是市场意义上的,比如栏目的广告经营与制作人距离较远。未来肯定有变革,但在你生命力最有效的时间里,这种变革还不能有把握到来,当到来时,这一茬人可能已面临淘汰,这是一个时代的尴尬,也是一代人的尴尬。因此,我想,选择先离开可能更适合一些。

    当然,离开肯定有代价,而闯入市场也不可能就是走上坦途、一帆风顺,另一种挑战和风险在新路上等待着,而在这种新的挑战中学习,不正是我们的目标吗?如果拖到年老力衰再去面对,恐怕也只能徒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这也就是我所说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尴尬。

    采访者:网上说,你离开中央电视台的时候,曾写了一封“效忠信”,说“请领导放心”,你现在对这段话是怎么看待的?

    夏骏:没有什么“效忠信”。在北京电视台承包频道经营的时候,我说让民营的电视力量来做电视频道吧,我说“请领导放心”是因为民营公司的自律性更强。我们对节目的审查,对政治上风险的控制是非常严格和细致的,比北京台自己的控制还严。原因是如果北京台某个频道犯了错误的话,只是写检查而已。而我们犯了错误的话,就是出局,就是投资人的惨重损失。所以我说民营公司会更加谨慎,因为这关联它的生死存亡。这一点从逻辑上来讲应该“请领导放心”,因为商人是不会“找死”的。我们会更加严格、更加认真。事实也证明,我们没有任何政治把握上的失误,这也为民营电视进入频道经营提供了一种成功的验证。

    采访者:在“银汉”有怎样的感受呢?

    夏骏:我们没有频道所有权,没有广告的审查权,没有频道的覆盖权,没有无形资产所有权,也没有独立制作权。从这点来讲,我们是非常亏的,是一个定期的租赁的东西,等于我们有一定的资格进入这个频道来租它的阶段性的资源。而这个阶段性资源开发之后就可能与你无关,等于把它从一个很差的频道,变成一个有风格的、很受欢迎的频道之后,它就有权把你结束掉。这是让投资方非常委屈的合作模式。

    但是,人家又是想率先进入这个产业学到知识学到经验,事实上它是一个很高的承包费。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不是很成熟,都不是按照市场上规范的、公正的原则来做这件事情的。这同样也是一种尴尬,因为人家还把频道看成一种稀缺资源,你的机会成本高得多,权利也不会太平等。即使如此,(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经过几批人的努力,2003年已开始赢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