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法治之。今东南人有括痧之法,以治心腹急痛,盖使寒随血聚,则邪达于外而脏气始安, 
此亦出血之意也。 
霍乱吐泻不止,灸天枢、气海、中脘四穴,立愈。 
霍乱危急将死,用盐填脐中,灸二七壮,立愈。 
转筋,十指拘挛不能屈伸,灸足外踝骨尖上七壮。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霍乱
霍乱论列方
属性:四君子汤(补一) 五君子煎(新热六) 六君子汤(补五) 大和中饮(新和七) 小和中饮 
(新和八) 二陈汤(和一) 神香散(新和二十) 平胃散(和十七) 和胃饮(新和五) 温胃饮 
(新热五) 胃苓汤(和百九十) 五苓散(和一八二) 四逆汤(热十四) 理中汤(热一) 理阴 
煎(新热三) 独参汤(补三五) 六和汤(和一二七) 排气饮(新和六) 益元散(寒百十二) 
理中丸(热一) 桂枝汤(散九) 五味异功散(补四) 苓术二陈煎(新和四) 《局方》七气汤 
(和五十) 竹叶石膏汤(寒五) 四逆加猪胆汁汤(热十六)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霍乱
论外备用方
属性:人参散(和一二六 胃寒) 缩脾饮(和一七三 暑毒) 藿香正气散(和二十 风寒) 丁 
香散(和一二八 气逆) 治中汤(热十 中气不和) 吴茱萸汤(热一三八 阴暑) 木瓜汤( 
热八二 转筋) 大顺散(热七七 寒湿) 姜附汤(热三二 厥冷转筋) 冷香汤(热八一 生 
冷滞) 霍乱三方(热八四) 干霍乱二方(热八六) 养正丹(热一八八 气壅滞) 诃子散(热 
八三 老幼皆宜) 四顺附子汤(热九六 阴寒) 冷香饮子(热八十 阴暑) 《千金》霍乱 
方(热八五) 附子粳米汤(热七九 四逆干呕)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恶心嗳气
经义
属性:《宣明五气篇》曰∶五气所病,心为噫。 
《脉解篇》曰∶太阴所谓上走心为噫者,阴盛而上走于阳明,阳明络属心,故曰上走心 
为噫也。 
《经脉篇》曰∶足太阴病,则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 
如衰。 
《口问篇》曰∶人之噫者,何气使然?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 
为噫。 
《阴阳别论》曰∶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 
《三部九候论》曰∶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 
《至真要大论》曰∶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民病膈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 
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太阳司天,寒淫所胜,民病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 
嗌干,甚则色 ,渴而欲饮,病本于心。少阴之复,燠热内作,外为浮肿,为哕噫。 
《四时刺逆从论》曰∶刺五脏,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诊要经终论》曰∶太阴终者,腹胀闭不得息,善噫善呕。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恶心嗳气
恶心证治
属性:(《内经》无恶心之说,凡呕吐证即其类也。经义详见本门,共三条) 
恶心证,胃口泛逆,兀兀不宁之病。凡恶心欲吐,口必流涎,咽之不下,愈咽愈恶,而 
呕吐继之,亦有不呕吐而时见恶心者,然此虽曰恶心,而实胃口之病,非心病也。此证之因 
,则有寒,有食,有痰饮,有秽气,有火邪,有阴湿伤胃,或伤寒疟痢诸邪之在胃口者,皆 
得有之,若欲察之,但当察其虚实寒热则尽之矣。盖实邪恶心者,邪去则止,其来速,其去 
亦速;虚邪恶心者,必得胃气大复,其病方愈。且此证惟虚寒者十居八九,即有实邪呕恶者 
,亦必其脾气不健,不能运化而然。此所以凡治恶心者,必当知其实中有虚,勿得妄行攻击 
,而胃气不可罔顾也。 
一、虚寒恶心,其证最多,若非猝暴而常见,或形气不足之辈,悉以胃气弱也。故凡治 
此者,多宜以温补为主。若脾胃微虚生痰,或兼吞酸嗳腐,咳嗽恶心者,宜六君子汤。若脾 
肾虚寒,痰滞咳嗽而恶心者,金水六君煎。若脾胃虚寒,或太阴自利腹痛,呕吐恶心者,温 
胃饮,或理中汤、圣术煎。若脾肾虚寒,上下不能营运,或胀满,或呕吐,或伤寒阴证,寒 
邪深入三阴,而恶心呕吐不止者,理阴煎或温胃饮。 
一、实邪恶心,以一时邪滞犯胃,得吐则滞去,滞去则恶心自解。若有余邪,如法治之 
。若恶心多痰,及风寒咳嗽,或伤生冷,或饮酒过多,脾胃不和者,二陈汤或橘皮半夏汤。 
若脾胃多滞,或寒湿伤脾恶心者,平胃散。若胃寒多滞,或伤生冷,或寒痰不清,吞酸胀满 
恶心者,和胃饮或和胃二陈煎。若受秽浊寒邪,胀满腹痛恶心者,调气平胃散。若感冒暑热 
,火盛烦躁恶心者,仲景竹叶石膏汤。若中药毒或诸毒而恶心者,速宜于诸毒门求法治之。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恶心嗳气
嗳气证治(共三条)
属性:嗳气者,即《内经》之所谓噫也,此实脾胃之气滞,起自中焦而出于上焦,故经曰∶上 
走心为噫也。据丹溪曰∶嗳气,以胃中有痰有火,愚谓此说未必皆然。盖嗳气多由滞逆,滞 
逆多由气不行,气逆不行者,多寒少热,可皆谓之火耶?故凡人之饮食太饱者,多有此证, 
及饮食不易消化者,亦有此证。但太饱作嗳者,此系实滞,治宜行气化食;食不消化,时多 
虚闷作嗳者,此系胃气虚寒,治宜温补。若痰火作嗳者,亦或有之,但停痰必以胃弱,胃弱 
多因无火,此当详辨脉证而酌治之也。 
一、治嗳之法,凡胃虚兼滞而作嗳者,宜十味保和汤,或枳壳散。若胃寒气滞作嗳者, 
和胃煎。若胃寒生痰,呕恶嗳气者,宜和胃二陈煎。若胃气虚寒,饮食难化,时常虚饱嗳气 
者,宜温胃饮,或养中煎、理中汤。若脾肾虚寒,命门不暖,阴邪不降,则寒滞上焦而痞满 
嗳气者,理阴煎加减治之。 
一、丹溪曰∶嗳气以胃中有痰有火,宜用半夏、南星、香附、软石膏、栀子、或汤或丸 
服。按此治必真有火邪者乃可用,否则恐滞于中而嗳愈甚。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恶心嗳气
恶心论列方
属性:理中汤(热一) 温胃饮(新热五) 金水六君煎(新和一) 圣术煎(新热二五) 理阴煎( 
新热三) 养中煎(新热四) 和胃二陈煎(新和三) 二陈汤(和一) 和胃饮(新和五) 橘皮 
半夏汤(和十三) 枳壳散(和一四六) 平胃散(和十七) 十味保和汤(和一四八) 六君子汤 
(补五) 调气平胃散(和十八) 竹叶石膏汤(寒六)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恶心嗳气
论外备用方
属性:胃爱散(热七一) 祛痰丸(和百三) 香砂六君子汤(补七) 

卷之二十一明集·杂证谟吞酸
经义
属性:《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少阳之胜,呕酸善饥。 

卷之二十一明集·杂证谟吞酸
辨证(共五条)
属性:吐酸一证,在河间言其为热,在东垣言其为寒,夫理有一定,奚容谬异若此,岂理因二 
子可以易乎,必二子于理有一悖耳。此余之不能无言者,乃以东垣为是,而以河间为非也。 
何以见之?盖河间之说,实本《内经》,经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河间《 
病机》悉训为火,而甚以主寒者为非。不知《内经》此论,乃以运气所属概言病应,非以呕 
吐注泻皆为内热病也。如果言热,则何以又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又 
曰∶太阳之复,心胃生寒,胸中不和,唾出清水,及为哕噫。此言呕吐之有寒也,岂皆热耶 
?又曰∶太阳之胜,寒入下焦,传为濡泄,此言泄泻之有寒也,岂亦热耶?由此观之,则其此 
处言热,而彼复言寒,岂非自相矛盾,能无谬乎?不知《内经》之理,圆通详悉,无不周备 
,故有此言其常而彼言其变者,有此言其顺而彼言其逆者,有此篇未尽而足之他论者,有总 
言所属而详言所病者,此《内经》之玄,所以不易穷也。故凡善观此者,务宜悟其源流,察 
其分合,其博也,必烛其为千为万;其约也,必贯其总归一理,夫如是,斯足称明眼人矣。 
倘不能会其巅末,而但知管测一斑,又乌足以尽其妙哉。矧复有不明宗旨,悖理妄谈,谬借 
《经》文证己偏见者,尚难枚举,无暇辨也,兹因二子之论,故并及之,而再悉于下,观者 
其加政焉。 
一、辨河间吐酸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