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东垣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 
,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心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静而安, 
相火代行其令。相火者,胞络也,主百脉,皆荣于目。既劳役运动,势乃妄行,又因邪气所 
并而损血脉,故诸病生焉。凡医者不理脾胃,乃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若 
概用辛凉苦寒之剂,损伤真气,促成内障之证矣。又东垣曰∶能远视不能近视者,阳气不足 
,阴气有余也,乃气虚而血盛也。血盛者,阴火有余,气虚者,气弱也,此老人桑榆之象也 
。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气有余,阴气不足也,乃血虚气盛也。血虚气盛者,皆火有余,元 
气不足也。火者,元气之贼也。 
王海藏曰∶目能远视,责其有火,不能近视,责其无水,宜东垣地黄丸主之。目能近视 
,责其有水,不能远视,责其无火,东垣定志丸主之。 
愚谓此二子之说,在东垣以不能近视为阳不足,不能远视为阴不足;在海藏以能远视, 
不能近视,责其有火无水;能近视,不能远视,责其有水无火,何二子之言相反也?岂无是 
非之辨哉?观刘宗浓曰∶阳气者,犹日火也,阴气者,金水也;先儒谓金水内明而外暗,日 
火外明而内暗,此自不易之理也。然则内明者利于近,外明者利于远,故凡不能远视者,必 
阴胜阳也,不能近视者,必阳胜阴也。由此言之,则海藏是而东垣非矣。若以愚见评之,则 
但当言其不足,不必言其有余。故曰∶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也;不能近视者,阴气不足也 
,岂不甚为明显。若东垣以阴气有余,阳气有余,皆谓之火,则能视者皆火病也。海藏云∶ 
能近视责其有水,能远视责其有火,则当责者亦是病也。此等议论,余则未敢服膺。 
王节斋曰∶眼赤肿痛,古方用药,内外不同。在内汤散,则用苦寒辛凉之药以泻其火, 
在外点洗,则用辛热辛凉之药以散其邪。故点药莫要于冰片,而冰片大辛热,以其性辛甚, 
故借以拔出火邪而散其热气。古方用烧酒洗眼,或用干姜末、生姜汁点眼者,皆此意也。盖 
赤眼是火邪内炎,上攻于目,故内治用苦寒之药,是治其本,如锅底之去薪也。然火邪既客 
于目,从内出外,若外用寒凉以阻逆之,则火郁内攻不得散矣。故点药用辛热,而洗眼用热 
汤,是火郁则发,因而散之,从治法也。世人不知冰片为劫药,而误认为寒,常用点眼,遂 
致积热入目而昏暗障翳,故云∶眼不点不瞎者也。又不知外治忌寒凉,而妄将冷水、冷物、 
冷药挹洗,致昏瞎者有之。 
愚按∶节斋之论,其属有理,然寒凉点眼之法,亦非尽不可用,但用之有宜否耳。盖点 
以寒凉,用治火也。若火之微者,其势轻,其邪浅,或偶触烟火风热,或素有标病,邪在肤 
腠之间,而热不深者,即用黄连膏之类,暂为清解,亦可去热,浮热去而目自愈,无不可也 
。若火之甚者,本于五脏而炽及三阳,欲以一星之寒凉,济此炎炎之盛势,其果能否?此其 
解热之功毫无所及,而闭热之害惟目受之矣。故凡病火眼之甚者,点以寒凉,痛必连珠,正 
由火郁而然耳。所以,久点寒凉而不效者,未有不致于坏目,此王节斋之论,有不可不察, 
而凡治痈疽外证者,亦当并识此义。 
薛立斋曰∶前证若体倦少食,视物昏花,或饮食劳倦益甚者,脾胃虚也,用补中益气汤 
。眵多紧涩,赤脉贯睛,或脏腑秘结者,用芍药清肝散。若赤翳布白,畏日羞明,或痛如刺 
者,上焦风热也,用黄连饮子。若久视生花,畏日,远视如雾者,神气伤也,用神效黄 汤 
。大凡午前甚而作痛者,东垣助阳和血汤;午后甚而作痛者,黄连天花粉丸;午后甚而不痛 
者,东垣益阴肾气丸主之。 

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眼目
针灸法
属性:睛明、风池、太阳、神庭、上星、囟会、百会、前顶、攒竹、丝竹空、承泣、目窗、客 
主人、承光。 
以上诸穴,皆可用针,或以三棱针出血。凡近目之穴,皆禁灸。 
大骨空(穴在手大指第二节尖。灸九壮,以口吹火灭) 
小骨空(穴在手小指第二节尖。灸七壮,以口吹火灭) 
上二穴能治迎风冷泪,风眼烂弦等证。 
合谷(治阳明热郁,赤肿翳障,或迎风流泪。灸七壮。大抵目疾多宜灸此,永不再发也 
,亦可针) 
翳风(灸七壮。治赤白翳膜,目不明) 
肝俞(灸七壮。治肝风客热,迎风流泪、雀目)、足三里(灸之可令火气下降) 
明目二间(灸) 
命门(灸) 
水沟(可针可灸。治目睛直视) 
手三里(灸,右取左,左取右) 
八关大刺(治眼痛欲出,不可忍者。须刺十指缝中出血愈) 

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眼目
眼目论列方
属性:抽薪饮(新寒三) 大补元煎(新补一) 明目羊肝丸(因二七) 徙薪饮(新寒四) 黄连饮 
子(因二一) 黄连羊肝丸(因二八) 泻白散(寒四二)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补中益气汤( 
补三十) 芎辛散(因十七) 人参养营汤(补二一) 神效黄 汤(补四八) 左归丸(新补四) 
固本还精丸(因十三) 《济阴》地黄丸(因五) 右归饮(新补三) 八味还睛散(因十一) 
滋阴地黄丸(因九) 蝉花散(因二五) 加减一阴煎(新补九) 益阴肾气丸(因四) 金露散( 
新因四四) 助阳和血汤(因十六) 明目地黄丸(因七) 丹砂散(因三七) 当归龙胆汤(因二 
三) 明目细辛汤(因十八) 黄连膏(因三三、三六) 芍药清肝散(寒六一) 洗烂眼赤眼方( 
因四四) 黄连天花粉丸(因二七) 黄芩苏连汤(因二二) 鸡子黄连膏(新因四三) 

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眼目
论外备用方
属性:逍遥散(补九二 目暗) 羌活胜风汤(散六一 风热) 定志丸(补百十六 不能近视) 
上清散(散六九 搐鼻) 诸眼目方(共五十二方 俱在因阵) 

卷之二十七必集·杂证谟耳证
经义
属性:《阴阳应象大论》曰∶北方生寒,在脏为肾,在窍为耳。 
《五阅五使篇》曰∶耳者,肾之官也。 
《金匮真言论》曰∶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 
《生气通天论》曰∶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 
卫气解散。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玉机真藏论》曰∶脾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脉度篇》曰∶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口问篇》∶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岐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 
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上气 
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 
《决气篇》曰∶精脱者耳聋,液脱者耳数鸣。 
《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师传篇》曰∶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 
《癫狂篇》曰∶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 
《脏气法时论》曰∶肝病者,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 
,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肺病者,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 
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通评虚实论》曰∶暴厥而聋,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 
之所生也。 
《五脏生成篇》曰∶ 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 
肝。 
《经脉篇》曰∶小肠手太阳也,是主液所生病,耳聋目黄颊肿。手阳明实则龋聋。三焦 
手少阳也,是动则病耳聋,浑浑 ,嗌肿喉痹。 
《脉解篇》曰∶太阳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所谓浮为聋者,皆在 
气也。 
《热论篇》曰∶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 
两感者,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本藏篇》曰∶黑色小理者肾小,粗理者肾大。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 
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好前居牙车者肾端正,耳偏高者肾偏倾也。 
《气交变大论》曰∶岁火太过,耳聋中热。岁金太过,目赤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