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三十二贯集·杂证谟阳痿
经义
属性:《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厥论》曰∶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 
《痿论》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 
白淫。阳明虚则宗筋纵。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肾脉大甚为阴痿,微涩为不月,沉痔。 
《经筋篇》曰∶足太阴之筋病,阴器纽痛,下引脐。足厥阴之筋病,阴器不用,伤于内 
,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 
《经脉篇》曰∶足厥阴结于茎,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 
《至真要大论》曰∶太阳之胜,隐曲不利,互引阴股。 
《本神篇》曰∶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 
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生气通天论》曰∶湿热不攘,大筋 短,小筋弛长, 短为拘,弛长为痿。 
《疏五过论》帝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 
尝富后贫,名曰失精。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 
卫,内夺于营,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治之一过也。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 
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 
形,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 
《阴阳应象大论》曰∶北方生寒,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 
《宣明五气篇》曰∶精气并于肾则恐。 
《调经论》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卷之三十二贯集·杂证谟阳痿
论证(共三条)
属性:凡男子阳痿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精气虚冷。或以七情劳倦,损伤生阳之气,多致此证 
;亦有湿热炽盛,以致宗筋弛缓,而为痿弱者。譬以暑热之极,则诸物绵萎。经云∶壮火食 
气,亦此谓也。然有火无火,脉证可别。但火衰者十居七八,而火盛者仅有之耳。 
一、凡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多致阳痿。盖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 
之长,此宗筋为精血之孔道,而精血实宗筋之化源。若以忧思太过,抑损心脾,则病及阳明 
冲脉,而水谷气血之海,必有所亏,气血亏而阳道斯不振矣。经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 
得隐曲,及女子不月者,即此之谓。 
一、凡惊恐不释者,亦致阳痿。经曰∶恐伤肾,即此谓也。故凡遇大惊卒恐,能令人遗 
失小便,即伤肾之验。又或于阳旺之时,忽有惊恐,则阳道立痿,亦其验也。余尝治一强壮 
少年,遭酷吏之恐,病似胀非胀,似热非热,绝食而困。众谓痰火,宜清中焦。余诊之曰∶ 
此恐惧内伤,少阳气索,而病及心肾,大亏证也。遂峻加温补,兼治心脾,一月而起,愈后 
形气虽健如初,而阳寂不举。余告之曰∶根蒂若斯,肾伤已甚,非少壮所宜之兆。速宜培养 
心肾,庶免他虞。彼反以恐吓为疑,全不知信,未及半载,竟复病而殁。可见恐惧之害,其 
不小者如此。(新按) 

卷之三十二贯集·杂证谟阳痿
论治(共三条)
属性:一、命门火衰,精气虚寒而阳痿者,宜右归丸、赞育丹、石刻安肾丸之类主之。若火不 
甚衰,而止因血气薄弱者,宜左归丸、斑龙丸、全鹿丸之类主之。 
一、凡因思虑惊恐,以致脾肾亏损而阳道痿者,必须培养心脾,使胃气渐充,则冲任始 
振,而元可复也。宜七福饮、归脾汤之类主之。然必大释怀抱,以舒神气,庶能奏效。否则 
徒资药力无益也。其有忧思恐惧太过者,每多损抑阳气,若不益火,终无生意,宜七福饮加 
桂附枸杞之类主之。 
一、凡肝肾湿热,以致宗筋弛纵者,亦为阳痿。治宜清火以坚肾,然必有火证火脉,内 
外相符者,方是其证。宜滋阴八味丸,或丹溪大补阴丸、虎潜丸之类主之。火之甚者,如滋 
肾丸、大补丸之类俱可用。 

卷之三十二贯集·杂证谟阳痿
述古
属性:薛立斋曰∶按阴茎属肝之经络。盖肝者,木也。如木得湛露则森立,遇酷暑则萎悴。若 
因肝经湿热而患者,用龙胆泻肝汤以清肝火,导湿热;若因肝经燥热而患者,用六味丸以滋 
肾水、养肝血而自安。又曰∶琼玉膏、固本丸、坎离丸,此辈俱是沉寒泻火之剂,非肠胃有 
燥热者不宜服。若足三阴经阴虚发热者,久而服之,令人无子。盖损其阳气,则阴血无所生 
故也,屡验。 

卷之三十二贯集·杂证谟阳痿
简易方
属性:一方 治阳事不起,用蛇床子、五味子、菟丝子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 
丸,温酒下,日三服。 

卷之三十二贯集·杂证谟阳痿
阳痿论列方
属性:左归丸(新补四) 右归丸(新补五) 金鹿丸(补一二七) 赞育丹(新因十四) 七福饮 
(新补七) 归脾汤(补三二) 石刻安肾丸(热一六八) 虎潜丸(寒一六四) 琼玉膏(补六十) 
滋阴八味丸(新寒十七) 固本丸(补百六) 六味丸(补百二十) 龙胆泻肝汤(寒六三) 坎 
离丸(寒一六五) 滋肾丸(寒一六三) 丹溪大补阴丸(寒一五七) 斑龙丸(补一二八) 大补 
丸(寒一五五) 

卷之三十三贯集·杂证谟疝气
经义
属性:《骨空论》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督脉生病,从少腹上冲心而 
痛,不得前后,为冲疝。 
《长刺节论》曰∶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 
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 
《经脉篇》曰∶足厥阴肝病,丈夫 疝,妇人少腹肿。肝所生病,为飧泄、狐疝 
。足厥阴之别,循胫上睾,结于茎,其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 
《缪刺论》曰∶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卒疝暴痛,刺足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左取右,右取左。 
《脉解篇》曰∶厥阴所谓 疝,妇人少腹肿也。阴亦盛而脉胀不通,故曰 隆疝也。 
《阴阳别论》曰∶三阳为病,发寒热,其传为 疝。 
《经筋篇》曰∶足阳明之筋,病 疝,腹筋急。足太阴之筋,病阴器纽痛,下引 
脐两胁痛。足厥阴之筋,病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伤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 
。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时窘之后。 
《四时气篇》曰∶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 
,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熏肝,散于肓,结于脐。 
《玉机真藏论》曰∶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 
而痛,出白,一名曰蛊。 
《本藏篇》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俯仰,为狐疝。 
《平人气象论》曰∶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脉急者,疝瘕少腹痛。 
《脉要精微论》曰∶诊得心脉而急,病名心疝,少腹当有形也。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心脉微滑为心疝引脐,小腹鸣。肝脉滑甚为 疝。脾脉 
微大为疝气,滑甚为 癃,涩甚为肠 ;微涩为内 ,多下脓血。肾脉滑 
甚为癃 。 
《大奇论》曰∶肾脉大急沉,肝脉大急沉,皆为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 
疝。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 
《五脏生成篇》曰∶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 
之寒湿,与疝同法。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 
《四时刺逆从论》曰∶厥阴滑则病狐疝风。少阴滑则病肺风疝。太阴滑则病脾风疝。阳 
明滑则病心风疝。太阳滑则病肾风疝。少阳滑则病肝风疝。 
《至真要大论》曰∶阳明司天,丈夫 疝,妇人少腹痛。阳明之胜,外发 疝。太阳在 
泉,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痛。太阳之复,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太阴在泉 
,主胜,甚则为疝。 

卷之三十三贯集·杂证谟疝气
论证(共三条)
属性:疝气病者,凡小腹睾丸为肿为痛,止作无时者,皆是也。但疝证不一,如《内经》所谓 
狐疝者,以其出入不常也。有言 疝者,以其顽肿不仁也。有冲疝者,以其自少腹上冲而痛 
也。有厥疝者,以结气在阴而气逆为疝也。有疝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