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钱,不应。后剂又加肉桂二钱,始应而愈。 
一男子,胁肿一块,日久不溃,按之微痛,脉微而涩,此形证俱虚也。经曰∶形气不足 
,病气不足,当补不当泻。予以人参养营汤治之,彼不信,乃服流气饮。虚证悉至,方服前 
汤。月余少愈。但肿处尚硬,以艾叶炒热熨患处,至十日余日脓成。以火针刺之,更灸以豆豉饼 
,又服十全大补汤,百剂而愈。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定痛(二十)
属性:齐氏曰∶疮疽之证候不同,凡寒热虚实,皆能为痛,故止痛之法,殊非一端。世人皆谓 
,乳没珍贵之药,可住疼痛,而不知临病制宜,自有方法。盖热毒之痛者,以寒凉之药折 
其热,而痛自止也。寒邪之痛,以温热之剂熨其寒,则痛自除也。因风而痛者,除其风。因 
湿而痛者,导其湿。燥而痛者,润之。塞而痛者,通之。虚而痛者,补之。实而痛者,泻之 
。因脓郁而闭者,开之。恶肉侵溃者,去之。阴阳不和者,调之。经络秘涩者,利之。临机 
应变,方为上医,不可执方而无权也。 
立斋曰∶疮疡之作,由六淫七情所伤。其痛也,因气血凝滞所致。假如热毒在内,便秘 
而作痛者,内疏黄连汤导之。热毒炽盛, 肿而作痛者,黄连解毒汤治之。不应,仙方活 
命饮解之。瘀血凝滞而作痛者,乳香定痛丸和之。作脓而痛者,托里消毒散排之。脓胀而痛者 
,针之。脓溃而痛者,补之。若因气虚而痛,四君加归 。血虚而痛,四物加参 。肾虚而 
痛,六味地黄丸。口干作渴,小便频数者,加减八味丸。此皆止痛之法也,慎勿概用寒凉之 
药。况血气喜温而恶寒,若冷气入里,血即凝滞,反为难瘥之证矣。丹溪云∶脓出而反痛, 
此为虚也,宜补之。秽气所触者,和解之。风寒所逼者,温散之。若专用龙竭生肌,乳没止 
痛,吾知其必无效也。 
凡痈毒 肿赤痛之甚者,虽内治之法已具如前,然煎剂功缓,而痛急难当者,必须外 
用敷药,既欲其止痛,又欲其散毒,则无如降痈散之神妙也。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生肌收口(附成漏证二十一)
属性:陈良甫曰∶痈疽之毒有浅深,故收敛之功有迟速,断不可早用收口之药。恐毒瓦斯未尽, 
后必复发,为患匪轻。若痈久不合,其肉白而脓少者,此气血俱虚,不能潮运,而疮口冷涩 
也。每日用艾叶一把煎汤,避风热洗,及烧松香烟熏之,或用猪蹄汤洗之,更以神异膏贴之, 
必须守禁调理,否则不效。又曰∶脉得寒则下陷,凝滞肌肉,故曰留连肉腠,是为冷漏。须 
温补之。 
丹溪曰∶诸经惟少阳厥阴之生痈者,宜须防之,以其多气少血也。血少则肌肉难长,故 
疮久未合,必成败证。苟反用驱利毒药,以伐其阴分之血,祸不旋踵矣。 
立斋曰∶肌肉者,脾胃之所主。收敛者,血气之所使,但当纯补脾胃,不宜泛敷生肌之 
剂。夫疮不生肌,而色赤甚者,血热也,四物加山栀、连翘。色白而无神者,气虚也,四君 
加当归、黄 。晡热内热,阴血虚也,四物加参术。脓水清稀者,气血虚也,十全大补汤。 
食少体倦,脾气虚也,补中益气汤。烦热作渴,饮食如常,胃火也,竹叶黄 汤。不应,竹 
叶石膏汤。热渴而小便频数,肾水虚也,用加减八味丸料煎服。若败肉去后,新肉微赤,四 
沿白膜者,此胃中生气也,但用四君子汤,以培补之,则不日自敛。若妄用生肌之药,余毒 
未尽,而反益甚耳。殊不知疮疡之作,由胃气不调,疮疡之溃,由胃气腐化,疮疡之敛,由 
胃气荣养。东垣云∶胃乃发生之源,为人生之本。丹溪亦谓,治疮疡当助胃壮气,使根本坚 
固。诚哉是言也,可不慎欤。 
又曰∶若肌肉伤,而疮口不敛,用六君子汤以补脾胃。若气虚恶寒而疮口不敛,用补中 
益气汤以补脾肺。若血虚发热而疮口不敛,用四物参术以滋肝脾。若脓多而疮口不敛,用八 
珍汤,或十全大补汤,以养血气。如不应,但用四君归 以补脾胃。更不应,乃属命门火衰 
,急用八味丸以壮火生土。若脉数发渴者,难治,以真气虚而邪气实也。 
又曰∶生肌之法,当先理脾胃助气血为主。若气血俱虚不能生者,当用托里之剂。若 
有风寒袭于疮所不能生者,宜用豆豉饼灸之。若流注顽疮内有脓管,或瘀血,或 核,须用 
针头散腐之,锭子尤妙。如背疮、杖疮、汤火疮大溃,当用神效当归膏,则能去腐生新止痛,大有神效。 
又曰∶痈疽溃后,毒尽则肉自生。常见世之治者,往往用龙骨血竭之属以求生肌,殊不 
知余毒未尽,肌肉何以得生。气血既虚,龙竭岂能得效。设若脓毒未尽,就用生肌,则反增 
溃烂。壮者轻者不过复溃,或迟敛而已。怯者重者必致内攻,或溃烂不敛,反致危矣。 
又曰∶凡疮疡成漏,皆因元气不足,营气不从。阳气虚寒,则寒气逆于肉里,稽留血 
脉,腐溃既久,即成是患。故凡治不足之证,于其初患,盒饭内用参 归术,温补脾胃,外 
用桑枝葱熨,接补阳气,使自消散。若久而不能成脓,亦用前二法,补助以速之。若脓既成 
而不溃,用艾于当头灸数炷而出之,却服十全大补汤。患者又当慎起居,节饮食,庶几收敛 
。若用冷针开刺,久而内出清脓,外色黑黯。或误用生肌散,速其口敛,反束其邪,必成败证。 
诸疮患久成漏,常有脓水不绝,其脓不臭,若无歹肉者,法用炮附子去皮尖,为细末, 
以唾津和为饼,如三钱浓,安疮上,以艾炷灸之。漏大艾亦大,漏小艾亦小,但灸令微热, 
不可令痛。干则易之,每灸一二十壮不论,灸后贴以膏药。隔二三日,又如前再灸,更服大 
补气血之药,直至肉平为度。或用炮附子切片三分浓灸之亦可。或用江西淡豆豉为饼,多灸之亦效。 
若疮久成漏,外有腐肉,内有脓管,不能收口者,以针头散和 
作细条, 入口内,外用膏药贴之,待脓管尽去,自然渐平收口。或先用灸法,数日后用 
此药亦可,仍内服十全大补等药。 
郭氏灸法,疮疽久不收敛,及有脓水恶物,渐溃根深者,用白面、硫黄、大蒜三物,一 
处捣烂,看疮大小捻作饼子,浓约三分,安于疮上,用艾炷灸二十一壮,一灸一易。后隔四 
五日,用药锭针头散等药, 入疮内,歹肉尽去,好肉长平,然后贴收敛之药,内服应病 
之剂,调理即瘥矣。 
一男子,年逾二十,禀弱,左腿外侧患毒三月方溃,脓水清稀,肌肉不生,以十全大补 
汤加牛膝,二十余剂渐愈。更以豆豉饼灸之,月余而痊。 
一妇人,左臂结核,年余方溃,脓清不敛,一男子患贴骨痈,腿细短软,疮口不合,俱 
用十全大补汤,外以附子饼及贴补药膏,调护得宜,百剂而愈。大凡不足证,宜大补之剂, 
兼灸以补接阳气,祛散寒邪为上。 
京师董赐,年逾四十,胸患疮成漏,日出脓碗许,喜饮食如常,以十全大补汤加贝母、 
远志、白蔹、续断,灸以附子饼,脓渐少,谨调护岁余而愈。(薛按) 

卷之四十六圣集·外科钤(上)外科钤(上)
用香散药(二十二)
属性:伍氏曰∶气血闻香则行,闻臭则逆。大抵疮疡多因营气不从,逆于肉理,故郁聚为脓, 
得香散药则气流行,故当多服五香连翘汤、万金散、清心内固金粉散。凡疮本腥秽,又闻臭 
,浊则愈甚。若毒瓦斯入胃,则为咳逆。古人用此,可谓有理,且如饮食调令香美,则益脾土 
,养真元,保其无虞矣。 
立斋曰∶今人有疮疡,不审元气虚实,病之表里,病者多喜内消,而医者即用十宣散及 
败毒散、流气饮之类。殊不知十宣散,虽有参 ,然防风、白芷、浓朴、桔梗,皆足以耗气 
,况不分经络时令气血多少,而概用之乎。败毒散乃发表之药,果有表证,亦止宜一二服, 
多则元气反损,其毒愈盛,虽有人参莫能补也,况非表证而用之乎。流气饮乃耗血之剂,果 
气结膈满,亦止宜二三服,多则血气愈伤。夫血气凝滞,多因荣卫气弱,不能营运,岂可 
用流气饮以益其虚。况诸经气血多寡不同,而流气饮通行十二经,则诸经皆为所损,反为败 
证。虽有芎归亦难倚伏。若服之过度,则气虚血耗,何以成脓。苟不察其由,而泛投克伐之 
剂,能无危乎。此三药者,其不可轻用亦明矣。河间云∶凡疮止于一经,或兼二经者,止当 
求责其经,不可干扰余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