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谬。 
x天花粉x(百十) 即栝蒌根。味苦,性寒。气味颇轻,有升有降,阴中有阳。最凉心肺,善解热渴, 
大降膈上热痰, 
消乳痈肿毒痔 疮疖,排脓生肌长肉,除跌扑瘀血,通月水,除狂热,去黄胆,润枯燥,善解酒毒, 
亦通小肠,治肝火疝痛。 
x金银花x(百十一) 一名忍冬。味甘,气平,其性微寒。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 
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但其性缓,用须倍加。或用酒煮服,或捣汁搀 
酒顿饮,或研烂拌酒浓敷。 
若治瘰 、上部气分诸毒,用一两许,时常煎服,极效。 
x葛根x(百十二) 味甘,气平寒。气轻于味,浮而微降,阳中微阴。用此者,用其凉散,虽善达诸阳 
经,而阳明为最。以其气轻,故善解表发汗。凡解散之药多辛热,此独凉而甘,故解温热时行疫疾, 
凡热而兼渴者,此为最良,当以为君而佐以柴、防、甘、桔极妙。尤散郁火,疗头痛,治温疟往来, 
疮疹未透,解酒除烦,生津止渴,除胃中热狂,杀野葛、巴豆、毒箭、金疮等伤。但其性凉,易于 
动呕,胃寒者所当慎用。 
x茜草x(百十三) 亦名过山龙。味苦甘,气微寒。阴中微阳,血中要药。其味苦,故能行滞血; 
其性凉,故能止动血。治劳伤吐衄时来,除虚热漏崩不止,亦通经滞,又疗乳痈,散跌扑血凝瘀聚, 
解蛊毒败血烂肝,凡诸血热血瘀,并建奇功。若女人经血不通,以一两酒煎服之,一日即通,甚效。 
若气虚不摄血,及脾寒者勿用。 
x土茯苓x(百十四) 一名仙遗粮味甘淡,性平。能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分水道, 
止泻痢,治拘挛骨痛,疗痈肿喉痹,除周身寒湿恶疮,尤解杨梅疮毒,及轻粉留毒,溃烂疼痛诸证。 
凡治此者,须忌茶、酒、牛、羊、鸡、鹅,及一应发风动气等物。 
x使君子x(百十五) 味甘,气温,有小毒,性善杀虫。治小儿疳积,小便白浊。凡大人小儿有虫 
病者,但于每月上旬,侵晨空腹食数枚,或即以壳煎汤咽下,次日虫皆死而出也。或云七生七煨食, 
亦良。或云一岁食一枚。食后忌饮热茶,犯之即作泻。凡小儿食此,亦不宜频而多,大约性滑, 
多则能伤脾也。李时珍曰∶凡杀虫药多是苦辛,惟使君子、榧子甘而杀虫,亦异也。但使君子专杀 
蛔虫,榧子专杀寸白虫耳。 
x牵牛x(百十六) 一名黑丑味苦辛,热,气雄烈,性急疾,有毒。下气逐水,通大小便,善走气 
分,通水道,消气实气滞水肿,攻症积,落胎杀虫,泻虫毒,去湿热痰饮,开气秘气结。古方多为 
散丸,若用救急,亦可佐群药煎服。然大泄元气,凡虚弱之人须忌之。 
x防己x(百十七) 味苦,性寒,阴也,降也。去湿热水肿,利大小便,解诸经热壅肿痛,湿热香港脚, 
通九窍热闭,逐膀胱肝肾湿热,及热毒诸疮、湿热生虫等证。 
x萆 x(百十八) 味微甘而淡,气温。能温肾去湿,理阴痿阴寒,失溺白浊,茎中作痛,及四肢 
瘫痪不随,周身风湿恶疮。性味纯缓,用宜大剂。 
x钩藤x(百十九) 味微甘微苦,性微寒。能清手厥阴之火,足厥阴、足少阳之风热,故专理肝风 
相火之病。凡大人小儿惊痫眩运,斑疹天钓,头旋烦热等证,用之而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矣。 
x山豆根x(百二十) 味大苦,大寒。解诸药热毒,消痈肿疮毒,杀寸白诸虫。含而咽汁,解咽喉 
痹痛。研末汤服五七分,解内热喘满腹胀。磨汁服,解热厥心痛。研汁涂诸热毒热疮肿痛,及诸虫 
热毒所伤。 
x威灵仙x(百二一) 味微辛微咸,性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善逐诸风,行气血,走经络,宣 
通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 瘕 癖,气块积聚,膀胱宿水,腰膝肢体冷痛,亦疗折伤。此 
药性利善走,乃治痛风之要药,故崔元亮言其去众风,通十二经脉,朝服暮效。其法采得根,阴干 
月余,捣末,温酒调服一钱匕,空腹服之;如人本性杀药,可加及六钱,微利两行则减之,病除乃 
停药。其性甚善,不触诸药,但恶茗及面汤。李时珍曰∶威灵仙辛能泄气,咸能泄水,故于风湿痰 
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其性大抵峻利,久服恐损真气,气弱者亦不可服之。 
x马兜铃x(百二二) 味微苦微辛,性寒气薄,阴中微阳。入手太阴肺经。降肺火,清肺气,除 
热痰咳嗽,喘急不得卧。多用则作吐。凡蛊毒蛇毒于饮食中得之,咽中如有物,咽不下,吐不出者, 
以此一两煎汤服之,即毒从吐出。若治痔 肿痛,用马兜铃于瓶中烧烟熏病处良。 
x青木香x(百二三) 即马兜铃根,亦名土木香味苦微辛,性寒。有毒,能吐能利,不可多服。煮 
汁服,可吐蛊毒鬼疰诸毒。捣末水调,涂疔肿热毒蛇毒,日三四次,立瘥。亦可敷瘙痒秃疮。 
x白蔹x(百二四) 味苦,微寒,性敛。取根捣敷痈毒,及面上疮 、刀箭伤、汤火毒。诸疮不敛, 
生肌止痛,俱宜为末敷之。若为丸散,亦治眼目赤痛,小儿惊痫,妇人阴中肿痛,赤白带下。 
x木通x(百二五) 亦名通草。味苦,气寒,沉也,降也。能利九窍,通关节,消浮肿,清火退热, 
除烦渴黄胆,治耳聋目痛,天行时疾,头痛鼻塞目眩,泻小肠火郁,利膀胱热淋,导痰湿呕哕,消 
痈肿壅滞,热毒恶疮,排脓止痛,通妇人血热经闭,下乳汁,消乳痈血块,催生下胎。若治小水急 
数疼痛,小腹虚满,宜加葱煎饮。若治喉痹咽痛,宜浓煎含咽。 

卷之四十八大集·本草正(上)
毒草部
属性:x附子x(百二六) 气味辛甘,腌者大咸,性大热,阳中之阳也。有毒。畏人参、黄 、甘草、黑豆、 
绿豆、犀角、童便、乌韭、防风。其性浮中有沉,走而不守。因其善走诸经,故曰与酒同功。能除 
表里沉寒,厥逆寒噤,温中强阴,暖五脏,回阳气,除呕哕霍乱,反胃噎膈,心腹疼痛,胀满泻痢, 
肢体拘挛,寒邪湿气,胃寒蛔虫,寒痰寒疝,风湿麻痹,阴疽痈毒,久漏冷疮,格阳喉痹,阳虚二 
便不通,及妇人经寒不调,小儿慢惊等证。大能引火归源,制伏虚热,善助参、 成功,尤赞术、 
地建效。无论表证里证,但脉细无神,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故虞搏曰∶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 
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 
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吴绶曰;附子乃阴证要 
药,凡伤寒传变三阴,及中寒夹阴,虽身大热而脉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脉沉细者,尤急须用之,有 
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近世阴证伤寒往往疑似而不敢用,直待阴极阳竭而用,已迟矣。且 
夹阴伤寒,内外皆阴,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此二公之言,皆至言也,不可不察。惟孕妇忌服, 
下 
胎甚速。合葱涎塞耳,亦可治聋。 
辨制法∶附子制法,稽之古者,则有单用童便煮者,有用姜汁盐水者,有用甘草、黄连者,有数味 
皆兼而用者,其中宜否,最当详辨。夫附子之性热而刚急,走而不守,土人腌以重盐,故其味咸而 
性则降。今之所以用之者,正欲用其热性以回元阳,以补脾肾,以行参、 、熟地等功,若制以黄 
连,则何以藉其回阳?若制以盐水,则反以助其降性。若制以童便,则必不免于尿气,非惟更助其 
降,而凡脾气大虚者,极易呕哕,一闻其臭,便动恶心,是药未入口,而先受其害,且其沉降尤速, 
何以达脾?惟是姜汁一制颇通,第其以辛助辛,似欠和平,若果直中阴寒等证,欲用其热,此法为 
良;至若常用而欲得其补性者,不必用此。又若煮法,若不浸胀而煮,则其心必不能熟,即浸胀而 
煮,及其心熟,则边皮已太熟而失其性矣;虽破而为四,煮亦不匀。且煮者必有汁,而汁中所去之 
性亦已多矣,皆非制之得法者。制法∶用甘草不拘,大约酌附子之多寡而用。甘草煎极浓甜汤,先 
浸数日,剥去皮脐,切为四块,又添浓甘草汤再浸二三日,捻之软透,乃咀为片,入锅文火炒至将 
干,庶得生熟匀等,口嚼尚有辣味,是其度也。若炒太干,则太熟而全无辣味,并其热性全失矣。 
故制之太过,则但用附子之名耳,效与不效无从验也。其所以必用甘草者,盖以附子之性急,得甘 
草而后缓;附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