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定志丸x 治心气不足,惊悸恐怯,或语鬼神,喜笑,及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乃阳气 
不足也,宜此方主之。此方与前开心散小异。 
人参 茯苓(各二两) 菖蒲 远志(制,各一两) 
炼蜜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七十丸,米饮下。 
(《拔萃》)x八物定志丸x 补心神,安魂魄,去热除痰。 
人参(一两半) 石菖蒲 茯神 远志(制,各一两) 麦门冬 白术(各五钱) 朱砂(一钱) 牛黄 
(二钱,另研) 
上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十丸,米饮下。一方有茯苓一两。 
x十四友丸x 治惊悸怔忡。 
人参 黄 当归 生地黄 远志 茯神 茯苓 枣仁(泡去皮,隔纸炒) 阿胶(炒) 
龙齿 紫石英 薄荷 朱砂(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临卧枣汤下。 
(《秘验》)x琥珀多寐丸x 治健忘恍惚,神虚不寐。 
真琥珀 真羚羊角(细镑) 人参 白茯神 远志(制) 甘草(等分) 
上为细末,猪心血和炼蜜丸,芡实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灯心汤嚼下。 
(《金匮》)x六味地黄丸x 即《金匮》肾气丸,亦名地黄丸。治肾水亏损,小便淋闭,头目 
眩晕,腰腿酸软,阴虚发热,自汗盗汗,憔悴瘦弱,精神疲困,失血失音,水泛为痰,病为 
肿胀,壮水制火之剂也。 
熟地黄(八两,蒸捣) 山茱萸 山药(炒,各四两) 丹皮 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 
上为细末,和地黄膏加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食前滚白汤,或淡盐 
汤任下。此方用水煎汤,即名六味地黄汤,下八味丸亦同。 
(崔氏)x八味地黄丸x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或 
下元冷惫,脐腹疼痛等证。王太仆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此谓也。即前六味地黄丸加肉 
桂、制附子各一两。 
(陈氏)x加减八味丸x 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或牙根溃蚀,咽喉 
疼痛,寝汗憔悴等证。 
此临川陈自明方。李氏云∶凡发背之热,未有不自肾虚而得之者,必须五更服加减八味 
丸。即前六味丸加肉桂一两、五味子四两炒用。纳泽泻切片,蒸五次焙用。一方五味止用一两。 
(《良方》)x益阴肾气丸x 治阴虚潮热盗汗,烦热作渴,筋骨疼痛,月经不调等证。即前六 
味丸加当归、生地各四两,五味子二两。 
(薛氏)x加减《金匮》肾气丸x 治脾肾阳虚,不能行水,小便不利,腰重脚肿,或肚腹肿 
胀,四肢浮肿,或喘急痰盛,已成臌证,其效如神。此证多因脾胃虚弱,或治失其宜,元气 
复伤而变此证。若非速救肾中之火,则阳气不充于下,何以生土?土虚又何以制水?此必用之 
剂也,苟不知此,必不能救。若病在燃眉,当变丸为汤治之。 
熟地(四两,酒拌蒸) 山药 山茱萸 川牛膝 丹皮 泽泻 车前子 肉桂(各一两) 白茯 
苓(三两) 附子(制,五钱) 
上为末,炼蜜同地黄膏捣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饮下。 
(丹溪)x滋阴大补丸x 治诸虚不足,腰腿疼痛,行步无力。壮元阳,益肾水。 
熟地(二两) 山药(炒) 牛膝(各两半) 山茱萸 杜仲 巴戟肉 白茯苓 五味子 小茴香 
(炒) 肉苁蓉(酒洗去甲,新瓦焙干) 远志(甘草汤煮,晒干,各一两) 石菖蒲 枸杞(各五钱) 
上为末,红枣肉和或炼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盐汤或温酒任下。 
x大造丸x 方在寒阵。治阴虚血热诸证。 
(《秘方》)x全鹿丸x 此药能补诸虚百损,五劳七伤,攻效不能尽述。人制一料服之,可以 
延年一纪。其法须四人共制一鹿,分而服之,逾年又共制之,四人共制四年,则每人得一全 
鹿。若一人独制一料,恐久留变坏,药力不全矣。 
中鹿一只 缚杀之,退去毛,将肚杂洗净,同鹿肉加酒煮熟,将肉横切,焙干为末;取 
皮同杂仍入原汤熬膏,和药末、绞肉加炼蜜和捣为丸。其骨须酥炙为末,同入之。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炙甘草 当归 川芎 生地黄 熟地黄 黄 (蜜炙) 天门冬 
麦门冬 枸杞 杜仲(盐水炒) 牛膝(酒拌蒸) 山药(炒) 芡实(炒) 菟丝(制) 五味子 
锁阳(酒拌蒸) 肉苁蓉 破故(酒炒) 巴戟肉 胡芦巴(酒拌蒸) 川续断 覆盆子(酒拌 
蒸) 楮实子(酒拌蒸) 秋石 陈皮(上各一斤) 川椒(去目,炒) 小茴香(炒) 沉香 青盐(各半斤) 
上先须精制诸药为末,和匀一处,候鹿胶成就,和捣为丸,桐子大,焙干。用生黄绢作 
小袋五十条,每袋约盛一斤,悬置透风处,用尽一袋,又取一袋。阴湿天须用火烘一二次为 
妙。每服八、九十丸,空心临卧姜汤、盐汤、白汤任下,冬月温酒亦可。 
(《青囊》)x仙传斑龙丸x 壮精神,除百病,养气血,补百损,老人虚人常服,延年益寿。 
昔蜀中有道士酣歌酒肆曰∶尾闾不禁沧海竭,九转金丹都慢说,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 
关下血。真人仲源索方传世。 
鹿角胶 鹿角霜 柏子仁 菟丝子(制) 熟地黄(各八两) 白茯苓 补骨脂(各四两) 
上将胶先溶化,量入无灰酒打糊丸,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淡盐汤或酒任下。 
(《秘验》)x斑龙二至百补丸x 此药固本保元,生精养血,培复天真,大补虚损,益五内, 
除骨蒸,壮元阳,多子嗣,充血脉,强健筋骸,美颜色,增延寿算,聪明耳目,润泽髭须, 
真王道奇品之方,功难尽述也。 
鹿角(五十两为则) 取新角连脑骨者佳,锯长二寸许,用米泔浸一宿,刷洗净,同后药入坛煮胶。 
黄精(八两) 枸杞 怀熟地 菟丝子(淘洗净) 金樱子(去毛、子,各四两)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川牛膝 龙眼肉 楮实子(各二两) 
以上十味,同角入金华好坛,层层放实,以新汲淡水入坛平肩,用蜜梭布四层包口,以 
新砖压之,置大锅中井字架上,以木甑盖好,重汤煮三日夜,毋得间断火候。傍用小锅烧滚 
水,不时添注坛内,并锅水勿使干涸。日足取起,滤去滓,将汁用罗底绢绞出,入净砂锅内 
,文火熬成膏,约一斤半,外炼蜜二斤,滴水成珠,搀入调和后药,杵合为丸。 
鹿角霜(十两) 人参(五两) 黄 (蜜炙) 芡实(炒) 白茯苓 山药(炒) 山茱萸 生地黄 
(酒洗,饭上蒸过) 知母(盐水炒,各四两) 北五味子(一两) 
夏月加川黄柏四两,炒褐色。 
以上十味为细末,用前膏和匀,木杵捣丸,桐子大。空心淡盐汤送下百余丸,随用煮熟 
莲肉或干枣数枚压之,俾纳丹田也。 
(《正传》)x鹿角胶丸x 治血气亏损,两足痿弱,不能行动,久卧床祷者,神效。 
鹿角胶(一斤) 鹿角霜 熟地(各半两) 当归(四两) 人参 牛膝 菟丝子(制) 白茯苓(各三 
两) 白术 杜仲(各二两) 虎胫骨(酥炙) 龟板(酥炙,各一两) 
上为末,先将鹿角胶用无灰酒二钟溶化,加炼蜜捣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盐姜汤下。 
x鹿茸丸x 治香港脚腿腕生疮,及阴虚下元痿弱,咳嗽等证。 
鹿茸(酥炙,另捣成泥) 五味子 当归 熟地黄(各等分) 
酒糊和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任下。 
(《集验》)x鹿茸丸x 治诸虚劳倦。补心肾,益气血。 
鹿茸(酥炙) 熟地黄 当归 枸杞 枣仁(炒) 附子(制) 牛膝 远志(姜汁浸炒) 山 
药沉香 肉苁蓉(酒浸,各二两) 麝香(五分) 
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 
(《三因》)x鹿茸丸x 治失志伤肾,肾虚消渴,小便无度。 
鹿茸(酥炙) 麦门冬 熟地黄 黄 (炙) 五味 肉苁蓉 鸡内金(酒炒) 山茱萸 破 
故纸(炒,各七钱) 茯苓 人参 牛膝(酒浸) 玄参 地骨皮(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米饮下。 
(《本事》)x麋茸丸x 治肾虚腰痛,不能转侧。 
麋茸(鹿茸亦可) 菟丝子(制,各一两) 舶茴香(五钱) 
上为末,以羊肾二对,用酒煮烂,去膜,研如泥,和丸,桐子大,阴干。如太干,以酒 
糊佐之。每服三、五十丸,温酒或盐汤下。 
(杨氏)x还少丹x 治脾肾虚寒,饮食少思,发热盗汗,遗精白浊,真气亏损,肌体瘦弱等证。 
熟地黄(二两) 山药 山茱萸 杜仲(姜汤炒) 枸杞(二两) 牛膝(酒浸) 远志(姜汁浸炒) 
肉苁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