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羌活散。若太阳经伤风,发热,自汗,恶风者,桂枝汤。 

卷之十一从集·杂证谟伤风
伤风论列方
属性:六安煎(新和二) 二陈汤(和一) 金水六君煎(新和一) 参苏饮(散三四) 冲和散(散 
八十) 消风百解散(散四六) 桂枝汤(散九) 柴陈煎(新散九) 《局方》神术散(散六五) 
小青龙汤(散八) 金沸草散(散八一) 《局方》羌活散(散八六) 川芎茶调散(散六四) 

卷之十一从集·杂证谟伤风
论外备用方
属性:三拗汤(散七八 鼻塞咳嗽) 华盖散(散七九 嗽) 

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风痹
经义
属性:《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 
气胜者为着痹。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冬遇此为骨痹,以春遇此为筋痹,以夏 
遇此为脉痹,以至阴遇此为肌痹,以秋遇此为皮痹。帝曰∶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岐伯 
曰∶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筋痹 
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肝。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肌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 
于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痹论》曰∶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肾痹 
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脾痹者,四肢懈惰,发咳呕汁,上为大塞。肠痹者,数饮 
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内痛,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上为 
清涕。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 
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 
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 
《痹论》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脏 
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帝曰∶其客于六腑者何也?曰∶此亦其 
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六腑亦各有俞,风寒湿气中其俞,而食饮应之,循俞而入,各舍其 
腑也。帝曰∶痹或痛,或不痛,或不仁,或寒或热,或燥或湿,其故何也?曰∶痛者,寒气 
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 
,故为不仁。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 
气胜,阳遭阴,故为痹热。其多汗而濡者,以其逢湿甚也,阳气少,阴气盛,两气相感,故 
汗出而濡也。帝曰∶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 
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凡痹之类,逢寒则急 
,逢热则纵。帝曰∶善。 
《周痹篇》帝曰∶愿闻众痹。岐伯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 
,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帝曰∶愿 
闻周痹何如?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帝 
曰∶刺此奈何?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 
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帝曰∶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 
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 
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 
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 
《长刺节论》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 
曰肌痹,伤于寒湿。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 
《寿夭刚柔篇》曰∶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者命曰痹,阴阳俱病命曰风痹。病有形而 
不痛者,阳之类也;无形而痛者,阴之类也。无形而痛者,其阳完而阴伤之也。急治其阴, 
无攻其阳;有形而不痛者,其阴完而阳伤之也,急治其阳,无攻其阴。阴阳俱动,乍有形, 
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此谓不表不里,其形不久。 
《五邪篇》曰∶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 
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五脏生成篇》曰∶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 
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脉要精微论》曰∶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九针论》曰∶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治针,必长其 
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 
《四时气篇》曰∶着痹不去,久寒不已,卒取其三里。 
《玉机真藏论》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 
也。弗治,病患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 
曰厥,胁痛出食。当是之时,可按若刺耳。 
《五脏生成论》曰∶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 
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 
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 
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 
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逆调论》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岐伯曰∶是人多痹 
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 
(详寒热门) 

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风痹
论证(共二条)
属性:风痹一证,即今人所谓痛风也。盖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如 
《痹论》曰∶风气胜者为行痹。盖风者善行数变,故其为痹,则走注历节,无有定所,是为 
行痹,此阳邪也。曰∶寒气胜者为痛痹。以血气受寒则凝而留聚,聚则为痛,是为痛痹,此 
阴邪也。曰∶湿气胜者为着痹。以血气受湿则濡滞,濡滞则肢体沉重而疼痛顽木,留着不移 
,是为着痹,亦阴邪也。凡此三者,即痹之大则也。此外如五脏六腑之痹,则虽以饮食居处 
皆能致之,然必重感于邪而内连脏气,则合而为痹矣。若欲辨其轻重,则在皮肤者轻,在筋 
骨者甚,在脏腑者更甚。若欲辨其寒热,则多热者方是阳证,无热者便是阴证。然痹本阴邪 
,故惟寒者多而热者少,此则不可不察。 
观《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而《寿夭刚柔篇》又曰∶在阳者命曰风, 
在阴者命曰痹,何也?盖三气之合,乃专言痹证之所因也。曰∶在阳为风,在阴为痹。又分 
言表里之有殊也。如风之与痹,本皆由感邪所致,但外有表证之见,而见发热头疼等证,或 
得汗即解者,是皆有形之谓,此以阳邪在阳分,是即伤寒中风之属也,故病在阳者命曰风。 
若既受寒邪,而初无发热头疼,又无变证,或有汗,或无汗,而筋骨之痛如故,及延绵久不 
能愈,而外无表证之见者,是皆无形之谓,此以阴邪直走阴分,即诸痹之属也。故病在阴者 
命曰痹。其或既有表证,而疼痛又不能愈,此即半表半里,阴阳俱病之证,故阴阳俱病者命 
曰风痹。此所以风病在阳,而痹病在阴也。然则诸痹者,皆在阴分,亦总由真阴衰弱,精血 
亏损,故三气得以乘之而为此诸证。经曰∶邪入于阴则痹,正谓此也。是以治痹之法,最宜 
峻补真阴,使血气流行,则寒邪随去。若过用风湿痰滞等药而再伤阴气,必反增其病矣。 

卷之十二从集·杂证谟风痹
风痹治法(共五条)
属性:痹因外邪,病本在经,而深则连脏,故其在上则有喘呕,有吐食;在中则为胀满,为疼 
痛;在下则为飧泄,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