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37-景岳全书-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饮食门
论脾胃三方(共三条)
属性:人赖脾胃为养生之本,则在乎健与不健耳。而健脾三方,如洁古之枳术丸,东垣之平胃 
散及补中益气汤,俱当今之相传以为准绳者也。夫所谓平胃者,欲平治其不平也,此东垣为 
胃强邪实者设,故其性味从辛、从燥、从苦,而能消、能散,惟有滞、有湿、有积者宜之。 
今见方家,每以此为常服健脾之剂,动辄用之,而不察可否,其误甚矣。 
一、洁古枳术丸,以白术为君,脾得其燥,所以能健,然佐以枳实,其味苦峻,有推墙 
倒壁之功,此实寓攻于守之剂,惟脾气不清而滞胜者,正当用之,若脾气已虚,非所宜也, 
今人不察,相传为补脾之药,而朝吞暮饵,或以小儿瘦弱而制令常服,则适足以伤其气助其 
瘦耳,用宜酌也。 
一、补中益气汤,乃东垣独得之心法。盖以脾胃属土,为水谷之海,凡五脏生成,惟此 
是赖者,在赖其发生之气运而上行,故由胃达脾,由脾达肺,而生长万物,滋溉一身。即如 
天地之土,其气皆然。凡春夏之土,能生能长者,以得阳气而上升,升则向生也。秋冬之土 
,不生不长者,以得阴气而下降,降则向死也。今本方以升柴助生气,以参、 、归、术助 
阳气,此东垣立方之意,诚尽善矣。第肺本象天,脾本象地,地天既交,所以成泰。然不知 
泰之前犹有临,临之前犹有复,此实三阳之元始,故余再制补阴益气煎,正所以助临复之气 
,庶乎得根本之道,而足补东垣之未尽也。又补中益气汤之用,原为补中扶阳而设,然补阳 
之义,则亦有宜否之辨,用者不可不知。如东垣用此以治劳倦内伤发热等证,虽曰为助阳也 
,非发汗也,然实有不散而散之意,故于劳倦感寒,或阳虚咳疟,及脾气下陷等证,则 
最所宜也。若全无表邪寒热,而但有中气亏甚者,则升柴之类大非所宜。何也?盖升柴之味 
皆兼苦寒,升柴之性皆专疏散,虽曰升麻入脾胃,柴胡入肝胆,能引清气上升,然惟有邪者 
,固可因升而散之,使或无邪,能不因散而愈耗其中气乎。即曰此汤以补剂为主,而惟藉升 
柴以引达清气,不知微虚者犹可出入,大虚者必难假借,当此之时,即纯用培补犹恐不及, 
而再兼疏泄,安望成功?且凡属补阳之剂,无不能升,正以阳主升也,用其升而不用其散, 
斯得补阳之大法,此中自有玄机,又奚必升柴之是赖乎。故寇宗 极言五劳七伤之大忌柴胡 
者,是诚绝类之真见,而李时珍复又非之,余亦何容再辨哉。然理有一定,孰能越之?兹余 
单揭其要,曰∶能散者断不能聚,能泄者断不能补,而性味之苦寒者,亦断非扶阳之物。只 
此便是断按,而纷纷之议,或可判矣。 
故于诸证之中,凡其不宜用此者,则有不可不察。如表不固而汗不敛者,不可用。外无 
表邪而阴虚发热者,不可用。阳气无根而格阳戴阳者,不可用。脾肺虚甚而气促似喘者,不 
可用。命门火衰而虚寒泄泻者,不可用。水亏火亢而吐血衄血者,不可用。四肢厥逆而阳虚 
欲脱者,不可用。总之,元气虚极者,毫不可泄,阴阳下竭者,毫不可升,真火亏败者,毫 
不可用清凉。今人但知补中益气汤可以补虚,一概尚之,而不知病当紧急,则此时几微关系 
,判于一举指之间,而纤微不可紊误者,正此类也,余亦安能以笔尽哉。 

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饮食门
述古(共四条)
属性:王太仆曰∶内格呕逆,食不得入,是有火也。病呕而吐,食入反出,是无火也。 
李东垣曰∶胃中元气盛,则能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脾胃俱旺,则能食而肥。脾胃俱 
虚,则不能食而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盖脾实而邪气盛也。又有善食而瘦者, 
胃伏火邪于气分则能食,脾虚则肌肉削,即食 也。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 
泄泻。脾既病,则不能与胃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 
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痿,令人骨髓空 
虚,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叠,此阴盛阳虚之证。大法云∶汗之则愈,下之则死,若用辛甘 
之药滋胃,当升当浮,使生长之气旺。言其汗者,非正发汗也,为助阳也。 
王节斋曰∶人之一身,脾胃为主,胃阳主气,脾阴主血;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 
运,化生精气,津液上升,糟粕下降,斯无病也。人惟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损伤脾胃,胃 
损则不能纳,脾损则不能化,脾胃俱损,纳化皆难,元气斯弱,百邪易侵,而饱闷、痞积、 
关格、吐逆、腹痛、泻痢等证作矣。故洁古制枳术之丸,东垣发脾胃之论,使人常以调理脾 
胃为主,后人称为医中王道,厥有旨哉。 
薛立斋曰;凡伤食饱闷,痞塞不消,若脾胃素实,止因倍食暴伤而患者,宜用神曲、山 
楂辈消耗之,否则,当慎也。东垣曰;脾胃之气壮,则多食而不伤,过时而不饥。若脾气虚 
弱,不能腐化者,宜培补之。若脾胃虚寒者,宜温养之。若命门火衰者,宜温补之。大凡食 
积痞块,证为有形,所谓邪气盛则实,真气夺则虚,惟当养正则邪积自除矣。虽云坚者削之 
,客者除之,若胃气未虚,元气尚实,乃可用也。或病久虚羸,或元气素弱者,亦当固本为 
主,而佐以消导,不然,反致痞满不食,而益其病矣。 
又曰∶若伤性热之物者,用二陈加黄连、山楂。伤湿面之物者,用二陈加神曲、麦芽。 
伤米食,用六君加谷、 。伤面食者,用六君加麦芽。伤肉食者,用六君加山楂。伤鱼 
腥者,用六君加陈皮。伤角黍炊饭者,用六君倍加神曲。若物已消而泻未愈者,此脾胃受伤 
也,宜用六君子。若饮食减少,食而难化者,属脾胃虚寒也,加炮姜、木香、肉果,不应, 
加五味、吴茱萸、补骨脂。脾肾虚寒者,须服八味丸,否则,多患脾虚中满之证。其神曲、 
麦芽,虽助戊土以腐熟水谷。然麦芽一味,余尝以治妇人丧子,乳房胀痛欲成痈者,用一二 
两炒熟,煎服即消,其破血散气可知矣。丹溪云∶麦芽消肾。《妇人良方》云∶神曲善下胎 
。皆克伐之功多,而补益之功少,亦不宜轻用。今有能食难化,而食后反饱者,乃脾气虚弱 
,不能腐化水谷也。若服清胃、平胃等剂,或加热渴、呕吐、或腹胀、泄泻等证者,乃是脾 
胃复伤,急用六君子加芍药、木香、炮姜补之。亦有属脾气郁结者,当解郁健脾。若用清凉 
降火,以致中气虚痞而不食,或食而反出,又以为噎膈,用行气化痰者,必致不救也。 

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饮食门
饮食论列方
属性:排气饮(新和六) 和胃饮(新和五) 大和中饮(新和七) 神香散(新和二十) 抑扶煎( 
新热十一) 二陈汤(和一) 小和中饮(新和八) 平胃散(和十七) 养中煎(新热四) 大健 
脾丸(和八五) 理阴煎(新热三) 理中汤(热一) 四君子汤(补一) 五苓散(和一八二) 胃 
苓汤(和百九十) 五君子煎(新热六) 归脾汤(补三二) 温胃饮(新热五) 六君子汤(补五) 
右归饮(新补三) 右归丸(新补五) 五味异功散(补四) 胃关煎(新热九) 一阴煎(新补 
八)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二阴煎(新补十) 四阴煎(新补十二) 四味回阳饮(新热一) 
五德丸(新热十八) 九气丹(新热二三) 八味地黄丸(补一二一) 徙薪饮(新寒四) 清化饮 
(新因十三) 芍药枳术丸(新和十六) 枳术丸(和七九) 赤金豆(新攻二) 葛花解酲汤(和 
一二四) 神佑丸(攻四八) 备急丸(攻五二) 黄芩芍药汤(寒百九) 木香人参枳术丸(和八 
二) 

卷之十七理集·杂证谟饮食门
论外备用方
属性:人参散(和一二六 虚寒) 启脾丸(和八六 温胃行滞) 养胃进食丸(和八九) 茯苓饮 
(和九三 调胃进食) 法制陈皮(和七十) 化滞调中汤(和五九 行滞) 健脾散(和六三 
温中和胃) 大正气散(和二四 暖胃) 加味二陈汤(和三 食郁) 和中丸(和八八 开胃) 
消食丸(和九十 行滞) 藿香正气散(和二十 寒滞) 曲术丸(和二百一 化食) 加味枳 
术丸(和八三) 龙脑鸡苏丸(和三七二 酒毒) 甘露汤(热七三 和胃进食) 强中汤(热九 
二生冷伤脾) 参术健脾汤(和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