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伟大考古纪实系列报导5人是太空人的后代-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用泥巴做成一男一女,让他们在凡间结为夫妻。有一年,过大年的时候,夫妻俩为了感激女娲,做了很多的年粑送给她,女娲只收下一点,说:〃我用了三万六千块石头补天,有些缝没有合严。你们把这些带回去,在正月二十日把它吃掉,便可以将天上的缝补严。〃从此以后中原有了过年吃年粑的习俗,中原至今传诵着这样的民谣:〃二十把粑煎,吃了好补天;麦子结双吊,谷堆冒尖尖。〃竟然把吃补天的煎粑作为祈祷神灵保佑,祝愿来年五谷丰登的象征。
  中国历史上关于补天的传说单独见于女娲的事迹之中,从神话的主干——补天来看,没有后人添加斧凿的任何痕迹,大约在文字出现的几千年前就流传在中国大地上。有些学者认为,女娲部落可能是最早发明金属冶炼的部落,所以才有炼石补天的传说。大家知道,中国的青铜时代大约始于商朝,即公元前1500年前后,而中国的甲骨文始于公元前3000多年,如果女娲补天象征着冶炼技术的发明,那么无疑是把中国的青铜时代一下子提前了近2000年,这显然没有任何考古方面的证据。退一步讲,即使我们承认女娲补天是冶炼技术发明的象征,又如何去解释〃天穿一洞〃的传说呢?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在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也是靠先进的科学仪器探知,那么古人是如何将本就虚无的天空想象出塌了一个大洞呢?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认为,〃天穿一洞〃与〃天倾西北〃一样,如果没有直接的视觉感受,是任何人无法想象得出来。不要以为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无所不能的,科学证明,人类的想象同样受到限制,《西游记》奇不奇?太空大战玄不玄?但若仔细分析,它们都可以在实实在在的现实当中找到离奇中的真实性,猪八戒不过是人身上按了一颗猪头而已,但没有任何一拉古人可能想象出航天飞机。因此,若没有现实的真实性作为依据,古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天穿一洞〃的情景。这个真实背景又是什么呢?只能这样认为:上古时的人真的看到〃天〃塌去一块,所以才有了〃天穿一洞〃及〃女娲补天〃的神话。
  根据中国神话对〃天〃的奇异认识及甲骨文中〃天〃字释意,我们可以大胆作出如下假设:远古时一颗巨大的星球飞临地球上空,由于它太近,从中原地区看上去,这遮挡了整个天空,所以,上古人把这颗神秘的星球称为〃天〃。
  这样,我们就可以比较圆满地解释中国怪异的天空崇拜的由来:一颗巨大的星球在地球某地上空存在过一段时间,古人把它称为〃天〃,这个天与人类的生活曾有过密切的关系,因而被我们的先民当成神来崇拜。后来,这个被称之为〃天〃的星球又远离地球而去,取代它的是茫茫虚无空间。但原始宗教顽强的继承性,并没有因为空间的巨大改变而中断,只是随着岁月的流失,人们渐渐习惯于接受无形无体的虚空,怎么也无法将原来的〃天〃与现在的天统一起来,所以形成了怪异的天空崇拜。
  《西游记》的作用吴承恩也隐隐感觉到了我们的这个假设。他在开篇写到:〃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日: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生矣……故曰:人生于寅。〃吴承思将天地运行假设成按十二地支运行的圆圈,到五寅交会时,天与地交合,生出人间万物;等远行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两万物否也〃;到亥会时,更是〃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故曰混沌。〃这里,吴承恩没有把天当成是虚空来描写,而是与地一样是两个独立运行的物体,只有到了一定的时候才会发生〃交合〃现象,就像哈雷慧星每76年飞临一次近日轨道一样,这里已经隐含着〃天〃是星球的思想。我们认为,吴承恩的这一思想并非出于自己的想象,正像他的其它神话故事一样,必定有深厚的民间传说作为思想基础,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在谈广意的中国古老民间传说。
  天——月球
  〃天〃既然是一颗曾离地球很近的巨大星球,那么它究竟是谁呢?又到哪里去了呢?
  在我国西南瑶族地区,有一则古老的传说:在远古的时代,天上只有太阳和星星,却看不见月亮。有一天晚上,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热烘烘、七棱八角的月亮,它不圆不方,像一块巨大的石头,放射着毒热的光。
  月亮离我们地球38440公里,它的大小是地球的1/4,即直径3476公里,这么大一颗星球由于距离我们过远,所以看上去像一个大盘子。1690年,当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后,人类才第一次清楚知道了月表地形的构成,月亮上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和山脉,还有很大一片平原(月海)。可瑶族的这则古老传说里,说月亮七棱八角,分明指的是月表凸出的山脉和各种环形山,这只能在离月球很近的地方才能观察到,否则不可能有〃七棱八角〃的概念。另一方面,月球是个近圆的天体,可这则传说却说它〃不圆不方〃,这进一步证明,当时月球离地球近到让人感觉不到它是圆形的程度。假如真是这样,有推能否定我们的头顶上不是山峦起伏的大地?如此,我们先民创造〃不〃和〃吴〃——天字,不但有道理,而且是太形象了。
  上古时的〃天〃就是月球,这便是我们的假设。大家试想一下:突然有一天,我们的头顶上出现了一个直径3476公里大小的天体,低得仿佛人一踮脚就能摸得着的程度,它遮住了天空和星辰,久而久之,它无疑就变成了人们眼中的〃天〃。由于这个东西太大,也离我们太近,那么不论怎么向远方眺望,它总是和地相连着,这与中国〃天地不分〃的神话是多么吻合!这样一来,你不论从哪座山、哪棵树的侧面望去,都会有同样一种感觉,山和树上顶着天、下接着地,人们由此想象:登上了山,爬上了树就到了天上去啦,这山和树多么像神话中的天柱,仿佛一碰断它们天就飞离了,这与共工撞到不周山导至〃天地分离〃的神话又何等相似。
  我们惊呆了,谁能想到,在看似平谈无奇的中国神话里竟然潜藏着一个如此巨大的秘密,事实上,中国神话中的秘密远不止此。难怪一些美国科学家在仔细研究了中国上古神秘文化之后,感概万千地说:〃下一个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他们认为,揭开中国文化的秘密将会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明月几时有?
  对我们〃天——月球〃的假设,可能会有许多人捧腹大笑,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说我们在编新神话。可能还有的人会说,月亮从来就在天上现在的位置,这是从太阳系诞生以来就如此,怎么可能来到地球很近的地方呢?那么,我们要反问,你怎么知道月亮从来就有呢?
  我们现在确确实实知道月亮的存在是在文字出现之后,即大约距今6000年,那么在这之前天上有没有月亮呢?谁能回答。我们知道月亮的存在也依据于神话,那么在神话出现之前天空中到底有没有月亮呢?又有谁能回答。有人说,用大海潮汐对海岸的侵蚀可以证明月亮的存在。可现在也有一些科学家新近研究证明:大海潮汐的变化与月亮的关系很小,即使没有月亮,大海依然有潮涨、潮落的现象。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1037年…1101年)早在八百多年前就曾写出这样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可见〃明月几时有?〃的问题本身就是千古之谜。我们认为,远古的时候,天空中根本就没有月亮。瑶族的古老传说告诉我们,现在的月亮是在人类的某个时期内突然出现的,可不要忘记,人类的历史只有几十万年,而人类的记忆史不过几万年。在哥仑比亚印第安部落中也有一则类似的传说,远古的时候天上没有月亮,人类一到晚上都很害怕,有一位酋长决定牺牲自己,给大家带来光明。于是,他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向空中飞去,越飞越高,最后变成了月亮。现在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布曼族的神话也证明,在远古的时候天空中根本没有月亮。
  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谜案,就是美洲玛雅人的消失问题。他们虽然莫明其妙地突然消失了,却留下了极发达的文化,尤其他们的历法堪称世界一绝。在他们留下的始于大洪水之前的《编年史》中,人们奇怪地发现,里面竟然没有关于月亮的记载,这对于一个天文学高度发达的民族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