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口气读完二战史中文txt-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急剧膨胀,坦克部队、机械化部队和化学武器部队规模不断扩大。军队也从1930年的23万人扩充到1936年的38万人。    
    1933年1月,日本的侵略矛头进逼中国华北,于3月中旬占领了热河省和察哈尔北部。为了放手侵略中国,1933年5月日本退出了国联。1937年7月7日,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标志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最后形成。    
    精彩旁白:抗日战争时期,在沦陷区流传着一个手抄本——《抗日三字经》。据说作者是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全文如下:    
    人之初,性忠坚,爱国家,出自然。国不保,家不安,卫祖国,务当先。昔岳母,训武穆,背刺字,精忠谱。岳家军,奋威武,打金兵,复故土。唐张巡,守睢阳,奋战死,称忠良。文天祥,骂元兵,伸正气,留英名。郑成功,守台湾,抗清兵,美名传。刘永福,黑旗军,打法兵,英名存。七月七,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把兵举,守南苑,攻丰台,身虽死,有荣哀。姚子青,守宝山,一营兵,只余三。段云青,一等兵,身体健,国术精。遇敌舟,跃身上,一挡三,是猛将,左一拳,右扫腿,两倭寇,齐落水,余一寇,逃船尾,刺刀下,立见鬼。阎海文,是空军,打敌机,八架焚。掷炸弹,炸敌轮,轰一声,三舰沉。身受伤,落敌方,从容中,举手枪,先杀敌,后自戕,不屈辱,真叫棒。此数将,军人魂,青史上,美名存。


第三部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30分,日本关东军驻南满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奉命炸毁了沈阳北郊中国东北军驻地附近的一段不到1米长的南满铁路路轨,然后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半小时后,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突然袭击,“九•;一八”事变爆发。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奉东北边防军司令部的命令——“力持镇静,不准抵抗”,不战而退。    
    19日凌晨,日军占领了北大营,中午12时,日军占领沈阳城及郊区的各重要军事机关和设施。同一天,日军还占领了辽阳、营口、抚顺等20余座城市,掠地千里。9月21日,日本驻朝鲜的一个旅团渡过鸭绿江,进攻吉林、辽宁。一周之内,吉林、辽宁两省沦陷在日军的铁蹄之下。11月19日,黑龙江省也失陷了。1932年1月2日,日军进攻锦州,直逼山海关,中国军队全部撤退到关内。短短3个月的时间,中国东三省的大好山河全部陷落了。    
    日军如此轻易地攻占中国东北三省,主要是因为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当时,日军在东北的兵力还不到1。5万人,即便全日本的兵力也不过23万人;而中国东北军仅正规军就有10多万人,全东北的总兵力不下30万人,武器装备也不比日军差。然而,国民政府首脑蒋介石一心只想消灭中国共产党、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发动进攻后,蒋介石通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缴械则任其缴械,入占营房即听其侵入。”日军攻占锦州后,蒋介石又命令东北军一枪不放地撤到关内。    
    受到中国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鼓励,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对上海发动了武装进攻,妄图夺取中国沿海重镇,建立通向长江流域和中国内地的侵略基地。驻守上海的中国第19路军在未接到抵抗命令的情况下,自动奋起自卫,迎头痛击敌军,粉碎了日军在4小时内占领上海的狂言。在蒋光鼐、蔡廷锴将军指挥下,19路军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歼敌1万多人;日军四易指挥官,兵力从6000人增加到10万人,一个月后仍被阻击在沿海的狭窄地带。    
    但是,蒋介石对19路军的英勇抗战根本不支持,不仅不派援军,反而命令19路军“及早收束,避免再战”。同时,指示中国海军与侵略中国的日本海军维持“友谊”,给日军送去鸡鸭鱼肉。5月5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淞沪协定》:承认日军可以留驻上海,而中国军队却不得在上海周围设防。    
    侵占中国东北之后,日本进而向中国华北地区扩张。1933年1月3日,日军攻陷山海关。3月4日攻占承德,占领了热河全省。随后,日军向长城各要塞发动进攻,中国29路军自动奋勇抵抗。但是,蒋介石却威胁抗日官兵“侈言抗日者杀无赦”,使29路军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最后被迫奉命撤出长城要塞。日军随即大举入关,占领了滦西、密云、遵化、唐山等22个县。5月31日,国民党当局与侵华日军当局签订了卖国条约《塘沽协定》,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对东三省和热河的侵占,华北门户从此洞开,平津受到直接威胁。    
    1935年6月27日和7月6日,国民党政府屈服于日军淫威,分别与侵华日军当局签订了《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同意从察哈尔省和河北省撤出中国军队及政府机关,出卖了察哈尔和河北两省的主权。    
    华北危机引起了中国共产党的高度关注,1935年6月15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吞并华北与蒋介石卖国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在红军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同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1月28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发布了《抗日救国宣言》,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反蒋抗日。12月9日,北平学生和市民3万多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史称“一二•;九”运动,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序幕。    
    而日军侵占河北后,又开始以演习为名在卢沟桥附近挑衅,每三、五天“演习”一次,真枪实弹,昼夜不断,有时竟逼近宛平县城,模拟攻城。    
    1937年7月7日,驻丰台日军以卢沟桥为假想攻击目标,在宛平县城以北地区举行夜间军事演习。当晚11时,日军以“仿佛”听到宛平城内有枪声而致使1名日军士兵失踪为由,欲闯入县城中搜寻。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翌日晨5时,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县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    
    7月8日,日军大举进犯宛平县城,中国驻军英勇奋战,打退了敌军的猖狂进攻。当日深夜,中国军队实施夜袭,一举歼灭卢沟桥附近的日军,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狂傲气焰。日军见宛平城久攻不下,便玩弄缓兵之计,于8日深夜与北平市长兼第29路军副军长秦德纯达成3项口头协议:双方立即停止射击;日军撤至丰台,中国军队退到卢沟桥以西地带;宛平城内防务由保安队充任。    
    当时,驻守冀察和平津地区的是宋哲元麾下的第29军,包括3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和1个特务旅,加上地方保安部队,总兵约10万人。第29军原属冯玉祥将军领导的西北军。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反蒋战争失败,西北军解体。后经张学良允准,将其中的2。2万兵员改编成29军,下辖2个师。宋哲元任军长,冯治安、张自忠分任37、38师师长。国民党军分为嫡系、旁系和杂牌三种部队。29军不是嫡系,备受歧视。粮饷不足,武器装备尤为低劣。    
    利用休战之际,日军紧急向关内集结重兵。到7月16日,日军入关部队已达5个师团,兵力超过10万人,完成了包围平津的战略部署。7月18日,日军重新向宛平城发起大举进攻,炮轰长辛店,狂炸廊坊。7月25日,日军攻占廊坊。7月27日凌晨3时,日军向通县发动总攻。激战到中午,中国军队突围撤退。同一天清晨5时,日军出动飞机18架配合作战,围攻团河,中国守军伤亡逾千人。    
    7月28日黎明,日军出动40架飞机、40门重炮,对北平近郊发动总攻,大举进犯南苑、北苑和西苑。中国守军仓促应战,在敌人优势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下,被炸得血肉横飞,很快被日军切成数段,分割包围。不久,南苑失守,29军副军长佟麟阁壮烈殉国,第132师师长赵登禹也在撤退时中弹身亡。    
    在战事失利的情况下,29军所部仍浴血奋战,节节抵抗,傍晚时分退却到北城圈。入夜以后,战况更加不利,日军已迫近北平南、北郊的城垣。鉴于战局已无法挽回,宋哲元便命令北平郊外部队向永定河右岸撤退。当晚11时,宋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