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大利失去了政治上的独立;于由东方的交往被土耳其切断,工商业衰退, 

经济萧条;由于德国宗教改革动摇了罗马教皇对欧洲的控制,为维护教会的 

地位,天主教会对异教思想加强镇压,文学艺术面临危机。然而,塔索的诗 

歌反映了当时的主要社会矛盾,表达了他本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和内心的痛 

苦。他的其他代表作叙事长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生动地描述了十字军攻 

打耶路撒冷的历史。同时,贯串长诗的另外两条重要线索是:十字军骑士唐 

克雷蒂同回教徒女战士克罗琳达的爱情,十字军骁将里纳尔多同回教徒魔女 

阿尔米塔的恋爱。诗人极写爱情对基督教信仰的胜利,表现异教精神;歌颂 

现世生活的欢乐场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感人的艺术力量,闪耀着人文 

主义的思想光辉。塔索的诗风格庄重,感情严肃,注重词语的选择,带有宫 

廷诗的高雅风采。在浪漫主义时期,塔索被当作天才诗人而倍受推崇。 

     2、法国诗歌法国文艺复兴的诗歌在法国诗歌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维庸之后,法国诗坛仍处于中世纪气势的笼罩之下,诗歌多半是寓言加词藻, 

而不象维庸那样敢于表现个性。直到十六世纪前半期才出现人文主义的诗 

歌,法国迎来了一个诗人辈出的时代。这一时期,法国不仅有大批才气十足 

的诗人,而且出现了以龙萨为首的七星诗社。 

     马罗(1496—1544)是法国人文主义的长一个诗人,“修辞派”宫廷诗 

人让·马罗之子。自幼熟读古代希腊罗马文学和法国中世纪文学名著。先受 

 “伟大的修辞派”沉闷的诗风影响,后挣脱其束缚,发挥自己的诗才。他同 

情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作为宫廷诗人,写过不少颂诗,但一些讽刺 

诗却反而更有价值。他的宗教观不见容于天主教,因而先后两次(1634、1542) 

被监禁,最后只得远离祖国,客死意大利。他最有名的讽刺诗《地狱》(1526) 

揭露了黑暗如地狱的法院,是诗人人文主义思想颂向的具体表现。1530年翻 


… Page 27…

译奥维德《变形记》两卷1532年出版《克莱芒的青年时代》。马罗的创作对 

后世的拉封丹、伏尔泰颇有影响。 

     七星诗社是十六世纪法国的诗人团体。产生于1549年,活动延续了二十 

一三十年。参加者主要是人文主义学者和拉丁文诗人让·多拉和他的六个学 

生:龙沙、杜倍雷、若岱尔、雷米·贝罗、巴伊夫、蒂亚夫,共七人。他们 

效仿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里亚诗派七人集团,自称 Pleiade(希腊语,意 

为“七诗人”)。但十六世纪后半叶整个法国诗歌都是打着这个旗帜发展过 

来的,当时所有的诗人都标榜为七星诗社的门徒和追随者。七星诗社的主要 

功绩是大胆的文学改革。年,杜倍雷发表了有名的宣言《保卫和发扬法兰西 

语言》,代表了七星诗社的主张。宣言的要旨如下:认为法兰西民族语言完 

全可以与希腊、拉丁语媲美,完全可以用法语写出文学杰作,不过需要设法 

使法语更为丰富多彩;提倡摹仿希腊拉丁作家,至少在诗歌方面,但不主张 

单纯地翻译古代作品;在法国流行的各种诗歌体裁不值得保留,应当代之以 

古代诗歌格律;一个诗人不但要掌握写诗的技巧,而且必须具有受之于天的 

灵感。 

     这个诗派主张统一民族语言,学习古希腊罗马文学,倡导亚历山大诗体, 

引进颂诗、十四行诗、哀歌、喜剧、悲剧等体裁样式。他们反对修辞的形式 

主义,强调诗歌的社会意义,注重表现民族爱国主义主题。他们在法国抒情 

诗的历史上首次描绘了祖国大自然的形象,在爱情诗方面摆脱了对彼特拉克 

的模仿。十六世纪五十年代是七星诗社的黄金时代。1562—1594年宗教战争 

期间,七星诗社的影响显著减弱,有的成员 (如龙沙)公开攻击新教。七星 

诗社后期的创作中孕育了古典主义的某些特点。七星诗社也影响到国外,如 

英国的锡德尼和斯宾塞、德国的奥皮茨等。 

     龙萨 (1524—1585)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七星诗社的主 

要代表之一。1524年9月11日出生于卢瓦河流域的旺多姆乡村。早年,他 

曾醉心于投身军界和外交界;后因双耳失聪而转向文学,潜心研读希腊、罗 

马诗歌。在龙萨早期的诗歌中,《颂歌集》明显是受到了希腊诗人品达和罗 

马诗人贺拉斯的影响;《情歌集》师法意大利的抒情短诗。龙萨的情歌是法 

国文学史中的瑰宝,诗人一生爱过三个女子,他把自已最真挚的爱,最炽烈 

的情写入自己的诗章,献给自己Z所爱的人。但前两个都背叛了他,只有后 

一个和他并享过一段真挚的爱情生活,后来因为他感到自己年纪太大而那位 

情人正值风华正茂之年,最后龙萨还是象“放走笼中的小鸟”一般,让她飞 

走了。龙萨所留下的诗句是那样的感人,那样的真诚,几乎通过这些富有才 

气的情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那颗跳动着的赤子之心。龙萨的情歌始终充满 

出一般的情感,自然,朴实,动人心弦。龙萨写诗特别强调自然,强调真诚, 

反对诗韵的堆砌和矫揉造作。 

     1559年后,龙萨成了宫廷诗人,并在宗教战争中站在宫廷和天主教一 

边。这个时期,他写了大量应景的宫廷诗。晚年,龙萨回到了家乡的隐修院, 

基本上过着隐居的生活。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龙萨完成了他最后的杰作:《献 

给海伦的情诗集》(1578)。1585年12月27日,龙萨在图尔附近的一所隐 

修院中去世。 

     龙萨在生产被尊为“诗圣”,因为他诗格律工整,辞藻华美自然,诗歌 

形式富有创新。他的诗体现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趣味和情调,又展示了作 

者的博学和坤士气度。虽然龙萨在十七、十八世纪湮灭无闻,但实际上,他 


… Page 28…

比法国诗歌史上的突出地位是后世诗人很少所能企及的。福楼拜甚至认为他 

在维吉尔更伟大,拿他与歌德相提并论。十九世纪上半叶,由于浪漫主义文 

学评论家圣伯夫的出现,龙萨的地位终于得到恢复。进入二十世纪后,文学 

界对龙萨的研究仍方兴未艾。 

     3、葡萄牙诗歌卡蒙斯(1524?—1580)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诗人之一, 

也是葡萄牙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出生于古老的贵族世家,曾在科英布 

拉大学受人文主义教育。他勤奋好学,对历史、文学,特别是希腊和拉丁古 

典文学有浓厚兴趣。1543年左右,卡蒙斯回到里斯本,出入宫廷,并在几个 

贵族家庭担任教师。他写了许多抒情和牧歌。1549年因与王后的女侍恋爱而 

被逐出里斯本,发配到北非摩洛哥充军,在一次战斗中失去右眼。1551年回 

国,但1553年跟一个宫廷大臣决斗,被判处死刑,后来改判充军,被派往印 

度。在印度期间从事史诗《卢济塔瓦亚人之歌》的写作。1570年回国,晚年 

贫困潦倒。 

     长卡斯是位优秀的抒情诗人,一生写了许多彼特拉克式的诗作,其中仅 

十四行诗就达三百五十多首。之些抒情诗人大多写不幸的爱情和忧伤的感 

情。一些十四行诗对宫廷生活也有新抨击。卡蒙斯还可能写过三部喜剧《关 

于阿姆菲特里昂的喜剧》、《塞列乌科国王》和《菲洛德莫》等,但生前都 

未发表。 

     卡蒙斯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品是史诗《卢济塔尼亚人之歌》(1572)。全 

诗长达9000余行,共分十章,通过航海家瓦斯科·达·加马远航印度的事迹, 

歌颂了葡萄牙的历史和卢济塔尼亚人 (即葡萄牙人)的坚强刚毅和英雄主义 

精神。史诗模仿古希腊罗马史诗,写了天上诸神对人间生活的干预,同时也 

真实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与大自然的斗争。史诗中穿插了许多抒情旁白和带 

有作者自传性的情节,对葡萄牙阴险狡诈的朝臣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嘲讽了 

当时以金钱为基础的道德原则。《卢济塔尼亚人之歌》实际上是一部“原始 

积累的史诗”,歌颂了地理发现和土地征服,人的理智和冒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