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如懦夫,匆匆逃入心间, 

          避居在那里,抱怒不尽, 

          他未达目的,不敢再露面。 

          为了主人的罪过,我忍受着无罪的苦因, 

          不过,我绝不离开我的主人一步—— 

          由爱情作结,死便是幸福。 



     这首诗的韵律自然流畅,语气和谐而严肃,格律重音与单词及句子重音 

叠合齐整,措词铿锵有力、直截了当,富有阳刚之气,同时又温柔和顺、悦 

耳动听。在thought、fought、tanght和fautless等词中反复出现的元音'■' 

回荡全诗,形成一种浑雄的共鸣;辅音头韵(alliteration)洒落自然,强 

化了全诗的节奏。诗人三次使用了doth一起强调作用的助动词进一步突出了 

诗中那种既受约束而又朴实无华的刚强个性。这种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使 

诗中和谐而严肃的韵律表现形式错落有致,而且赋予诗中的思想内容和音乐 

效果以一种刚劲的男性气质。诗的前四行描写爱情的冷酷,其中第 1、3、4 

行均以扬抑格取代抑扬格开行,铿锵有力的节奏变化起到了烘托内容的作 

用,而当诗中的“她”在第五行入诗时,扬抑格又让位于抑扬格。然而,在 

二行结尾偶句的第一个音步,诗人又以扬抑格替换抑扬格衬托出他接受男子 

天命的坚定态度。此外,随着诗中情节发展不断加快,诗人还借用连写句(run 

-online)强化形式与内容的契合。 

     就主题而言,萨里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十四行诗的表现范围。他的诗 

作并非局限于讴歌爱情,更重要的是他还涉及到友情这一主题,这一点尤其 

体现在他献给克莱尔和华埃特的十四行诗中。 



                                         二 



     在华埃特和萨里去世后的二十多年间,十四行诗体并无多少英国诗人问 

津,直到 1501年,锡德尼 (PhilipSidney,1554—1586)发表十四行组诗 

 (sonnetsequence)《爱星者和星星》(AstrophelandStella),才标志着 

十四行诗的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潮。《爱星者和星星》为伊丽莎白时代英国 

最早的十四行组诗,收入了诗人写于1580年至1584年间的一百零八首十四 

行诗与十一首短诗,以细腻的文笔记录了一位青年男对其女诚实但受挫的情 

感。诗人将组诗按“爱星者”求爱的过程分成若干部分,内容前后呼应、相 

辅相承,使组诗成为一个情节错综有致的有机整体。诗人还时常使用一些别 

出心裁的比喻(conceits),以再现主题中蕴藏在“真诚而善良的感情深处 

的责任与冲动、理智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他认为“十四行诗人所追求的真 

实性不能只是简单的平铺直叙,”因此,他的组诗带有明显的自传色采,就 

象读者无意中听到一组独白。组诗中的主人公“爱星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 

诗中的叙述者,他要么与各种人物倾心交谈,例如朋友,其他诗人或对其抱 

有羡慕之情的才子等等;要么与自然景物交流情感,例如月亮、麻雀、或自 

己的床铺等等;要么和种种拟人的象征谈古论今,如道德、理智、爱神丘比 


… Page 34…

特等等;要么自言自语。锡氏心目中的听众首先是读者,而并非诗中的“星 

星”,因为直到第三十首诗中,诗人才直接对她倾诉衷情。与“爱星者”交 

谈的人和物都在组诗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有如众星捧月,衬托“爱星 

者”并将其复杂的情感世界再现于读者眼前。此外,锡氏在格律上也做出了 

贡献,使韵脚为abbaabbacdcdee的五音步抑扬格十四行诗体日臻完善。他将 

意大利体的前八行组韵脚与英国体的后六行组韵脚连用并使其成为一个和谐 

的整体。 

     在1591—1597年间,许多英国诗人纷纷仿效锡氏的《爱星者和星星》, 

创作了许多十四行组诗。就体裁而言,大都大同小异,也都冠以标题,如丹 

尼尔的十四行诗集《迪莉娅》(1592)、康斯特布尔的《黛安娜》(1594)、 

洛奇的《菲利斯》(1593)、德雷顿的《思想的镜子》(1594)和斯宾塞 

 (EdmundSpenser,1552—1559)的《爱情小唱》(1595)等等。 

      《爱情小唱》共收入斯宾塞89首十四行诗,描述了诗人向他的第二个妻 

子伊丽莎白·博伊尔求婚的过程。主题除了歌颂美丽的姑娘外,还表现出心 

灵美胜过外貌美的柏拉图爱情观以及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一个信念, 

即文学能使人不朽等等。就形式而言,斯氏体已与后来的莎士比亚体颇为近 

似,每首诗由三个四行诗节和一个结尾偶句组成,两者的差别仅在于斯氏诗 

体每个四行诗节的最后一行与下一个四行诗节的第一行构成内韵 

 (internalrhyme): 



     a 



      
… Page 35…

现了诗中人难以揣测的命运与坎坷的恋爱过程,也展示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 

喜悦。诗中没有炽热的情感冲动,只有和谐纯洁的脉脉温情,而且诗中的意 

象清新隽永,仿佛沐浴着洁白的银光,闪烁着无限的光环。此外,或许是由 

于诗人受拉图主义的影响,他接受了早已流行于法国十四行诗中柏拉图的一 

些美学观点,并致力用新柏拉图主关于“美”的观点塑造自己诗中女主人公 

的形象,使其表现为了种道德兼备的完美统一。斯氏第七十九首十四行诗典 

型地表现了诗人的这一创作特色: 



           人们称你为美,你当之无愧 



           …… 



           可我崇拜的却是高尚的心灵 



           …… 



           别的东西,无论多么光彩照人 

          终将变得香疏色去,化为乌有; 



     当时流行的另一诗歌主题是诗人往往赋予诗中所表现的人物一种永垂不 

配的精神力量。斯宾塞也不例外。他在第七十五首十四行诗中对自己的夫人 

说道: 



           我的诗将使你的贞操名垂青史, 

          在神圣天国记上你荣耀的名姓。 



显然,这种借助文学作品可以使人不朽的观念也体现了斯宾塞的人文主义思 

想。 

     斯宾塞对十四行诗创作的另一突出贡献在于他最早起用婚姻这一主题来 

歌颂人的永存,并以一个美满的姻缘结束他的组诗《爱情小唱》。诚然,斯 

氏在十四行诗主题创作上的突破也是基于当时人们对自然、社会、宗教及各 

方面的认识。首先,当时人们认为婚姻能够使人类世代相传,从而使世间的 

凡人得以与世长存;其次后代还可能得道升天,成为圣人,这也是获得永生 

的一种途径;第三,自然界的运动循环往复,人也可以将自己视为一个微小 

的地球,同样有春夏秋冬之分,既然自然界是永恒的,那么,人也就不朽了。 

     总之,英国早期的十四行诗创作,不论在格律还是在主题上,都带有意 

大利十四行诗的痕迹,但这些诗人都为这一诗体在形式与内容上发展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 


… Page 36…

                             古典主义时期诗歌 



                                    概述 



     古典主义是指十七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因为 

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被称为“古典主 

义”。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欧洲诗歌的背景,可以从阶级关系、哲学、宗 

教等方面来考察。 

     文艺复兴运动末期,封建势力加强了控制,而新兴阶级还需要积蓄力量, 

于是出现了一个君主专制与资产阶级间相对平衡的阶段,出现了以王权为象 

征的相持局面。君主为了对付诸侯的势力,要借资产阶级一臂之力;而资产 

阶级羽毛未丰,还需要依仗王权的庇护,所以作们满足于挤进新贵族的行列, 

而暂时还未提出掌握政权的要求。法国的情况是最典型的,由于王权得到了 

巩固,路易十四时代也成为古典主义文学繁荣的一个文化盛世。而英国因资 

本主义发展较早,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