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史诗中与主题——阿喀琉斯的忿怒有关的事情,占四千余行,构成核心 

故事,相当于惯例中一天演出的三出悲剧。除核心故事外,全诗的另外一万 

余行,穿插描述了当时的社会活动,宗教生活、贸易交往,以及劳动生产, 

是史诗所特有的穿插。这样,故事情节既显得紧凑集中,又不枝不蔓,张驰 

有度。纵观全诗,时而剑拔弩张,峰峦迭起,时而凄婉动人,柔情似水。 

     史诗的叙述方法也有其独到之处。诗人除了在序诗(第一卷1—7行)中 

直接请求文艺女神演唱阿喀琉斯的忿怒及其产生的后果外,就不再用自己的 

身分出来叙述了。他转而让故事中的人物出来说话。这样,人物对话更增强 

了叙述的生动性,也为后来古希腊戏剧中的对话开了先河。 

     史诗的语言既丰实优美又质朴流畅。诗人善于以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和 

自然现象作比喻。据统计,全诗有一百八十个比喻,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对 

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激发联想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是诗中的描写性比喻, 

其喻体本身是一幅幅连续不断的画面,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被后人称 

为荷马式的比喻或史诗式的比喻。 

      《伊利亚特》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杰出的长诗,也是研究希腊社会的 

重要文献。恩格斯曾将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称为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 

明时代的主要遗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2页)在艺术上, 

史诗取得了在古代历史条件下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伊利 

亚特》不仅是荷马的伟大的诗篇,也是古希腊人民的集体创作成果。别林斯 

基指出:“《伊利亚特》是民族所创作的,里面反映着希腊人的生活,它对 

于他们是一部神圣的书,宗教和道德源泉,——所以,《伊利亚特》是不朽 

的。”(《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第151页,上海文艺版,1963) 

      《奥德赛》是荷马史诗中的一部分,描写希腊英雄俄底修斯在特洛亚战 

后,克服一切困难,历十年之久,重返家园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 


… Page 13…

和社会环境的斗争和在这种斗争中最后胜利这一主题。史诗中自然力的主要 

代表是大海。它有紫罗兰一般美丽的色泽,但随时准备毁灭人类,和它相比, 

人类的力量本来是渺小脆弱的,但由于人类机智勇敢、刚毅沉着他与大海斗 

争,人终于征服了大海,人的气派显得比海还伟大。这部史诗的诗意,首先 

就是表现在这里。此外,史诗通过赞颂俄底修斯这个智者,反映了人民厌倦 

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理。最后,俄底修斯返回家园后,除掉了浪掷他的财产 

和侮辱其妻的求婚者,反映了原始公社制度解体、奴隶社会开始萌芽的时代 

种族、部落之间的现实关系。 

      《奥德赛》主要描写航海生活和家庭生活,其艺术不同于《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的格调悲壮,节奏急促。《奥德赛》则格调平静,场景瑰丽, 

诗中描述海上经历的部分富于浪漫的幻想,家庭生活的部分有写实特点和抒 

情气息。《奥德赛》是欧洲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作品,为 

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流浪汉小说及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 

     荷马史诗作为人类童年时的艺术将永远青春不老,显示永久的魅力。 



                       西方浪漫主义抒情诗之鼻祖 



     柏拉图曾写道:“漫不经心的人声称缪斯只有九个,须知雷斯博斯的萨 

福是第十位文艺女神。”这位古希腊女诗人的名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也许是 

陌生的,但在西方却一直是赫赫有名,被历代公认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伟大的 

女诗人。无论是她在世的时候,或是她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的抒情诗 

被竞相吟唱。据说连古希腊“七贤”之一、大政治家兼诗人梭伦在晚年时也 

急于学唱萨福的新诗,希望“自己能学会萨福的一首歌后离开人世。”由此 

可知其声望之高。 

     关于这位女诗人的生平,我们知道得不多。一般认为她生在公元前七世 

纪末的希腊文化中心——小亚细亚海岸 (就是古代的伊利昂一带)边的雷斯 

博斯岛上,死的时候约五十余岁。她的婚姻恋爱情况不详,据说她与她齐名 

的抒情大诗人阿尔凯奥斯之间有过一段风流韵事,还有两句对答的诗遗世, 

但不可考。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她生过一个名叫克莱伊斯的女儿。她有三个 

兄弟,都是当时颇为显赫的贵族。也许是由于父亲或丈夫、兄弟政治活动受 

到株连,曾被流放或避居到西西里岛数年。回乡后萨福组织了一个诗社,有 

一群崇拜者围绕着她,都是从各地来的少女,萨福教她们诗和音乐。传说她 

晚年时爱上了一个名叫法翁的渡船舟子,法翁由于爱神阿佛洛狄忒所给的灵 

药的力量,美貌而富于魅力,萨福恋爱末遂,于是在海边跳崖自杀。这大概 

也是后人附会出来的故事,未必可信。 

     萨福一共创作了九卷诗,多为颂歌、婚歌、哀歌、圣歌等,约有一万余 

行。基督教兴起后,她的诗被视作伤风败俗的异端,于1703年在罗马和君士 

坦丁堡被公开焚毁。现存的诗是从古代文论家和修辞家著作中的引文以及从 

埃及古墓中发掘出来的典籍中搜集而来的,加起来总共不到五百行,其中较 

完整的只有二、三首。 

     一般地说,萨福的诗回避现实,表现一些凄婉哀怨,缠绵低徊的贵族情 

趣。萨福的生活虽然十分富裕,锦衣玉食,奴婢成群,但长期悠闲生活使她 

百无聊赖,精神极度空虚。因此,她的诗歌题材贫乏,缺少时代气息。但是, 

萨福诗歌艺术造诣很高。抒情诗来源于民歌,其中一种是用竖琴伴的,故称 


… Page 14…

琴歌。琴歌又分合唱琴歌和独唱琴歌,萨福的抒情诗是属于独唱琴歌。这种 

形式决定了诗歌的音乐性,而萨福在音乐节奏的运用方面更有独到之处。她 

的诗歌格律形式多变,单从她留下的断章中就可以看她使用过不少于五十种 

不同的韵律,各种韵律都洋溢着她的个性色彩,其中有一种被称为“萨福调”。 

萨福善于用朴素地道的密替利尼方言表达真挚炽热的感情。英国学者西蒙士 

在《希腊诗人之研究》一书中说:“在世界所有文学的所有诗人中,只有她 

的每个字都有一种特别的,不可混淆的芬香。”这一评价说明了萨福诗歌的 

独创风格。 

     从现存的萨福诗作来看,内容大体有三类:一是情歌,二是婚歌,三是 

描写自然风物的咏叹诗。其中写得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第一类情歌。 

     在情歌中,有一首《致阿那克托里亚》,非常著名。据说阿那克托里亚 

也很有才华,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不喜欢她了,竟不辞而别跑到一个叫安特 

罗美达的女人那里去了。萨福迁怒于安特罗美达并写了一首诗尖刻地挖苦 

她。阿那克托里亚结婚时,萨福闻讯赶来,出于对她的美好感情,写下了这 

首赠诗,它被朗加纳斯引用在《论崇高》的第十章中: 



           他就像天神一样快乐逍遥, 

           他能够一双眼睛盯着你瞧, 

           他能够坐着听你絮语叨叨, 

           好比音乐。 



           听见你笑声,我的心就会跳, 

           跳动得就像恐怖在心里滋扰; 

           只要看你一眼,我立刻失掉 

           言语的能力; 



           舌头变得不灵;噬人的热情 

           像火争一样烧遍了我的全身; 

           我眼前一片漆黑;耳朵里雷鸣; 

           头脑轰轰。 



           我周身淌着冷汁,一阵阵微颤 

           透过我的四肢;我的容颜 

           比冬天草儿还白:眼睛里只看见 

           死和发疯。 



朗加纳斯把这首诗作为风格“崇高”的一个例证,认为萨福能把感情中最突 

出、最深入的征象提拣出来,给合成有机的整体:“萨福的灵魂、肉体、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