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十卷大地之子:黄春明的小说世界 作者:肖成-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接着又说:不要妄想在清泉村建游泳池,清泉的水是要拿来种稻米的,不是要拿来让街仔人洗澡用!鼓掌的声浪把他老人家的话扬得更激昂:清泉的人不希罕通车,我们有一双腿就够了。我们只关心我们的田,我们的水……清泉的地理是一个龙头地,向街仔的那个出口,就是龙口,学校边的这口井就是龙目,所以叫龙目井,清泉的人从我们的祖公就受着这条龙的保护,我们才平平安安地生活下来。今天居然有人要来伤害龙目,清泉人当然不会坐着不理。他回过头问村人说:对不对?所有的村民兴奋跳跃起来。台上的人心里都暗暗的惊讶阿盛伯的煽动能力。 
   
  在这里,小说生动描写了阿盛伯为保卫祖先传下的田园不被破坏而做的积极抗争,村民们对他的话报以了最热烈的喝彩与雷鸣般的掌声,因为阿盛伯所流露的乡土感情真诚可贵,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此时的阿盛伯意气风发,气势如虹,当他回答为什么他如此激烈反对建造游泳池这件事时更达到了高潮,特别是那句“因为我爱这一块土地,和这上面的一切东西”的话,可谓撼天动地,激荡人心。他在这场与游泳池营造商的正面冲突与斗争中,充分表现出了超凡的勇气和胆略,充满正义感与英雄气概。这第一个回合的斗争,先以阿盛伯一方的胜利结束。 
  第二回合的斗争:聚众持械阻碍施工。阿盛伯虽然成功地煽动和凝聚了村民的愤怒情绪,却仍无法阻止游泳池开工。当五十名外来男女工人动土以后,阿盛伯决定亲自带领村民冲击工地,“他们几个老人纷纷回去发动了一批男人,每个人手里都握着棍棒或是劈刀,往工地这边赶过来。工地这边的人见了这情形,丢下了扁担和簸箕就跑离工地。阿盛伯带来的这批人,把散乱在工地的这些工具集成一堆,放了一把火就把它烧了”。此时,游泳池的营造商搬来了警察,村民们不仅受到触犯法律的警告,而且还全都被缴了械。阿盛伯却并未因此而退却,仍保持着坚定信念,甚至被当成祸首拘留于警察局时,他的自我意识仍旧沉醉在“英雄姿态”中,对坐牢感到甘之如饴,小说用了一段宗教式的语言来刻画他: 
   
  虽然他以祸首的名分被拘留在所里过夜,他仗靠着心里那份安慰,这使他的态度显出一种宗教性的安之若素。从他把热爱清泉的意念付之于行动以后,他多多少少察觉到自己的变化,他不再觉得自己没有事做了。而这件事情是比自己更重要,没他别人不可能去做,也可以说一种信念寄附在阿盛伯的躯壳使之人格化了的,无形中别人也会感到阿盛伯似乎裹着一层什么不可侵犯的东西。以往那些俗气在他的身上脱落,且和一般人形成很大的距离;这在熟悉阿盛伯的人,或和他认真谈过话的人都有这种感觉。阿盛伯自己就觉得自己说话完全和以前不同了。每一句话说出来都是让自己那么惊奇,好比说有人特别来想改变他的观念,问及清泉的水有多好,阿盛伯的眼睛就露出神奇的光彩,仿佛看到另一个世界地说:要是你能和鱼说话的话,你问我们清泉里的鱼好了。不然你看看清泉的鱼那种快乐样子,你即可以得到正确的回答。那不是我阿盛伯告诉你的。这种语句不但他自己,连正在旁边的人都有点迷。而能察觉到自己的变化的那份感觉力,却逐渐地减去,那简直微妙的出奇,忠于一种信念,整个人就向神的阶段升华。阿盛伯大概就是这种情形,已经走到人和神混杂的使徒过程。 
   
  在这里,可以看出为民请命的抗争使阿盛伯的人格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开始承担起“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神圣使命。然而,经过这次警察干涉的沉重打击,对于拘留和监禁的恐惧,使怕事的村人纷纷打退堂鼓,村子里那种以保卫家园为荣的挑衅情绪完全被惊恐与冷漠的气氛所取代了。不仅村人们再也激不起一丝力量来反抗,就连那些遗老们也纷纷退却了,再加上那些抗争的举措最终都没有产生实际效用,带头的阿盛伯也就“失去村人行动上的支持”了,他的“信念已不能完全付之于行动”,刚凝聚起来的反抗力量也开始瓦解了,他逐渐陷于意志消沉之中,而当他感到大势已去、回天无力时,他身上那种“刚开始的那种宗教型的人格就渐失掉了”。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以阿盛伯为首的村民显然彻底输掉了。 
  第三回合的斗争:向县长上告、陈情。在经历了蹲警察局与丧失村人支持的事件之后,阿盛伯并未完全死心,仍继续抵抗着,他采取了“走上层路线”的不得已策略,去县府找陈县长争取支持,因为当年选举时,陈县长“曾经热烈的和他握过手,口口声声拜托拜托”,并且答应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找他解决。当阿盛伯费尽周折才见到陈县长,并暗自庆幸陈县长的难找说明他是个有权力的“大人物”时,那个“陈大老的孙子”摆出一副官老爷的做派。他听完阿盛伯的陈情后,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就继续埋首公事,惟一掠过脑际的只是迅速为这件公事“归类”以便“分发处理部门”,态度非常冷淡地把阿盛伯像皮球似的踢到“建设课”,这同他竞选县长时的爱民姿态和慷慨承诺完全判若两人。这种官僚的冷漠态度,不仅完全异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义伦常,而且让阿盛伯“对陈县长的偶像都幻灭了”。若与陈县长这个民选的官吏相较而言,阿盛伯“由人向神”的升华或许显得有些荒谬可笑,但却因他那种对乡土的执著理念而显出生命的庄严。阿盛伯在“建设课”那里闹了一阵笑话后,碰了一鼻子灰,再也不知要找哪里才适合,最后只能疲倦地返回清泉村。这一回合,阿盛伯的抗争仍然是无果而终。 
  第四回合:以身相殉。阿盛伯终究没能挡住官商勾结的官僚体系以繁荣和发展地方的名义所施行的开发计划。“损风水、伤风化”的游泳池终于成为事实,清泉村的社会和它的伦理终将面临被吞噬的危险。此时的阿盛伯深深感到势单力薄,无力回天。他既然不愿像大多数村民们一样投降,那么就只能走上以死抗争的绝路了。因此“当游泳池完全落成的那一天,他也完全恢复到以前的鄙俗”。当本该到田里工作的年轻人却“把锄头放一边,望着里面的奶罩和红短裤在那里构想出神,这些都看在阿盛伯眼里,心里十分难受”。面对此情此景,阿盛伯终于忍无可忍,索性以最“妨害风化”的方式表达抗议。他疯狂地闯入游泳池里面,并大声叫嚷:“要脱嘛就干脆像我这样脱光!”说着真把身上的衣服全脱光了,将小姐们吓得吱吱乱叫、乱爬,然后愤而一跃投入了深水区。结果是:“他连狗刨式都不会,等很久没见他浮上来的时候,在场的人才不觉得好笑。”当两个穿泳装的女郎急忙跳下去把他拉上来的时候,却已是迟了一步,阿盛伯早已死了,除了一个名字之外什么都没留下。阿盛伯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只不过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可悲又可笑的殉道者形象罢了。阿盛伯为维护乡土纯洁不惜以身相殉,却被他所厌恶的仅穿奶罩和短裤的小姐捞上来,这真是莫大的讽刺!阿盛伯最后如“老猫”般的溺毙,很难说只是“不自量力”的疯癫举动,事实上别有深意。这是因为他根本无法忍受街仔人对他的生命的一部分进行随意“消费”,更是对自己尊严的一种坚决维护。遗憾的是,当为阿盛伯出殡的棺材经过游泳池时,游泳池虽然暂时停止了开放,但“四周的铁丝网还是关不住清泉村的小孩子偷进去戏水的那份愉快,如银铃的笑声,不断地从墙里传出来。”这是否暗示了下一代正在告别老一辈那些“过时”的观念,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步入“消费社会”这个甜蜜的“陷阱”中了?小说对此只是做了客观呈现,并没有对进入“陷阱”之后的结果进行推测。阿盛伯自溺殉身的行为与孩子们戏水玩乐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不仅形成了极大反差,而且有着深刻的反讽意味。这无形中说明阿盛伯并不被村人们视为一个荣耀的殉道者,他的死并不比“溺死一只老猫”更有分量。虽然人们可能在感情上同情阿盛伯的处境,但理智上对于他的作法却绝对无法认同。不过,小说中的这种否定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就像“别林斯基所写道的那样:‘任何否定,如果要成为生动的、诗意的,都应当是为了理想而否定。’一个站在彻底的现实主义立场上的艺术家,即使他还没有清楚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