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4-10李敖系列之20中国命研究-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乍看起来,这是一个荒谬的哲学论题,但它似乎值得人们想一想,尤其在自己 一个人的时候想一想:你真的是一个人吗?你真的是活人吗?你真是活的那个你吗?
  还是你早就死掉了呢?
  一九八七年一月九日夜十一时三刻
  
  闻道南京似奕棋
  国民党以南京为首都,这是一开始就倒霉的错误决定。因为南京对内无险可守、对外易遭攻击,以它为首都,最会有〃仓皇辞庙〃的亡国效果。国民党从一九二七年定都南京后,一九三二年就被日本兵舰所逼,吓得迁都洛阳;一九三七年又被日本大兵所逼,首都沦陷;一九四九年又被共产党所逼,首都再陷。
  唐朝杜甫写〃秋兴八首〃,其中第四首是:
  闻道长安似弈棋,
  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宅第皆新主,
  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
  征西车马羽书驰,
  鱼龙寂寞秋江冷,
  故国平居有所思。
  我感到当年的首都长安,它的〃奕棋〃度,也比不上国民党。因为唐玄宗唐德宗离开首都,都不过一年即回;唐代宗离开首都,不过半年即回;唐昭宗离开首都,不过两年即回;最长的唐僖宗离开首都,也不过五年即回。并且他们是五个皇帝责任分担的,不像国民党这种只不过一二领导人,就搞得屡屡辞庙,丢人丢得真是古之所无也!大陆丢光之日,蒋介石父子正在日月潭边,空有所思,最令人好笑,也令我想起杜甫的诗。
  乃子戏改,成七律一首: 闻道南京似弈棋,
  老K完蛋无人悲。
  党官宅第皆新主;
  文武衣冠异昔时。
  江北钟山炮火震;
  南逃车马函电驰。
  父子寂寞日月冷,
  孤岛平居空所思。
  一九八六年七月十四日晨
  
  要生死有关于天下
  刘献廷(一六四八一六九五)字继庄,别号广阳子。北京人。
  王源《刘处士墓表》说:相传其先为吴人,曾祖以上俱无考。处士颖悟绝人,博览,负大志不仕,不肯为词章之学。年十九,亲殁,挈家而南隐于吴。初,吴有高僧说法,士人醵金,从之讲法华。处士闻之与焉。生食顷,伏几而(鼻句)。僧说罢,处士(鼻句)亦罢。明日复往如故,众窃笑。僧诧曰:〃客何为者? 呼与语,则大惊,拜伏地,曰:〃公;神人也!〃掖登座,处士夷登座不让,畅衍 厥旨,众大说。僧率众蒲伏,愿为弟子。处士笑曰:〃吾正若误耳,岂为浮屠学者哉?〃拂衣去,由是从者日众。
  又说:
  其挈家而南也,尚有赀数千金,以交游济危难散去。邻舍一女子许字,夫贫,流于外,母将改聘之,女誓不从。处士闻之恻然,时仅余药肆一廛,立鬻金,寻其夫,赠使婚娶,而家益贫。久之,西南大乱,民惶惑不聊生,处士乃入洞庭山,学益为。乱定,妻张氏旋卒。于是慨然欲遍历九州,览其山川形势,访遗佚,交其豪杰,博采轶事,以益广其见闻,而质证其所学。刘继庄在乱世中,全力研究学术、 考察山川、访问遗老志士。生平〃志在利济天下后世,造就人才,而身家非所计〃。
  刘献廷在史地与音韵方面,功力尤深。《清史稿》说他:其学主经世,自象纬、律历,音韵、险塞、财赋、军政、以逮歧黄、释老之书,无所不究习。与梁谷顾培、衡山王夫之、南昌彭士望为师友,而复往来囗山徐乾学之门,议论不随人后。万斯同引参〃明史〃馆事,顾祖禹、黄仪亦引参〃一统志〃事。献廷谓〃诸公考古有余、实用则未也〃。
  后来他到了湖南,正欲结合同志,著书立说,竟突然死去,年仅四十八岁。
  关于这四十八岁的说法,全祖望《刘继庄传肿别有索隐。全祖望说刘继庄: 。。。。。。晚更游楚,寻复至吴,垂老始北归,竟反吴卒焉。囗山徐尚书善下士,又多藏书,大江南北宿老争赴之。继庄游其间,别有心得,不与人同。万隐君季野,于书无所不读,乃最心折于继庄。引参〃明史〃馆事。顾隐君景范、黄隐君子鸿,长于舆地,亦引继庄参〃一统志〃事。继庄谓〃诸公考古有余,而未切实用。〃及其归也,万先生尤惜之。予独疑继庄出于改步之后,遭遇囗山兄弟,而卒老死于布衣。又其栖栖吴头楚尾间,漠不为(木分)榆之念。将无近于进入亡命者之所为,是不可以无稽也,而竟莫之能稽。且诸公著述,皆流布海内;而继庄之书,独不甚传。 因求之几二十年不可得。近始得见其《广阳杂记》于杭之赵氏。盖薛季宣、王道甫一流。呜呼!如此人才,而姓氏将沦于狐貉之口。可不惧哉!继庄之学,主于经世、自象纬、律历,以及边塞、关要、财赋、军器之属,旁而歧黄者流以及释道之言,无不留心。深恶雕虫之技。
  又说:
  予之知继庄也以先君,先君之知继庄也以万氏。及余出游于世。而继庄同志如梁质人、王囗绳,皆前死不得见。即其高弟黄宗夏,亦不得见。故不特继庄之书无从踪迹;而逢人问其生平颠末,香无知者。因思当是时安溪李阁学,最留心音韵之 学,自谓穷幽探微,而绝口不道继庄与修龄。咄咄怪事、绝不可晓。何况今日去之六七十年以后回回回,并其出处本末而美之详,益可伤矣!近者吴江征士沈彤,独为继庄立传,差继庄侨居吴江之寿圣院最久,诸沈皆从之游。及其子死无后,即以沈氏子为后。然其所后子,今亦亡矣!故彤所为传,亦不甚详。若其谓继庄卒年四十八,亦恐非也。继庄弱冠居吴,历三十年。又之楚、之燕,年死于吴。在壬申以后,则其年多矣!盖其人踪迹,非寻常游士所阅历,故似有所讳,而不令人知。彤盖得之家庭诸老之传,以为博物者流,而未知其人。予则虽揣其人之不凡,而终未 能悉其生平行事。
  照全祖望的说法,刘继庄〃其人踪迹,非寻常游士所阅历,故似有所讳,而不令人知〃。我认为刘继庄根本就在以惊人的大学问做地下活动,他那样被当时的学者们一边佩服一边又于疏远,真的原因,是那些学者们怕惹祸上身。刘继庄生在清朝统治中国后五年,在北京长大,他目击了新统治者的可恶,因思有以报复。他奔走四方,所结交都是当时的不合作主义者。此外,他对反清的郑成功公然佩服,他说郑成功是诸葛亮、郭子仪、岳飞以后第一人;他又佩服反清的史可法、霍式耜,看不起〃输诚〃的洪承畴、黄梧、吴伟业之流,这种心态,推而广之,甚至使他对 帮助吴三桂反清的王辅臣、刘玄初等人,也深致佩服,他的用心,岂不非常明显吗?
  刘继庄虽然有志未酬,〃而卒老死于布衣〃,并且老死得神秘兮兮,但他的博学与心志,却在死后慢慢被人重新认定。王源《刘处士墓表》说:〃生死无关于天下,不足为天下士;即为天下士,不能与古人争雄长,亦不足为千古之士。若处士者,其生其死,固世运消长所关,而上下千百年中不数见之人也!〃刘继庄一生生逢乱世,以惊人的大学问做地下活动未能成功,但他这一精神,却是三百年后的我们的最佳示范。刘继庄真的生死有关于天下了,他告诉我们知识分子在暴政下要决 心跟它作对用经世的学问跟它作对。用至死方休的地下活动跟它作对。
  〃眼光要放在极大处,身体要安在极小处〃。在大小之间,完成知识分子的伟大使命。作为〃天下士〃、〃千古之士〃的有心人,岂不正该如此吗?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二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