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4-10李敖系列之20中国命研究-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书中解释封禅最扼要的是《白虎通》。《白虎通》有〃封禅〃一则,说:
  王者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报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日,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所以必于泰山何?〔泰山乃〕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必于其上何?因高告顺其类也。故升封者,增高也。。。。。。。
  封禅观念最早见于《管子》封禅篇。齐桓公称霸后,想封禅,但是管仲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古代圣王封禅,有十五种祥瑞出现,像东海有比目鱼、西海有比翼鸟等等,现在我们没有这些,怎么好封禅呢?于是齐桓公就死心了。
  到了秦始皇出现,他自负得很,要封禅,结果走到半山,碰到雷雨,弄得扫兴而归。
  到了汉武帝出现,他又继承这种封禅的观念。《史记)为之有〃封禅书〃,在这一方面,越来越笼罩在迷信的大雾里。
  有关封禅(或准封禅)的一些记录,我们一查古书,从传说到信史,便可找到一大堆,请看:
  1、无怀氏封泰山。((管子》、(路史》)
  2、伏羲氏封泰山。(《管子》、《史记补》)
  3、神农氏封泰山。(《管子》)
  4、炎帝封泰山。(《管子》)
  5、黄帝封泰山。(《史记》、《管子》)
  6、颛顼封泰山。(《管子》
  7、帝爱封泰山。(《管子》)
  8、帝尧封泰山。(《管子》)
  9、帝舜巡守至岱宗,燔柴礼天(《尚书》、《管子》)
  10、大禹封泰山。(《管子》)
  11、成汤封泰山。(《管子》)
  12、成王封泰山。(《史记》、《管子》)
  以上十二起是传说。以下是信史。 13、秦始皇二十八年(前二一九),封泰山,始立八神祠天齐地生。
  14、秦二世元年(前二○九),东巡登泰山,刻石,章(彰)始皇功德。
  15、汉武帝元封元年(前一○一)夏四月始登封泰山。
  16、汉光武中元元年(五六)春正月东巡狩,二月登封泰山、禅梁父。
  17、汉章帝元和二年(八五)二月,有事于岱宗。
  18、汉安帝延光三年(一二四)二月,有事于岱宗。
  19、魏明帝三幸岱宗。
  20、北魏显祖皇兴二年(四六八)遣官礼东岳。
  21、北魏高祖太和十九年(四九五)遣使#巳岱岳。
  22、唐太宗贞现十一年(六三七)将有事于泰山,遣官行山
  上七十二君坛迹,命集名儒议礼。
  23、唐高宗乾封元年(六六六)正月,有事于泰山。
  24、唐玄宗开元十三年(七二五)冬十月,有事于泰山。
  25、后唐明宗长兴二年(九三一)诏封泰山神为威雄将军。
  26、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十月,有事于泰山。
  27、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一二九一),加上泰山天齐大生仁圣帝,岁一遣官祭岳祠。
  28、明太祖洪武三年(一三七○),定泰山神号方巳典。
  29、明成祖永乐五年(一四○七)造使祭东岳。
  3O、明宣宗宣德十年(一四三五)五月,遣官祭东岳。
  31、明英宗正统元年(一四三六)遣使祭东岳。
  32、明代宗景泰三年(一四五二)遣使祭东岳。
  33、明宪宗成化六年(一四七○)遣使祭东岳。
  34、明孝宗弘治四年(一四九一)遣使祭东岳。
  35、明武宗正德五年(一五一○)遣使祭东岳。
  36、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七)遣官祭东岳。
  37、明穆宗隆庆H年(一五六九)遣官祭东岳。
  38、明种宗万历元年(一五七三)遣官祭东岳。
  39、清顺治八年(一六五一)造官祭东岳
  40、清康熙二十三年(一六八四),东巡狩。御书东岳庙额曰〃配天作镇〃。
  写文章给泰山看
  封禅既然是大事,所以有关封禅和向泰山顶礼的文献,就何代无之了,我们试看看这些篇目:
  《泰山刻石铭》 秦始皇
  《封禅文》 汉司马相如
  《东封泰山记》 汉光武帝
  《泰山封禅仪记》 应劭
  《请封禅疏》 魏蒋济
  《请封禅疏》 晋卫灌等
  《有司奏请登封疏》晋书礼志
  《封禅议》 梁许懋
  《祭岱岳文》 魏孝文帝
  《祭岱岳文》 高允
  《封泰山玉牒文》 唐高宗
  《封泰山玉牒文》 唐玄宗
  《纪泰山序铭》 唐玄宗
  《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文》 骆宾王
  《大唐封禅颂》 张说
  《封泰山玉牒文》 宋真宗
  《加青帝甏号诏》 宋真宗
  《广生帝君赞》 宋真宗
  《御祝文》 宋真宗
  《泰阴亭碑铭》 宋真宗
  《天齐仁圣帝碑铭》晁迥
  《祭东岳文》 欧阳修
  《祈雨东岳文》(三篇)曾巩
  《谢雨泰山文》 曾巩
  《洪武十年初建国祭泰山文》 明太祖
  《洪武十一年秋报祭泰山文》 明太祖
  《洪武二十八年讨广西蛮酋告泰山文》 明太祖
  《洪武三十年讨西南苗民告泰山文》 明太祖
  《永乐五年征安南告泰山文》 明成祖
  《宣德十年时祭泰山文》 明宣宗
  《正统元年即位祭泰山文》 明英宗
  《正统三年时祭泰山文》 明英宗
  《正统九年待雨祭泰山文》 明英宗
  《景泰三年河决祭泰山文》 明代宗
  《景泰六年灾诊告泰山文》 明代宗
  《成化六年旱告泰山文》 明宪宗
  《成化十三年灾诊告泰山文》 明宪宗
  《成化二十一年地震告泰山》 明宪宗
  《弘治四年旱祷泰山文》 明孝宗
  《弘治七年河决祷泰山文》 明孝宗
  《御制重修东岳庙碑》 明孝宗
  《正德五年旱告泰山文》 明武宗
  《正德六年水旱盗贼告泰山文》明式宗
  《嘉靖十一年祈嗣告泰山文》 明世宗
  《嘉靖十七年毓储谢泰山文》 明世宗
  《嘉靖三十二年河决告泰山》 明世宗
  《嘉靖三十三年河工告成谢泰山文》 明世宗
  《嘉靖三十三年灾变告泰山文》 明世宗
  《隆庆三年水灾告泰山文》 明穆宗
  《万历元年即位告泰山文》 明神宗
  封禅以外的种种
  泰山有很多峰,其中最高的是丈人峰。丈人是太太的爸爸,为什么叫丈人峰呢?原因是唐玄宗封禅泰山时候,命张说做〃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趁机从九品官一下子升到五品,唐玄宗很奇怪,问他怎么突然升得这么快?郑镒不好意思,答不出来,有人说:〃此泰山之力也!〃表示是丈人做泰山封禅使而裙带来的官。从 此以后,中同人称丈人叫泰山,相对的,丈母娘就叫泰水了。
  泰山在中国,是第一名山。《诗经》里有很多歌颂泰山的句子,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在将死的时候,唱歌说:〃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壤乎!哲人其萎乎泰山的出名和孔子有关系,孔子是山东人,他和泰山是〃同乡〃。
  古代人受了交通与知识的限制,眼界是不够的,所以,泰山就变成了东边中国人眼中最高的山。到了秦朝以后,开始以西边中国人的眼光,登记群山,才山外有山。秦始皇以秦国的门户山崤山为界,把东边分成太室、恒山、泰山、会稽、湘山五个山;西边分成华山、薄山、岳山、岐山、吴山、鸿冢、读山七个山,泰山的地位虽然没降低,但是毕竟名过于实了。
  对于山,中国人和许多民族一样,也是充满了敬畏的。《国语》里记孔子的话,说:〃山川之灵,足以纪网天下者,其守为神。〃可见对山的敬畏,已经一至于此了。在这种敬畏下,中国人是不敢〃有眼不识泰山〃的,泰山在中国思想史中有它独特的地位,实在值得研究。在封禅以外,有三个主题,最引起我们的注意,三个主题就是:一、泰山主生;二、泰山主死;三、泰山地狱。
  泰山主生
  战国秦汉以后,中国人对泰山的思想,越来越复杂,因为相信泰山和〃大帝〃之间,有一种亲属关系,关系有两种,一种是说天帝是泰山神的外孙(《列异志》),一种是说天帝是泰山神的祖父(《博物志》),所以泰山又叫〃天孙〃。不管哪一种说法,泰山都是有神性的。
  但是,泰山神成为这种显赫的山神,也经过演变的、夺权的。古代也有别的山神,像河南的嵩山神〃霍太山〃神等是,这种神能〃为祟〃,使国家生旱灾,能兴灭人家国、生死人物。后来山神被山东的泰山神通吃了。
  在中国人眼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