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批林批孔运动,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继续和深入。只有把林彪的修正主义路线及其毒根—腐朽、反动的孔孟之道一起批深批透,才能进一步搞好反修防修的伟大斗争。从叛徒、卖国贼林彪到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从地、富、反、坏、右到蒋介石卖国集团,都恶毒地咒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低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胜利成果,就是因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粉碎了他们妄图在我国复辟资本主义的迷梦,这充分说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和正确。我们时刻都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现在的文化大革命,仅仅是第一次,以后还必然要进行多次。……不要以为有一二次、三四次文化大革命,就可以太平无事了。千万注意,决不可丧失警惕。” 



  资产阶级法权 资产阶级法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法律表现(即法定权利)。资产阶级所谓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过是以虚伪的词句来掩饰实际上的不平等。资产阶级法权的实质,就在于维护资产阶级的剥削制度和等级制度。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了资产阶级专政。但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0页)拿我国来说,资产阶级法权在所有制方面还没有完全取消,在人们的相互关系方面还严重存在,在分配方面还占统治地位。在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有些方面实际上仍然被资产阶级把持着,资产阶级还占着优势,有些正在改革,改革的成果也并不巩固,旧思想、旧习惯势力还顽强地阻碍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的生长。“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虽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分配原则的一次深刻革命,但是由于劳动者的体力有强弱,子女有多少等等,“在劳动成果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品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个人事实上所得到的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2页)这种富裕程度的不同,就是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是不可避免的。苏修叛徒集团通过扩大资产阶级法权,在苏联实现了资本主义复辟,林彪反党集团用以煽动或挑拨各个阶级中某些人反对无产阶级专政,也正是利用资产阶级法权。毛主席指出:“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等等。这只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类如上台,搞资本主义制度很容易。”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原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一方面要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承认上述这种“不可避免的不平等”(《列宁全集》第二十五卷453页),同时又必须限制它。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防止在这方面已被取消的资产阶级法权复辟,并继续完成所有制改造方面尚未完成的那一部分任务;要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方面,限制资产阶级法权,不断削弱产生资本主义的基础;要坚持上层建筑领域中的革命,深入批判修正主义,批判资产阶级法权思想和一切旧思想,将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本来是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的分离和对立,是从奴隶制形成过程中开始的。由于奴隶劳动的大量应用,社会剩余产品的显著增加,有些奴隶主便可以专门管理国家事务,或者从事政治、科学和艺术活动。从此就产生了脱离劳动,鄙视劳动人民的官吏和知识分子,形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这种对立也就是阶级对立。它使劳动者终身从事体力劳动并不得不受剥削者的统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国家机构、科学文化和技术知识完全为资产阶级所垄断和控制。因此,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不但不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反而强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统治和剥削,加深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
  
  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都力图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巩固起来,胡说这种对立是天然合理和永世长存的。我国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思想代表孔丘,为了“克己复礼”,复辟奴隶制度,极力鼓吹“唯上智与下愚不移”①,“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②。孔丘的继承者孟轲也叫嚷“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③,“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④。林彪之流继承孔孟之道,大肆鼓吹“读书做官”,“智育第一”和“天才史观”,归根到底,是为了反对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使劳动人民永远做他们的牛马。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才能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证明了这个真理。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国家的主人。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胜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经济基础已经被消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正在改造之中,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正在茁壮成长。但是,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矛盾,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因此在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问题上,还存在着尖锐的斗争。同时,由于生产水平的限制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重大差别不是一下子就能消除的,只有积极创造条件,才能逐步缩小和最后消灭这种差别。
  
  ①《论语。阳货》
  ②《论语。泰伯》
  ③④《孟子。滕文公上》
  
  毛主席关于“劳动人民要知识化,知识分子要劳动化”以及一九六六年提出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五?七”指示,为逐步缩小和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指出了根本途径。实现这个任务是一场极为广泛和深刻的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各族人民广泛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领导机构的老中青三结合、无产阶级文艺革命、教育革命、广大干部和工农兵学商坚持五七道路、赤脚医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农兵理论队伍、亿万人民共同研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等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使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缩小我国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和差别 城乡对立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阶级的产生而形成的。从城市的出现,即开始存在着城乡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乡村养活着城市,城市统治着乡村。这种城乡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为尖锐和普遍。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把中国许多城市开为“商埠”,建立“租界”,实行帝国主义的殖民制度。帝国主义和中国买办大资产阶级一起统治这些城市,残酷地剥削和掠夺中国广大乡村,造成城乡严重对立,使农业雕蔽,农民日益贫困破产。他们把城市变成了剥削阶级冒险家的乐园,把乡村变成了劳动人民的地狱。正如毛主席所说:“经济上城市和乡村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面(那里资产阶级统治的城市残酷地掠夺乡村),在中国的国民党统治区域里面(那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买办大资产阶级所统治的城市极野蛮地掠夺乡村),那是极其对抗的矛盾。”(《矛盾论》)
  
  我国解放后,由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经济,便消灭了城市对乡村的剥削和统治,消灭了城乡之间的对立。代替这种对立的,是完全新型的社会主义城乡关系。这里城市领导着乡村,乡村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