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由、平等、博爱 “自由、平等、博爱”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提出的口号和纲领,写入当时的《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在政治上的体现。
  
  “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体现了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以人权反对王权,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类理性反对宗教迷信,以普遍平等反对封建等级特权等思想。它对批判封建制度,启发人民革命意识,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但是,它毕竟是资产阶级用来维护他们阶级私利的虚伪口号。当资产阶级进行民主革命时,他们用这一口号欺骗劳动人民,向封建地主阶级夺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又用这一口号麻痹劳动人民,掩饰他们的血腥统治,以巩固资产阶级专政。在资产阶级政权被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之后,他们还企图用这一口号,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产阶级专政。
  
  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来说,“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始终是一个骗局。资产阶级的所谓自由,不过是要求有剥削雇佣劳动的自由,有掠夺殖民地的自由;而在另一方面来说,就是劳动者只有被剥削的自由,就是殖民地人民只有被掠夺的自由。资产阶级的所谓平等,不过是要求他们有剥削雇佣劳动的平等;而对劳动人民来说,只有在被剥削这一点上是平等的。资产阶级的所谓博爱,不过是要更多的人受他们的剥削,受他们的奴役;而对于劳动人民来说,则是要求他们向资产阶级的剥削感恩戴德。
  
  几十年以来的老社会民主党人和现代修正主义者,包括中国共产党内的机会主义路线头子,都拿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纲领来冒充社会主义。实际上他们坚持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资本主义制度,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他们是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列宁指出:“谁想根据什么自由、平等、一般民主、劳动民主的平等这类空话来解决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任务(像考茨基、马尔托夫和伯尔尼国际即黄色国际其他英雄们那样),谁就只是暴露出他在思想方面奴隶般地跟着资产阶级跑的小资产者、庸人和市侩的天性。”(《列宁全集》第二十九卷383页)苏修叛徒集团一面公然把这一资产阶级的口号写进它的假共产主义纲领,叫嚷什么“一切人的博爱万岁”,一面却对苏联广大人民实行残酷的法西斯专政,同时疯狂地向外侵略和扩张,这充分表明他们是无产阶级最凶恶的敌人。
  
  宗教改革运动 欧洲资本主义形成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反对天主教罗马教皇封建统治的改革运动。
  
  欧洲封建社会中,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势力十分强大,它与封建国王既争夺又勾结,完全垄断了社会的文化和精神生活。所以,早期反封建的斗争首先指向教会,是以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的。
  
  宗教改革的活动早在十三、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法、英、德等国就已发生。十五世纪初,捷克的胡斯战争(反对德国封建主压迫和教会统治,后爆发为农民起义)是近代宗教改革运动的先声。十六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起初,以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为领导,反对罗马教皇的控制和压榨,强调人们凭自己的信仰就可“升天”,无需向教会捐献赎罪,主张没收教会财产,取消烦琐的仪式,建立一个适合资产阶级利益的“廉价教会”。由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点燃了农民战争的熊熊烈火。但在猛烈的革命群众运动面前,路德由于害怕群众而倒向封建贵族,成为镇压人民革命的帮凶。农民和平民的代表、神甫闵采尔,起来反对路德,继续领导了这场革命运动。他主张在现实的世界中建立起“天国”,反映了农民和早期无产阶级对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的社会的向往。十六世纪三十——四十年代,法国人加尔文在瑞士领导的宗教改革,比路德激进得多。他对教会组织进行了重大改革,不仅简化了许多宗教仪式,而且使教会采取民主和共和的政教组织形式:教会是“选民”的组织,教职由选举产生,整个教会由定期召开的高级宗教会议领导。这一改革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激进部分的要求,因而获得了胜利。恩格斯说:“当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已经蜕化并把德国引向灭亡的时候,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共和党人的旗帜,……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252页)
  
  宗教改革运动,前后延续二百多年,遍及欧洲各国。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初形式。由宗教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制度和罗马教皇的势力,成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大决战。由于宗教改革,在德、法、瑞士、荷兰和苏格兰等国都先后建立起具有新教义的新教派,成为新兴资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治统治的工具。 



  社会革命 指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在阶级社会里,就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去代替落后的社会制度的斗争。它是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和最高表现。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474页)只有通过先进阶级的革命,才能变革社会制度,把社会推向前进。毛主席指出:“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而使人民获得政权。”(《矛盾论》)从历史发展来看,社会革命有几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以奴隶制代替原始公社制的革命;第二种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革命,如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第三种是“以最后消灭任何剥削制度和任何阶级为目标的革命”(《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还要从一个阶段转变到另一个更高阶段,这种转变,也是飞跃,也是社会革命,只是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根本变革经济制度,解放生产力,把社会推向前进。变革经济制度的斗争必然要发展为夺国家政权的斗争。马克思指出:“每一次革命都破坏旧社会,所以它是社会的。每一次革命都推翻旧政权,所以它具有政治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488页)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主体,不推翻旧的国家机器和建立新的国家机器,就不可能完成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因此列宁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列宁全集》第二十四卷18页)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到革命阶级手里,是社会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如果是反革命阶级从革命阶级手里夺取政权,那就是反革命政变和复辟行为。
  
  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必由之路。被压迫阶级要夺取政权,完成革命任务,必须用革命暴力去消灭反革命暴力。马克思指出:“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819页)历史上每次伟大的革命无不经过你死我活的国内战争。现代修正主义者否认这个真理,鼓吹什么“和平过渡”,就是背叛革命。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061页)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社会革命是沿着曲折道路、螺旋式向前发展的。以往的革命,无论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围绕着前进与倒退、复辟与反复辟,都经历了几十年或几百年反复、曲折的斗争。以最后消灭任何剥削制度和任何阶级为目标的社会主义革命,较之以往的任何革命,必然要经历更加曲折、更加激烈的斗争。革命能否胜利,关键在于路线。无产阶级要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只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路线,反对修正主义路线才能实现。否则,即使有了革命形势,也不能夺得政权;即使夺得了政权,也还会重新丧失。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