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哲学小辞典马克思哲学部分-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按其社会性质来说,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但和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原则的区别。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世界历史的时代。帝国主义是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主要压迫者。列宁所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都宣布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都不再是世界资本主义反革命战线的同盟军,而变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同盟军了,它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这种“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毛泽东选集》一卷本614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改变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和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紧密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顽固地坚持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然后再搞“第二次革命”,结果导致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左”倾盲动主义者,走到另一个极端,提出所谓“一次革命论”,妄想使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结果使革命遭到新的失败。他们都不懂得或不愿意懂得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和区别。
  
  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五四运动以前,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他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革命性。但由于他们在经济上、政治上异常软弱,对于革命的敌人有妥协性,所以即使在革命时,也不能彻底反帝反封建。只有工人阶级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革命彻底性。“整个革命历史证明,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在帝国主义时代,任何国家的任何别的阶级,都不能领导任何真正的革命达到胜利。”(《毛泽东选集》一卷本368页)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表明,必须有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无产阶级政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毛主席说:“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毛泽东选集》一卷本1369页)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革命策略的理论基础。
  
  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是消灭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实现共产主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根据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矛盾发展的客观情况,经过一系列互相连续又互相区别的革命发展阶段。无产阶级政党指导革命,一定要明确区别革命阶段的性质,不能把不同阶段的革命任务混淆起来,“毕其功于一役”。同时又要使革命的前后两个阶段紧密地连接起来,以便在一个革命阶段的任务基本实现以后,使革命不停顿地发展到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直到完全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这个革命理论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完全正确的。按照这个理论办事,革命就前进,就胜利;违反这个理论,就会犯右倾或“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必然导致革命的失败。
  
  一八五〇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应该是:‘不断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392页)他们指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之后,决不能结束革命,而要不间断地进行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479489页)
  
  以伯恩施坦为首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提出了“革命间歇论”,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他们否认民主革命可以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主张民主革命以后有一个“间歇阶段”。叛徒托洛茨基则以极“左”的面目出现,抛出反革命的“不断革命论”。他抹杀农民的革命作用,否定工农联盟,否定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权,主张抛开农民,跳过民主革命阶段,“向空一跃”,“一次”实现社会主义,实际上是要“一次”断送无产阶级革命。后来托洛茨基又抛出所谓“世界革命论”,反对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革命理论。列宁痛斥了这些反革命谬论,并明确指出:“我们主张不断革命。我们决不半途而废。”(《列宁全集》第九卷221页)
  
  毛主席在领导我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制定了中国革命的正确路线。在民主革命时期,毛主席既批判了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陈独秀一伙把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割裂开来的“二次革命论”,又反对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瞿秋白、李立三和王明把两个革命阶段混淆起来的“一次革命论”,明确指出:“中国革命不能不做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才是社会主义。”(《毛泽东选集》一卷本644页)“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毛泽东选集》一卷本646页)抗日战争胜利后,毛主席坚决反对叛徒刘少奇所谓“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投降主义路线,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后来又批判了刘少奇关于“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反动纲领,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主席全面地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制定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时刻,毛主席又提出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后胜利问题。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中,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粉碎了刘少奇、林彪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和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保证了我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这是毛主席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杰出贡献。 



  政变 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利益的政治集团,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用政治或军事手段夺取政权,就是政变。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中,这是常见的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如果丧失警惕,也会发生政变。
  
  对政变必须作具体的阶级的分析。一种是剥削阶级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再分配,如我国封建社会中出现的统治集团中争夺皇位的政变。其中有的是统治集团中的革新派反对顽固派的政变,有的是顽固派打击革新派的政变。另一种是被推翻了的反动阶级实行反革命复辟的政变。
  
  任何政变的出现,都不是由于政变人物的“癖好”,而是阶级斗争的产物。马克思在论述路易?波拿巴政变时指出,正是法国当时的阶级斗争“造成了一种条件和局势,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599页)叛徒、卖国贼林彪从反动的英雄史观出发,把几千年的中国历史说成是政变“英雄”的历史。他根本否认“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选集》一卷本588页);根本否认几千年的历史是阶级斗争史,根本否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起劲地大讲政变,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