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文学史-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夫马上又毫不迟疑地赦免了狗的“死刑”,并赞扬此狗聪明伶俐,将其送 

了回去。而赫留金不但没有得到赔偿金,反而遭受了一通侮辱。 

      《变色龙》就是通过奥楚蔑洛夫在断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把一个 

媚上欺下、随风转舵的沙皇专制制度的走狗爪牙的丑恶形象,纤细无遗地刻 

划了出来。同时,这一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力。奥楚蔑洛夫作为沙皇当 

局的警犬,既有暴戾乘张、欺压百姓的一面,又有趋炎附势、奴颜卑膝的一 

面。但本质的一点就是一条走狗。所以,作者刻划这一艺术形象,有力地批 

判了沙皇的专制制度及其豢养的走狗,同时对社会上见风使舵、变节背叛、 

迎合权势的社会风气也进行了有力地嘲讽。 

      《套中人》是契诃夫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它塑造了古希腊语教员别里科 

夫这一典型形象。别里科夫极端保守顽固,害怕并仇视一切新生事物,是沙 

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他整天把自己装在一个“套”子里,对任何有革 

新举动的事情都大感震惊,如对别人骑自行车都认为不可饶恕、有失体统, 

最后终于在惶惶不可终日中得病死去。作者在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处于黎 

明前黑暗时创作这部小说,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一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实 

际是把批判矛头指向了封建专制的社会制度。别里科夫生活在阴暗窒闷、僵 

死恶浊、因循守旧这样一个环境里,造成了他的特殊性格,反过来他这类人 

又为虎作伥,强化了这种政治环境。作者在此作品中发出了“不能再照这样 


… Page 66…

  生活下去”的呼声,提出别里科夫这样的人死了,可这样的环境还存在,号 

  召人们要为社会人类的进步改变这种局面。这正是该小说的精华所在。 

       契诃夫短篇小说创作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极高成就。高尔基于1898年 

  写给契诃夫的一封信中就盛赞他“在俄国文学中还没有一个可以与您媲美的 

  短篇小说家”。美国评论家弗朗西斯·纽曼也认为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艺术 

  上达到了“绝顶完美的地步”。综观其成就有如下几点:一、作者善于通过 

  平凡小事来揭示重大社会问题,从而显示了作者深入挖掘生活和进行高度艺 

  术概括的能力。二、作者塑造了一批具有契诃夫特殊情调的人物形象。如“变 

  色尤”、“套中人”中的人物形象,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人人皆知的典型。 

  三、在创作手法方面,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形成了自己的特殊风格。他的短篇 

  小说多为讽刺小说,其新颖活泼、短小精悍、含蓄简练、富于哲理,以及情 

  节发展的出于预料又在情理之中等,具有强烈深沉的艺术魅力。四、语言运 

  用方面词汇丰富、比喻生动、富有节奏感。托尔斯泰称契诃夫是散文中的普 

  希金,就是指他的语言的凝炼和富于音乐性。 

        (3)普列汉诺夫及其文艺批评理论 

       格奥尔基·瓦连廷诺维奇·普列汉诺夫 (1856—1918)是俄国早期的马 

  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之一。他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家庭,1875年至1883年时 

  基本是个民粹派主义者,上大学时曾编辑过民粹派刊物。后遭政府迫害流亡 

  到国外,开始接触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883年, 

  他在日内瓦组织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并开始翻译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向俄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他还开始批判他早期 

  信仰的民粹派的一些错误观点,写了《社会主义和政治斗争》(1883)、《我 

  们的意见分歧》 (1885)、《论一无论历史观之发展》(1895)、《论个人 

  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1898)等文章。这些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 

                                                                    ① 

  基本观点,列宁称其“培养了一整代俄国马克思主义者。” 后来列宁对他 

  这一时期的总体评价是“他个人的功绩在过去是很大的。在1883年至1903 

  年的20年间,他写了很多卓越的著作,特别是反对机会主义者、马赫主义 

                                ② 

  者和民粹主义者的著作”。但到了1903年以后,他思想开始右倾,在工农 

  联盟等问题上与列宁产生分歧,以至在1903年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 

  二次代表大会上反对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倒向孟什维克并成为其一个 

  首领,敌视十月革命。 

       普列汉诺夫作为一个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他著有不少宣传马克 

  思主义文艺观,批评唯心主义理论和颓废派“为艺术而艺术”主张等方面的 

  著作。如他的《没有地址的信》(1898—1900)这部探讨艺术起源问题的著 

  作,用大量原始部族的史料,论证了艺术(音乐、舞蹈、绘画等)起源于劳 



① 列宁:《论“前进派分子”的派别组织》,见《列宁全集》第16 卷。 

② 列宁:《论冒险主义》,见《列宁全集》第20 卷。 


… Page 67…

动,批驳了一些美学家认为艺术产生于游戏或内心活动等唯心主义观点。他 

的《从社会学观点来看十八世纪法国戏剧文学和法国绘画》(1905)和《艺 

术与社会生活》(1912—1913)等文章,又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艺术与生 

活的关系。他根据欧洲文学的实际,分析了法国18世纪古典主义衰落和19 

世纪欧洲颓废文学盛行的社会历史原因,指出社会政治历史和艺术欣赏趣味 

对文学艺术的重大影响,并且还批评了各种内容空虚的颓废派文学。其间, 

普列汉诺夫还有不少作品对世界文坛知名的易卜生、托尔斯泰、高尔基等人 

进行了评述。他肯定了先进思想对这些文坛巨匠所起的良好作用,同时又从 

反面论述了落后思想会给艺术带来危害。这正是他要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 

合观点的体现。另外,他在一些评述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文章中,肯定 

了“美是生活”这一定义。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在马克思 

主义文艺理论早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他的观点中也存在着某些失 

误甚至严重错误。如他受康德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美是旁观和直觉 

的,是没有私心的等,表明他的唯物主义美学观还是不彻底的。再如他在对 

待艺术与科学、感情与理智等的关系方面,往往将二者对立或割裂开来,缺 

乏辩证观念。到了他晚期倒向孟什维克后,他更接近了资产阶级文艺思想, 

对列宁提出的文学党性原则也表示了反对,从他自己早期的观点中倒退不 

少。 


… Page 68…

                        三、世界现代前期的亚非文学 



                                     1。概述 



       亚非地区作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其文学在中古以前是雄居世界文 

  学高峰的。如其间的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希伯来文学、印度文学、中国 

  文学、波斯文学等,均取得了重大成就。有的还对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印度著名的寓言故事集《五卷书》由波斯文和阿拉伯文译本传到欧洲后,对 

  英国作家乔叟、意大利作家卜伽丘、法国诗人拉·封丹等人的创作产生了明 

  显影响。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以其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内容,对东 

  西方文学均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1世纪末法国骑士抒情诗人也向阿 

  拉伯诗人学习过诗艺。这些都说明当时亚非文学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但到了 

  19世纪中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国家普遍遭到欧美列强的侵略奴 

  役,加之这些国家内部的因素,亚非文学从总体上看,明显地落后于世界文 

  学潮流了。 

       世界现代前期这一历史阶段,除日本经“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外,亚非各国几乎都沦为西方入侵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保护国。这些殖 

  民主义者对亚非各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