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文学史-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派遣以雷法阿·塔哈塔威(1801—1873)为首的一批埃及青年到法国留学。 

这对发展埃及经济是有好处的。但穆罕默德·阿里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埃及 

人民在专制制度下生活,所以反映在文学方面仍沿袭传统、墨守成规、缺乏 

生气。文艺欣赏标准以模仿古文(主要是韵文)为尚,创作方面也不敢超出 

韵文范畴,这样就不可能有任何新的创造。就连埃及近代文化复兴的先驱雷 


… Page 71…

法阿·塔哈塔威的《巴黎纪行》和阿里·穆巴拉克(1823—1893)的四卷本 

小说《伊勒木丁》(1881)也都是用韵文写成。当然使用韵文只是一种表现 

形式,内容方面也还是有新鲜东西的,不过也说明阿拉伯文学改革的艰难。 

这种旧的形式与发展了的新形势是很不相适应的,它严重地束缚了作家表达 

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和描写新鲜事物。 

     到了19世纪下半叶,由于阿拉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民族意识 

的觉醒,西方文学的影响,印刷术的广泛使用和报纸的出现,其文学也起了 

很大的变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表现在埃及、叙利亚、 

黎巴嫩、伊拉克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帝反封建斗 

争。民族意识的觉醒是阿拉伯人民对专制独裁统治非常不满,想学习欧洲实 

行的共和制度。同时,他们看到当时伊斯兰教的软弱涣散,一些伊斯兰教国 

家备受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压迫,想振兴伊斯兰教,发扬创教初期的伊斯 

兰精神。从而提出进行政治改革和宗教改革的要求。埃及维新派学者穆罕默 

德·阿卜杜(1848—1905)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西方文学的影响使这一 

时期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与欧洲文化有了广泛的交流与结 

合。西方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剧、故事、诗歌等陆续被译成阿拉伯文。 

如埃及著名教育家、翻译家塔哈塔威翻译了法国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家费讷隆 

的《忒勒马科斯历险记》,黎巴嫩作家苏莱曼·布斯塔尼(1856—1925)翻 

译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斯曼·贾拉勒(1824—1898)翻译了莫里哀 

的四个剧本,纳吉布·哈达德(1867—1899)等侨居美洲的文人翻译了莎士 

比亚、拉辛、莫里哀、大仲马的作品。20世纪初哈菲兹·易卜拉欣 (1871 

—1932)又翻译了雨果的《悲惨世界》,穆斯塔法·曼法鲁蒂(1876—1924) 

译写了《菩提树下》、《美德》、《为了王冠》等法国文学作品。这些大量 

译作的出现,开拓了阿拉伯文学家的眼界,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表现手 

法,从而对改变阿拉伯文学面貌起了有利作用。印刷术和报纸的出现,为文 

学繁荣提供了现代物质手段。1828年,在埃及最早鼓吹维新的报纸《埃及纪 

事报》发行,1865年,最早提倡阿拉伯文艺的月刊《蜂王》创刊。另外,黎 

巴嫩、叙利亚的许多文人也来到埃及主办了《埃及报》、《金字塔报》、《莫 

卡泰姆报》等报刊,表达了阿拉伯人要求社会改革、抒发民族感情的共同愿 

望。属文艺性的刊物在埃及还有《埃及作家》、《使命》、《新月》、《文 

艺撷华》等。正是在这诸多条件下,阿拉伯文学才出现了繁荣局面。 

     这一时期阿拉伯文学的繁荣表现为创作题材的扩大。既有政治性、社会 

性的,也有宗教和其它方面的;既表现作家个人的感受,也反映作家生活的 

时代和民族的感情等。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是埃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迈哈 

穆德·萨米·巴鲁迪(详见本章)。他参加了阿拉比领导的反英斗争,后被 

长期流放锡兰岛。他的诗歌在阿拉伯诗歌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黎巴嫩 

诗人易卜拉欣·雅齐吉(1847—1906)的诗歌也号召阿拉伯人民起来反抗外 

国侵略。此时期在贝鲁特和突尼斯等地也出现了一批受过西方教会教育的阿 


… Page 72…

拉伯作家和诗人。他们在其作品中,号召阿拉伯人民冲破阻碍社会发展的中 

世纪传统和习惯势力,吸取西方文化,为创造阿拉伯新文化作出了可贵努 

力。其中伯特鲁斯·布斯塔尼(1819—1883)编纂了号称百科全书的《知识 

界》,法里斯·舍德耶格(1805—1887)、纳绥夫·雅齐吉(1800—1871)、 

易卜拉欣·雅齐吉、穆罕默德·贝赖姆(1840—1889)等人曾致力于创办阿 

拉伯文的报刊杂志,并写了大量文章,揭露入侵者的罪行,传播西方进步思 

想。另外,还有埃及作家阿卜杜拉·奈迪姆 (1854—1886)、叙利亚作家艾 

迪卜·伊斯哈格 (1856—1885)、哲马伦丁(1839—1898)和埃及著名政论 

家阿卜杜拉·拉赫曼·卡瓦基比(1849—1902)等人也发表了不少高质量的 

作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埃及出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提出了 

结束英国军事占领和实施宪政等改良主义政治纲领。其中代表人物有反对保 

守、主张创新的伊斯兰教维新派学者、作家穆罕默德·阿卜杜。他著有《论 

一神教》(1897)和《伊斯兰教、基督教与科学和文明》(1902)等著作及 

散见于报刊的文章,并注释了由谢里夫·赖迪编辑的《修辞坦途》和赫迈扎 

尼的《玛卡梅韵文故事》。他的作品风格典雅、雄浑有力。他的思想对其后 

阿拉伯作家有较大影响。另外,卡西姆·艾敏(1865—1908)也较著名。他 

游学欧洲,回国后加入民族独立运动,以维护女权而出名。他著有《妇女的 

解放》 (1899)和《新女性》(1906)等,认为必须使妇女得到解放,埃及 

社会才能进步,才能摆脱外国的奴役。他的文风平实晓畅,用词精当,论理 

性强。 

     这一时期处于阿拉伯文学领袖地位的埃及还有穆斯培法·卡米勒(1874 

—1908)、赛阿德·宰额鲁勒(?—1927)、穆斯塔法·曼法鲁蒂(1876— 

1924)、杰尔吉·宰丹(1861—1914)、叶阿古卜·赛鲁夫(1852—1927) 

等著名作家。其中前两位又是著名政治家和演说家,他们的散文洋溢着追求 

独立解放和爱国主义的思想,他们的演说词和政论文是阿拉伯文学的宝贵财 

富。杰尔吉·宰丹与叶阿古卜·赛鲁夫原籍黎巴嫩,长期定居埃及。他们大 

量的有关历史、社会、宗教的作品在阿拉伯国家有较大影响。穆斯塔法·曼 

法鲁蒂著有小说集《泪珠集》和社会杂文集《观点集》等。他的作品揭露社 

会弊端,同情不幸者的苦难,宣扬改良主义思想。其小说多取村于现实生活 

或法国文学作品,往往蒙上一层悲戚哀伤色彩,读后令人伤心落泪。语言运 

用注意节奏和谐,明白通畅。其作品在阿拉伯世界颇为流行。 

     阿拉伯文学囊括了诸多国家,他们共同点是反映民族解放运动和改良主 

义思想,都为创造高度发达的阿拉伯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由于这些国 

家不同的具体历史条件,所以其文学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在19世纪后半 

期至20世纪初期这一历史时期,在政治与文化方面处于领导地位的埃及的 

文学成就最高。紧接着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整体的 

黎巴嫩和叙利亚也加入了阿拉伯新文艺运动,其文学也取得了一定成就。20 


… Page 73…

世纪初,伊拉克也作为一个新成员出现。至于马格里布 (摩洛哥、突尼斯、 

阿尔及利亚)和阿拉伯半岛其它国家,除个别作家外,一般来说新文学发展 

较晚。不过纵观这一时期的阿拉伯文学创作,各国成就虽有大小不同,但都 

为阿拉伯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都为下一时期阿拉伯文学的发展提 

供了坚实的基础。 

     巴鲁迪 

    迈哈穆德·萨米·巴鲁迪 (1838—1904)是埃及著名诗人和阿拉伯文艺 

复兴运动的先锋与代表人物。他出生于开罗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曾做过朝廷 

的大官。7岁时其父亲故去,他在家人抚养下读完小学,12岁入专门培养贵 

族子弟的军事学校。1854年,巴鲁迪从军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军官。但他却对 

文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