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97-冯氏锦囊秘录-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笃,先生祷于关夫子前,得黄阁开时延故客之签,乃思十年前大病,余所治疗,因复来 
招,按其脉知为阴虚内热,阳虚外寒,肝无血养而强,脾无气充而弱,血无所统而吐, 
谷无所运而泻,气无所纳而胀,悉属本气为病,乃用前方冲参汤服,疟止神清,奈病患 
自谓胸有停滞,人参补药,必不肯服,乃令管朗先生以八味丸,云消食丸进之,病患始 
允,日以参汤送服,胸胀泄泻,吐血诸症余愈,饮食精神,俱倍于平日。 
余侄孙年止三岁,身热咳嗽数日,适乡间痘疮盛行,因有近医以疏散风痰,兼行 
托痘为治,至六七日后,热势更甚,干哕吐蛔,神昏气促,食乳即吐,目闭不语,面青 
目直,哭无涕泪,乃来告急,余视之,此子先天不足,故面色 白皮细,初受外感虽 
轻,而中气之虚已甚,复加疏散透托,元阳汤液皆两亡矣。乃用前方熟地五钱、炒麦冬 
二钱、炒白术三钱、牛膝二钱、五味子四分、制附子八分,另煎人参二钱冲服,一剂 
热减,而一眼一鼻少有涕泪,二剂之后,始能受乳,热更减,而涕泪俱有矣。三四剂 
后,热退神爽,复以生脉饮,每早化服八味丸一钱二分,旬日而精神平复。 
沈定老之孙媳,曾患久疟,已而成痞常发,胀痛不堪,久服顺气化痞而不效,今复 
壮热咳嗽,胸次胀疼更甚,延余诊视,按其脉两寸独洪,余皆微弱,右关尺尤甚,乃知 
土位无母,子母两虚,中空外浮之假象,投以前方一二剂,而胀痞倍加,余曰∶此药力 
攻击,浊气解散而未降也,当再服之。复进二三剂,人参倍用,所谓少则壅滞,多则宣 
通也。果数日后咳嗽身热俱退,饮食进而精神健旺,其两载之痞胀,一日化为正气而守 
丹田,毫无形迹矣。 
金绍老太夫人,脾肾素虚,因岁事积劳之后,忽眩晕不醒,妄有见闻,语言杂乱, 
急求请治,诊其脉细数无伦,真阴真阳并亏已极。余曰∶乘此初起,即为挽回,勿少担 
延,愈久愈虚愈脱,即用前方日进二剂,每剂人参二钱,日愈一日,不十日而全痊。 
庠生徐山公,偶患似疟非疟,医以柴胡汤连进数剂之后,渐至不省人事,口噤僵 
卧,渠家内外,俱以为断无生理矣。请余诊之,不过欲决其死期耳。余曰∶阳虚作寒, 
阴虚作热,误为疟治而未绝,便非绝症也。急以前汤,每剂人参一两,煎汁冲服,三日 
而苏,复重温补而痊愈。 
翰院河南刘老先生令郎,乡试入都,长途冒暑,气已伤矣。到寓日夜课读,未几壮 
热头疼,咳嗽干哕,日夜不寐,精神困顿,众皆以其先受暑气,继感风寒,与余商治, 
按其脉两寸俱洪,两尺俱弱,右关沉取俱无,右尺倍弱于左,余思此犯无胃气之症 
参。若不直入挽救无济也。理直温补脾肾二家,理中八味并不可少,奈主人以暑天热 
病,断勿肯用,必欲另方乃服。余曰∶病家徒认候,医家必据脉,今令郎之脉候迥别, 
脉为病患真源,候多病之假象,土为万物之母,故诸病无胃气则死,阳病见阴脉者死, 
症已十分沉困,奚容再误于药,彼此勿听,坐视数日,病势益甚,身益野狼狈,复延余 
商,按其脉仍故,但燥涩无力,较前过之,此久热阴阳愈伤矣。余复举前方为治,况此 
即古方附子理中汤、去炮姜甘草,加熟地、炒麦冬、牛膝、五味子四味耳。何必虑之, 
午后又服一剂,以八味去丹皮、泽泻,加牛膝、生麦冬、五味子三味冲参汤服,每剂人 
参八钱,服后甚安,主人病患乃斗胆服之,数日之后,头疼身热咳嗽渐愈,而哕声间尚 
有之,然仍脾胃脉不起,毫不思食也。余思身热头疼既退,火已藏舍矣。尚不喜食者, 
未及补土之剂也。乃早晨以生脉饮送服八味之去丹皮、泽泻,加鹿茸、五味子之加减十 
补丸四钱,晚用加减归脾汤去木香、甘草,加五味子、肉桂,一补先天,一补后天,渐 
渐喜食,脉起而康强。先生乔梓始知从前之壮热头疼皆本气为病,全非外感也。深以为 
喜。同时少宰彭老先生之三公郎亦患是病,身热两月,久服补中益气加减,升麻、柴 
胡、陈皮、半夏已数十剂矣。殊不知地黄丸以降为升,盖浊阴下降,清阳自升,肾有补 
无泻,故宜久服者也。补中汤以升为降,盖使清气上升,浊气降散,东垣为虚人发散而 
设,故不宜久服者也。且时当夏月,天之阳气浮越地表,人之阳气浮越身表,况复犯阳 
浮发热之病,又伤升浮阳气之药,以致汗多,久热不已,阴阳两亡,中宫元气,下焦 
阳气大虚,《经》曰∶脉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以面青浮肿,肚腹 
胀硬,心下痞隔,咳嗽咽痛,口多甜涎,壮热畏寒,五心燥热,日不干渴,足胫常冷, 
脉则两寸乍洪乍数,两关无力,两尺更微,其右关右尺倍弱,乃系脾肾两亏,上实下 
虚,外热内寒,真寒假热之症也。余早晨以生脉饮送服河车膏丸、十补丸四钱、午间食 
前,以前方熟地一两二钱、炒麦冬三钱、炒白术四钱、牛膝二钱四分、五味子八分、制 
附子一钱五分,另用人参一两,煎汁冲服,可喜两月不退之热,服此壮热渐减,旬余畏 
寒身热全退,面肿肚胀全消,面青咽痛痊愈,饮食渐知香味矣。但小腹未能平复,继 
进加减附子理中汤数剂,大便下如蟹沫而不臭,十余次,便时肛门自觉甚冷,岂非里无 
阳气,以致阴寒久滞于中之验乎,自后小腹始软,六脉平和,此阳和冰解之象,乃佳兆 
也。奈有一医从傍鼓惑,许以三剂痊愈,彭老先生喜闻其言而听之,复用发散消痰,如 
苏叶、柴胡、腹皮、浓朴、陈皮、半夏之类,非补中益气加减,则六君子加减,以致 
身热复发,汗出复多,烦渴减食,阴阳并竭,人生所仗之精气神,终被升柴陈半搬运 
殆尽而后已,可惜余一月调养之苦心,去病十有其七,更可惜孝友性成,谦恭仁浓之佳 
公子复被庸医数十剂之升柴,将生之气复虚,遂致不起,惜哉! 
老友谢登之年七十余矣。偶于途中遇雨疾趋而归,继发疟疾甚危,遇发随必大便, 
遇便随必昏晕欲绝,伊芳亲投以疏散,而势愈甚。余曰∶冒雨果受寒,而宜疏散矣。独不 
思《经》曰∶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 
劳苦,汗出于脾,五脏俱伤矣。凡入者为实,出者为虚,大便出而即昏晕,元气欲脱 
矣,尚可以既散之微寒为重,而垂绝之无气为轻也。急以人参三钱、白术六钱、炮姜一 
钱、五味子、炙甘草各一钱、制附子一钱二分,投服而愈。或曰∶愈则愈矣,但五味酸 
敛,恐有余邪未尽也。嗟嗟,是尚以疟症为有迹之真邪,而未达阴阳虚极之变现,顾标 
罔顾本之见也。且有附子通经达络之大功,虽有强邪,无地可匿,况更有炙草炮姜开发 
之药,能不少佐敛阖,以为收摄元气之用耶。 
立斋曰∶气血虚而变现诸症,莫可名状,故贵治者熟得气血虚实之情,阴阳变化 
之用,脉气真假之征,则虽病状变现百出,总不外乎阴阳气血虚实中以尽之。至于诸疮 
诸肿,感六腑者发于皮毛肌肉,感于五脏者发于经络骨髓,莫非阴阳气血相滞而生,气 
血有余,则红肿高起而为阳毒,气血不足,则阴塌平陷而为阴毒。丹溪所谓阴滞于阳, 
阳滞于阴,百病皆由于此,不止痈疽而已。《经》云∶邪之所凑,其正必虚,着而不去, 
其病为实是也。本阴阳不知,气血涩滞,阳不足则寒湿凝泣,阴不足则火热沸腾,乃是 
血为之浊,气为之乱,隧道阻滞,犹水流不污。今气血既凝而且郁,能不各随经络渗入 
脉中,溢于脉外,腐溃成脓乎?名之曰∶毒者,气血不知之谓。如人之气不和平而有 
毒性之类也。然大肿大毒,发于骨髓经络者,不于先天水火真阴阳求之,不能疗也。 
若诸疮小疖,不于后天脾胃气血中求之,亦无益也。奈何近医一遇疮肿,便作外染之 
邪,有余之毒,克削寒凉,清解疏利,轻者热邪外散,气血亦可宣和,重者气血更伤, 
难溃难长,每多内攻不救,余次孙因母久患阴虚夜热之症,生下百余日,遍体癞疮,痛 
痒烦啼,旦夕无宁刻,余用生地、当归身、丹皮、赤芍、萆 、首乌、金银花、连翘、 
土贝母、甘草节、鳖虫、胡麻子、土茯苓、木通节,大剂乳母日夜进服,数十剂后,湿 
热下赴,两足溃烂,清水淋漓,指甲皆脱乳母傍人,近者莫不传染,此先天胎禀热毒 
之气,已尽出于外矣。后于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