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中观般若论+汉译本及略释-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中观般若论

    大阿阇梨月称论师造
    桂·廓巴拉则由梵译藏
    桑周札喜活佛由藏译汉

稽首妙吉祥童子
    入中观般若之义自当宣说:
破立二者,唯是有破,于实际边,无有破立。如是串习,当得圆满。戒断十恶,奉行十善,禁耽著事,自无所立。此等起事,无真自性,离多一故,如实幻象。多方分故,微尘非一,因无彼故,何有多者,互绝性故,岂有别事。由无彼故,聚彼粗色,及实质等,何有是者。所显万相,与识无异,是故知识,亦变为多。由相假故,识亦变假,若非如彼,即成实性。因彼心生,断绝一多,互绝因故,诸事皆无。非是违乖,谓现前等,无察情计,吾本无遮。立唯名故,宗许非因,于本无生,无所破立。于无生性,有寂无别,无生事故,亦非无生。世俗胜义,佛及众生,见修果行,皆等无有。当修彼义,由修所生,无分别慧,使趋自寂。无有体认,亦无散乱,无相之义,当明修之。后得所现,诸有事物,当知彼等,唯是幻有。应勤守护,三种律仪,七支等法,当加行之。悲心利志,亦当大发。于诸妄境,力断染着,如宾客者,当如是行。戒护众生,所不信解,自当静住,阿练若处。由彼果得,佛之大果。法身报身,及应化身,由得住故,众生能度。是故精勤,断诸实见,中勤践修,终必证果。由是因故,当勤勉之。于此吾说,应舍偏心,当以正理,穷察究之。勿谤妙法,断诸散动,发勤精进,当修行之。吾作此论,福德力故,一切众生,愿得解脱。
    入中观般若论终

    讲解本论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作者和译者。
    本论作者是月称论师,在蔡巴·贡嘎多吉写的《红史》里被列为“南赡六严”之一,而一般藏传佛教讲的“南赡六严”是指中观之严的龙树、提婆,唯识之严的无著、世亲和因明之严的陈那、法称,这也说明他的地位很重要。关于月称是不是龙树的弟子有不同的说法,在月称写的《密集本续灯明释》里他说自己是龙树弟子,而且阿底峡在《菩提道灯论》里也说月称是龙树的嫡传弟子,在《印度佛教史》里也可以查到,所以应该是没错的。
    月称小时候就在西印度出家,通达诸明,依止龙树、佛护、清辨弟子等人广学显密教法,尤其精通《中论》和密法,曾长期在那烂陀寺担任堪布,晚年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古印度西方的萨明达拉,新建了多处寺庙,传说享寿300年,真假可以考查,但一定是活了不小的岁数。
    月称的弟子主要有大理杜鹃等,显教方面的著作有《中论名句释》、《入中论》及自注、《入中观般若论》、《六十正理论释》、《四百论释》、《中观五蕴论》等,他的多数著作十一世纪时,由那措·戒胜译师、巴察·尼玛扎译师陆续译成藏文。在密教方面的著作有《密集本续灯明释论》,同前面提到的《中论名句释》是最著名的“二明论”,是月称在显密方面有代表性的两大著作,还有《密集六加行释》,十世纪由阿里仁钦桑布译成藏文。
    月称的详细生平可以看拉玛多吉旦巴喇嘛写的《八十四大成就者传》、《布敦佛教史》、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和嘎钦伊西江赞的《菩提道次第传承史之传》等。
    此论的译者是廓巴拉则,他是藏传佛教史上非常有名的译师,生卒年月不详,因为是阿底峡的弟子,大概是十一世纪的人,出生在藏达那普伊库巴,途经尼泊尔到过印度,依止有班智达名号的七十二位上师广学显密经论,回藏后翻译了许多新密教典,并讲说密集等法,关于其弟子有“四柱八梁”之说。
    再按传统概说一下佛教四宗。
    一、毗婆沙师。因信奉《大毗婆沙论》而得名。主张过去、现在、未来三时诸法其体皆有,名为实有,而得名“有部”。是不承认自证内心、承认外境实有的古印度小乘佛教宗派。按地域又分三支:克什米沙毗婆沙师、米奥巴毗婆沙师和中土毗婆沙师。
    按境行果来介绍其主张,境位,毗婆沙师主张所有所知全部概括为五位法,即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应行法和无为法,主张五位法皆为实有法。认为有功用、有所知和事是同义异名,认为无为法是常,余四法为无常。对二谛的建立,事物一经破灭或一经正常智慧分析、排除,便觉其不复存在者为俗谛,如粗分二取;真谛是:主张事物虽经破灭、或虽经分析仍不排除觉其存在者为真谛,如无方分及无时分二者。对五位,资粮位、加行位是所断,是有漏法,见道位是无漏法,修道位、无学道位都有有漏、无漏两方面,整个圣位应是无漏法。这是境位主张。
    道位,主要修的是四谛十六行相法,道位所断障,一个是有烦恼的,一个是非烦恼所断,能障解脱如我执,即是有烦恼所断,三时实有乃至种子实有的能障一切智,不知如来甚深不思议法之不知四因……为非烦恼所断,虽不是烦恼障,但不知四因,就象孔雀羽毛的五色之因,唯佛能知。除此二障外不承认有所知障的说法,不承许十地智,十六心中前十五个是见道,第十六类智是修道,心不是一下子顿悟,是渐次相生的过程。
    果位,能够三生通过声闻道,经金刚喻定断烦恼障而证阿罗汉果,独觉等要百劫广积资粮最后证无学道。
    二、经部。不宗毗婆沙论,而主要是根据释迦经典解释诸法的叫经部。是信从契经,固执内心和外境都是实有的小乘佛教宗派。分随教经部和随理经部两派,随教经部跟《俱舍论》走,随理经部则根据因明七论来说法。方法上经常采用譬喻说法,所以又叫譬喻师。
    境位主张,认为事、胜义谛、自相、无常、有为、实有是同义异名。凡是因为自心分别性所造的法是世俗谛,无事法和俗谛、共相、常、无为法、假有是同义异名。胜义谛是没功用的共相法,象无为虚空一样。这是所量。能量之心,一是量心,一是非量心。量心有现量、比量,现量有四种:根现量、意现量、自证现量和瑜伽现量。非量心有:决定识、颠倒识、伺察意,现而未定识,总共五个,现量和现而未悟是没有错觉的,比量伺察意、疑诸是分别心造的,心、心所是同质的。
    道位,修习四谛十六行相,极细无我和极细补特伽罗无我是同义异名。所断是我执,烦恼障,非烦恼障不知四因。三乘有十五道,第十六心是见道。
    果位,凡得罗汉果不会退转,佛的色蕴是佛,经部师与毗婆沙师都不承认大乘是佛说,但经部后来的几部也有承认大乘的。
    三、唯识。不承认外境,认为阿赖耶识是真实存在的大乘佛教宗派。分假相派和实相派,假相派非但不承认所取境具实有,并如根识所现也无实有。实相派虽不承认所取境为实有,但承认如根识所现为实有。识亦是假有,承认有八识、六识。假相派还分有垢假相派和无垢假相派,有垢假相派认为心的体性,唯无明习气所杂染,或说佛地虽无无明,但也有错觉。无垢假相派认为心的体性,没有无明习气的杂染,佛地没有无明,所以没有错觉。也分随经唯识和随理唯识,随经唯识根据《瑜伽师地论》,随理唯识是依据因明七论来的。
    境位,所知是三个自性,一切有为法是遍计所执性,所有的法性是圆成实,遍计所执无实,依他起和圆成实是实有。所知有二障,以名言能证知的是俗谛,名言、假相、俗谛是同义异名。胜义、伺察智、理智智、能所得之义是胜义谛,空性、法性、圆成、胜谛,究竟边、如实是同义异名。
    道位,也是从四谛十六行相开始,所断是二障,细粗我执,乃至种子是烦恼障,包括六根本烦恼和二十随烦恼。所知障是法执,乃至它的习气,菩萨所断以所知障为主,所以烦恼障不作为主要所断,而小乘是以烦恼障为主要所断。唯识也承认有五道十地。
    果位,断尽二障,在色究竟天成就圆满自利的断证的法身,以色身来成崐就利他,认为佛说的法有了义不了义,根据《解深密经》,初转、中转法轮是不了义经,后转法轮是了义经。涅磐有三种:有余涅磐、无余涅磐和无住涅磐。佛身有三个,法身、报身和应化身。法身有自性身和智慧法身两个,自性身有自性清净的自性身和远离客尘的自性身。
    四、中观。不承认任何实有的东西,远离二边,所以叫中观。诸法没有真实存在的。分自续和应成两派。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