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和举行结集的石窟——七叶窟进行了修理,准备结集的工作。从雨安居的第二个月开始,在马嘎塔国(Magadha,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附近的七叶窟里举行了第一次圣典结集。

当时,举行圣典结集的主持人是马哈咖沙巴(Mahàkassapa)尊者,也就是摩诃迦叶尊者,一共有五百位大阿拉汉参加,这些参加者都已经是断尽烦恼的。佛陀在世的时候,所有这五百位长老都亲自听闻过佛陀的教导,都具足了四无碍解智,也就是义无碍解、法无碍解、辞无碍解、跟辩无碍解。也就是说他们通达了佛陀的教法,具有很高深的智慧,对佛陀所教导的法,无论是从字、从词、从意义上都精通了解。而且这五百位大阿拉汉都是通过精选的,并不是说只要是出家人就欢迎你来参加。那个时候并不缺人,如果我们看过圣典就知道,当时精挑细选的,一定要能够背诵三藏,而且一定要在证量方面达到很高,同时还要具足神通。但具足神通也有很多,一定要具足四无碍解。在结集的时候,就先由伍巴离(Upàli)尊者,就是优婆离尊者诵出了《律藏》,然后再由阿难尊者诵出了《经藏》。

为什么第一次结集的时候先诵出《律藏》呢?因为在佛陀入灭的时候,当时马哈咖沙巴尊者并不在场,他正赶往古西那喇城(Kusinàrà)想去见佛陀,结果在半途当中就听到了佛陀入灭、入般涅槃的消息。那些还没有离欲的比库们感到很伤心。其中有一个年老的出家人叫做苏跋达,他听到佛陀入灭的消息之后感到很高兴,他说:“贤友们啊,你们不要忧愁、不要悲伤,我们现在已经摆脱了那个大沙门了,他常使我们起烦恼:‘允许你们这样,不允许你们这样’,现在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马哈咖沙巴尊者听了之后,就决定在非法、非律还没有达到强大之前,举行法、律的结集。

到了结集的时候,马哈咖沙巴尊者先征求大家的意见。他说:“贤友们,我们现在应先结集什么?是法还是律呢?”当时参加会议的大长老们都说:“马哈咖沙巴尊者,律是佛陀教法的寿命,唯有律住世时,佛陀的教法才能住世!”因此大家推举持律第一的伍巴离尊者先诵出《律藏》,然后再由阿难尊者诵出《经藏》。

不过;在第一次结集要结束的时候发生了一段小插曲。阿难尊者当时说:“尊者们,世尊在临般涅槃前曾经对我说:‘阿难,假如僧团愿意的话,在我去世之后,可以舍去微细又微细的学处。’”也就是说“小小戒可以舍”。于是那些长老们就问阿难尊者说:“贤友,当时你有没有问世尊说:‘尊者,哪些是微细又微细的戒?’阿难尊者回答说:“尊者,我没有问世尊说:‘尊者,哪些是微细又微细的戒?’”

于是,与会者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长老说:“除了四种波罗夷之外,其他的都是微细又微细的戒。”有一些人又说:“除了四波罗夷跟十三桑喀地谢沙(saï;ghàdisesa,僧始终)之外,其他都是微细又微细的戒。”有的人又说:“除了四波罗夷、十三种僧残跟二不定之外,其他的都是微细又微细的戒。”还有些人说包括了舍心堕,有些人说包括了波逸提。大家的意见不一样。

于是,马哈咖沙巴尊者在僧团当中说:“贤友们,请僧众听我说,我们的学处(戒律)跟在家人有关,在家人也知道:‘这个对你们沙门释迦子是允许的,这个对你们是不允许的。’假如我们废除了微细又微细的学处,他们将会说:‘沙门苟答马(乔达摩)为弟子们制定的学处好象烟一样(很快就消亡了),当他们导师在世的时候就学习这些学处,他们的导师一去世就不再学习这些学处了。’”

当时,马哈咖沙巴尊者就在僧团当中做甘马(kamma;羯磨)强调说: 

ß;appa¤¤attaü nappa¤¤apeti; pa¤¤attaü na samucchindati; yathà pa¤¤attesu sikkhàpadesu samàdàya vattati。û;

“尚未制定者,不应再制!已经制定者,不应废除!只按已制定的学处受持遵行!”

这是对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教法的基本原则。

其实,这三项基本原则是佛陀在世的时候曾经反复强调的,如果我们看巴利的《经藏》跟《律藏》,就会发现佛陀其实也曾经强调过。例如在《长部》第16经 Mahàparinibbàna经里,佛陀强调了如果想要让僧团兴旺而不会衰败,其中的第三条就是:没有制定的不要再制,已经制定的不要废除;只按已制定的学处来受持遵行,这样的话,僧团将有希望兴旺而不会衰败。

在《增支部》第七集里,佛陀也同样的强调;同时在《律藏》里面,佛陀也曾经强调。所以现在有些学者跟有些佛学者认为这个是迦叶尊者的意见。其实不是!马哈咖沙巴尊者只是把佛陀的意见在这个时候重新提出来而已。当马哈咖沙巴尊者重新提出来的时候,得到了与会的所有大长老、阿拉汉们的一致通过。因为所有参加第一次结集的这些比库们都是大长老、上座,所以他们的这一项决定就称为Theravàda。thera的意思是上座、长老;vàda是观点、思想、学说、主张,Theravàda就是上座们的观点,上座们的主张,所以简称“上座部”。

我们也可以说,上座部的长老们坚持这三项原则:

1、佛陀还没有制定的戒律,还没有说过的法,我们不应该添加。 
2、佛陀已经制定的戒律,已经说过的法,我们不应当废除,不应当随意地篡改和删改。
3、只应当按照佛陀所制定的戒律和佛陀所教导的法遵行。

也就是说:上座部佛教认为只有佛陀才有资格制定戒律,因为佛陀具有一切知智,还有大悲智。唯有同时具足一切知智和大悲智的人,才有资格制定戒律。除了佛陀之外,没有任何一个人拥有这样的资格,能够同时具足这两种智慧。所以,我们作为佛弟子,就只有遵循的份。也正是因为这样,凡是坚持这三项原则的就称为“上座部”。

所以当你们看到南传比库、南传的僧人时,不要感到奇怪。例如我们穿的衣服跟现在的社会格格不入,是不是?我们现在还是穿着,在你们看来像是被单一样。当我们拿着钵去托钵的时候,有的人会说:“诶,为什么他要抱着安全帽到处跑来跑去?”因为,现在上座部佛教的僧人所穿的袈裟,要按照《律藏》里的规定来裁剪、来割截、来染衣,然后拿来穿。

例如,当我们去到居民区的时候,必须要通披。在寺院、在山林或者在礼敬的时候,我们必须偏袒右肩,这些大家在看经典的时候,都应该能够看得到。还有一些很细微的,例如说当我们用吃的食物一定要经过授与,要经过手授。不手授的话,宁可没有饭吃。为什么呢?因为佛陀规定的,我们就要做,我们是佛陀的弟子,我们要尊重我们的导师,要尊重戒律。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当你看到上座部佛教有些现象,用现在的观点看是不可理喻的事情,请不要见怪。因为我们的原则就是按照佛陀,佛陀如何说,我们如何做。

到了佛灭一百年,也就是大概在公元前444年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导致僧团开始有分歧。这件事情最后导致了经典的第二次结集,第二次三藏结集,地点在韦沙离城(Vesàlã;,吠舍离城)。主持人是亚萨尊者,或者说亚萨·咖甘嗒咖子(Yasa kàkaõ;óakaputta)尊者。参加的人有七百位阿拉汉。

为什么会导致这一次结集呢?

因为当时住在韦沙离城的瓦基族比库向在家人要钱,他们在每个月的斋戒日,用铜钵装了水之后,放在僧团中间,然后开口向前来的在家人要钱。他们说:“朋友们哪,你们给僧众钱吧,僧众们需要资财。”那个时候,有一位从西方地区来的阿拉汉叫做亚萨·咖甘嗒咖子,他见到之后,对那些居士们说:“朋友们,请不要给僧众们金钱,金钱对沙门释迦子是不允许的,沙门释迦子不能使用金钱,沙门释迦子不能接受金钱,沙门释迦子放弃珠宝、黄金,远离金钱。”但是那些居士听了之后,仍然将钱布施给僧众。

当时,瓦基族的比库们把所讨来的钱收集之后,再平分给每一个僧众,只要在那个地方住的,人人都有份,但亚萨尊者不肯接受。当地的那些比库很气愤,指责亚萨尊者,说他诽谤有信心的居士,使他们失去信心,要叫他向居士们去道歉,还要举他的罪。

于是亚萨尊者就到其他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