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你生起的这些心就会有无痴这种心所。

由于你所造的这种心有欢喜而且又有无痴,那么它的受是属于乐受,这种心称为悦俱智相应的心。我们在明天接着会讲心,就是讲到这些,这一种心就是我们在生起善心的时候,只要是欢喜地做、有智慧地去做,这种心就是一种很殊胜的欲界的心。而且这种心和一个禅修者在证得初禅的心,在心所方面是一模一样的,在心的数目上面也是一模一样的。

初禅的34种名法是哪些呢?它是识、触、受、想、思、一境性、命根、作意、寻、伺、胜解、精进、喜、欲、信、念、惭、愧、无贪、无嗔、中舍性、身轻安、心轻安、身轻快性、心轻快性、身柔软性、心柔软性、身适业性、心适业性、身练达性、心练达性、身正直性、心正直性,还有无痴。这34个名法是初禅里面同时一起生起的名法。

所以我们在平时无论是做布施也好、无论是持戒也好、无论是禅修也好,如果我们拥有这种心,这种心是和广大心最相似的心,因此我们要多点去培养,如果还没有禅那体验的人,可以培养的就是那一种善心。这个善心可能会使我们造的业更加殊胜。

刚才我们讲完了心所,我们知道心所不会单独的生起,也就是说当我们在认知到外界的所缘,包括认知到我们自身的时候,所生起的心所(心理作用)是由若干个一起生起的、它不会单独地生起;也不会只是心单独生起;也不会心所离开心生起;而且心所也不会只有一、两个生起,它们都是一堆成组、成组的对对象执行作用。

我们所讲的这些心所,无论是善的,无论是不善的,我们会发现到它们都是我们切身体验的,是不是?即使是作为无痴心所,这种慧是在我们禅修当中要让我们重点培育的。但是在很低的程度,如果我们相信业果、思维因果,仍然还是可以培养这样的慧,所以我们到现在为止,讲完了52个心所,这52个心所没有一样是我们没有体验过的,是不是?有哪一个心所是你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的?

除非你们一出生就是圣者,那在这52个心所就有两种心所,你们今生不可能体验,哪两种知道吗?邪见和疑。如果是凡夫的话,这些你们都是有体验的。所以我们说到的“阿毗达摩”其实并不是空花水月、空中楼阁,它讲的其实是我们每一天乃至经常所生起的这些心。当然,当我们去学习这些心的时候,要学会运用,更重要的是当我们在禅修的时候、在修到名业处的时候,我们还要逐一地、逐一地去了解它们的相、味、现起、足处,最后我们再去观照它们的无常、苦、无我,由于透彻地观照名法和色法,最终我们才能够导向解脱。

好,今天讲心所就讲到这里,明天我们将一起来讲一个新的内容,是讲心citta 。

下面大家一起来做回向:

Idaü me pu¤¤aü; àsavakkhayà 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 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ü 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 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彼等一切,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阿毗达摩第二十八讲:心及不善心 
 

阿毗达摩第二十八讲:心及不善心



第四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阿毗达摩第二十八讲
心及不善心
玛欣德尊者2009。05。17讲于江西佛学院



我们大家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遍)

各位贤友、法师、大德、居士们,晚上好!

昨天晚上我们一起学习、结束了心所的部分,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

根据“阿毗达摩”把一切的法分为四类,它们是:第一是心,第二是心所,第三是色法,第四是涅槃。心、心所就是我们平时所说到的精神现象、意识现象或者心理现象。而色法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物质现象。

在“阿毗达摩”里面,它又把心理现象和物质现象分到最细的单位、分到最基本的单位,然后再来研究和探索它们。心、心所与色法,称为有为法,又称为行法,因为它们都是因缘造作之法。涅槃是无为法Asaï;khatadhamma,因为它们并非因缘造作之法。

在这四种究竟法当中,佛教最注重的是心的、研究的是心的。在这四种究竟法当中,涅槃是应当亲证的,不是拿来研究、讨论的,不是挂在嘴上说的,也不用来观照的,它是修行的目标。

而要如何证得涅槃呢?首先我们应当要透彻地了解这个世间,涅槃属于出世间法,如何出世间呢?就是要超越这个世间,要如何超越这个世间呢?由于众生经常都染著于世间、系缚于世间、捆绑在世间里面。为什么会捆绑于世间呢?因为,我们执著于世间是常的、是乐的、是我的、是清净的。由于这些无明,由于无明我们就有贪爱。由于无明与贪爱,我们就会造种种的业。造种种的业,那么就依着业果的法则:因为造了善的业,会带来福乐的果报;造了不善业带来苦的果报。于是有了生死、有了轮回。

而所谓的生死与轮回,其实还是离不开心、心所与色法。或者换而言之,作为生命的这一堆东西是由五蕴构成的。这五蕴当中,心属于识蕴,心所包括了受、想、行三种蕴,而色法是色蕴,所以五蕴也就是名色法、也就是我们所说到的生命,换而言之,就是属于苦、苦圣谛。

为了要出离生死,为了要解脱轮回,因此我们首先就要去研究、去观照心与心所,还有色法。在心、心所与色法这三种法当中,心又是最主要的。为什么呢?因为心是负责体验的,能够认知对象的是心,同时我们讲到要解脱的,还是心解脱。我们研究色法、学习色法、讨论色法和观照色法,但色法本身并不因为我们去观照它,色法本身解脱。而是让我们的心从色法、从心法、从世间法当中抽离出来。也正是因此,所以心是在佛教当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那到底什么是心呢?心源自于词根cit,意思是认知、识知。心依照词源学或者依照它的意思来说可分成三种:第一、â;rammaõ;aü cintetã;'ti cittaü。从cit那里来分析的,认知所缘故为心。â;rammaõ;aü是所缘,cintetã;是令认知、使认知。所以这个cint它是以认知所缘故称为心,这是第一种解释。第二种解释,Etena cintentã;'ti cittaü,通过这来认知故称为心。第三,Cintanamattaü cittaü,只是认知故称为心。

在这三种当中,第一种,认知所缘故为心。把心认为是能够识知所缘这样的一个东西,就是能够认知所缘者称为心;第二个把心当成是一种工具,透过这种工具,那么心得以认知所缘;而第三,把心当成纯粹是一种活动,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在这三种意义当中,最恰切的、最准确的解释是第三种。为什么呢?虽然第一种、第二种,都是心的本来的意思,但是它很容易给人误解,认为认知所缘(识知对象)是有一个什么东西在识知对象。这样的话,很容易给人误解成有一个造作者,就是有一个认知者。或者透过心能够认知对象,变成有人认为可能会还有一个工具存在。这样的话容易给人产生一种“我”见。如果把心定义为只是一种认知的过程,这就符合心的无常法则。也就是说,它只是一个过程,而并没有一个造作者,没有一个认知者,也没有一个所谓的工具、一个实体在。它纯粹只是认知了就灭去,认知了就灭去,在产生它的作用之后,就已经结束它的这种活动了。

所以我们说,从词根cit认知、识知来定义,心有这三种定义。这三种定义都没有错,只不过为了避免有些咬文嚼字的人说:“如果是认知所缘称为心,那么还是有个认知者”。所以,这种意思可以采用,但是一般不主张。而透过心来认知所缘,有的人可能又会咬文嚼字说:“这样的话,还要个认知的东西,有个认知的工具”。所以,把心当成是纯粹一个过程、一个识知目标的过程,这个是最精准的解释法。

那到底心有什么特点呢?有什么作用呢?

心的特点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