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转移的。这称为业的定律。

还有第四种是心的定律(cittaniyàma)。cittaniyàma就是心的法则,例如:当五门转向一生起之后,那么紧跟着生起的是相应的根识。在眼门心路过程里面,五门转向心一灭去之后立刻生起的是眼识,眼识一生起之后立刻灭去,灭去之后立刻生起的是领受,领受灭去之后立刻生起的是推度,推度灭去之后一定生起的是确定,确定灭去之后生起的是速行,这些都是法则来的。

又例如:当一个人的巴拉密成熟之后,在行舍智或者当他即将要证得圣道、圣果的时候,他的心的法则必定是一个意门转向,如果他是利根者的话,那么接着生起的是近行、随顺、种姓,然后道心、果心;如果是钝根的话,那么意门转向生起之后,接着就是一个遍作、近行、随顺、种姓、道心和果心。如果利根的话,果心生起三个,如果钝根的话果心生起两个,然后就落入有分。这也是心的法则、心的定律,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要证到圣道、圣果,之前的必定是观智,即使只是通过听闻佛陀说法而证得的,由于他过去生,在过去佛的时候曾经修行过,乃至到行舍智的阶段,今生他投生可以只是透过听闻佛陀或者佛陀的弟子说法而证得圣道、圣果。但他不可能只是通过听闻、他听闻的同时会依照佛陀讲的去观照,那时就是观智,由于过去生的行舍智的力量使今生很快他的观智达到行舍智,然后道心、果心生起,我们感到好像这个人只是在座中就已经生法眼,就已经证果位,其实还是属于心的定法,也就是说圣道心和圣果心必定紧接着在观智之后生起,这些都是心的定律。

第五种是法的定律(dhammaniyàma)。法的定律主要体现在诸佛出世的法则。例如:菩萨入胎必定会大地震;当菩萨一出世,也会有大地的震动;菩萨的最后第二生必定是投生在tusita天(兜率天);菩萨的最后一生入胎,必定他最后要成正觉,要成就无上全自觉;然后当一位佛陀一旦出现在这个世间,他必定会先不想说法,然后梵天人来邀请,之后佛陀决定说法;当佛陀说法之后必定会建立僧团;然后每一位佛陀必定也会入般涅槃;入般涅槃之后到了若干的时候这位佛陀的法必定会灭去。

而且同样的犹如佛陀说过,如果世间没有老、病、死这三种苦的话,那么一切佛陀、诸佛如来不会出现于世间。惟有世间有老、病、死这些现象,诸佛才会出现这世间。这些都是属于法的定则。

例如:佛陀出世必然会转*法*,而佛陀在舍去生命的时候,必定大地会震动;当佛陀入般涅槃的时候,也会出现这些现象。这些都是一切的佛陀的定法,就是这样。所以当我们去看佛陀的传记的时候,发现过去佛和现在佛几乎都是差不多一样的,他们不同只是寿命不同、身量不同、他们的光不同、他们的父母的名字不同、他们出家的交通工具不同。例如我们的Gotama佛陀出世,他是骑着白马,骑着马去;还有他们在成道的时候,金刚座上面的树不同。例如:我们的Gotama佛陀(释迦牟尼佛)是在Assattha树,也就是现在的菩提树下;而据说未来的弥勒佛将会在龙华树下而成佛;而且每一位佛陀他的种姓不同,例如:我们的佛陀是属于剎帝利,而过去的Kassapa佛是属于婆罗门;这些种姓不同,但是他们的传记都差不多,都是出生,然后就出家,一切佛陀必定现出家相的,不会在家的;出家之后成道、成道之后转*法*、转*法*之后入般涅槃,这是一切佛陀他的传记,我们称为法的定则。

因此我们说到的规律,说到的定则有这五种规律,这五种规律平时给人研究得最多的应该是属于第一种时节的定律,这也是属于最粗的定律,最粗显、最明显的定律,一般的世间法都有的;种子的定律就包括植物学和动物学的;然后业的定律已经涉及到比较高级的,一些宗教方面才会涉及到。例如:在比较高等的印度教、婆罗门教就已经涉及到这个;而心的定律就很少人涉及到了,例如:心的运作等等,这些几乎在除了我们佛陀的教导之外,其他的宗教都几乎没有涉及到心的定律;而法的定律,即使现在还是有佛法的时期,这种定律现在没有出现了,这个只是佛陀出世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而已。

接下来将要讨论的是心的定律,在学习心的定律的时候,我们主要是讲心路过程,心路过程的意思就是心的运作规律。我们之前零零碎碎的讲心的不同种类,但到底心是怎么运作的呢?接下来就准备学习心是如何运作的,我们是透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来认知周围的这些环境,用“阿毗达摩”的话来说,心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识知所缘。

讲到心路过程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六个六,其实就是六组六法。第一是六识,这六识大家应该很清楚了,是哪六识呢?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些都是属于名法,称为六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

还有六种依处,六种依处是什么?眼依处、耳依处、鼻依处、舌依处、身依处和心所依处,这些都是什么?都是色法。那六识和六依处的关系是什么?六识必须得依这六依处而生起,眼识必定依眼依处而生起,眼依处是什么?是眼净色,耳依处是耳净色等等,依次这样。而意识是依靠心所依处而生起的,依处是色法,所以这六种依处分别是六种识生起的物质基础,或者打一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就好像它们的家,它们依这些而住的。这是不恰当的比喻,要不然有的人又会想,那肯定会有个心存在了。

还有六门,这里讲到的依处是指心识生起的物质基础,而六门是指心透过这些门而认知外在所缘的管道。所以依处是指物质基础,而门是指管道。一共有六门:即眼门、耳门、鼻门、舌门、身门、还有意门。眼、耳、鼻、舌、身这五门称为五门,它们是属于色法,而意门,有的人说是有分,有的人说是有分波动。这些意门能够导致意门心路过程生起,说它是有分也好,有分波动也好,甚至说它是意门转向也好,都好,没有了意门就不可能会有意门心路过程的生起。那这是六门,这些都很好记。

我们再看另外的六是六门心路过程,这六门心路过程和我们刚才讲到的六门也是相应的。也就是眼门心路过程、耳门心路过程、鼻门心路过程、舌门心路过程、身门心路过程、还有意门心路过程,眼、耳、鼻、舌、身这五门心路过程我们称为五门心路过程,意门心路过程是单独的。要知道眼门心路过程和眼识是不同的,眼识是执行看的作用,当眼识灭去之后还会有领受、推度、确定,然后有速行,然后两个彼所缘有可能会生起,这些都是属于眼门心路过程。眼门心路过程所取的目标必定是颜色,耳门取的是声音等等这些一对一的,所以我们说能够认知对象的其实就是由这些心路过程来执行。

在这六门心路过程里面,眼门心路过程只取一个目标、一个所缘即颜色、耳门只取一个目标即声音、鼻门只取一个目标即气味、舌门心路过程只取一个目标即味道、身门心路过程只取一个目标即触,然后意门心路过程可以取什么?任何的目标,任何的所缘。

然后我们再看六所缘(六种目标),依目标来分,可以分为六种:即颜色所缘、声音所缘、气味所缘、味道所缘、触所缘,我们把它简化成色、声、香、味、触,还有法所缘。颜色、声音、气味、味道和触所缘称为五所缘,这都是属于色法,而法所缘就很复杂了。

法所缘一共可以分为六种。哪六种呢?

第一是净色有五种:即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舌净色、身净色,这五种净色;

还有微细色,哪些是微细色呢?除了五种净色眼、耳、鼻、舌、身,还有颜色、声音、香(气味)、味道、触所缘(触所缘可分为什么?地、火、风)一共十二种,除了这十二种粗色之外的其它十六种。例如:水界、女性根、男性根、心所依处、食素、命根色、空界、身表、语表、色轻快性、色柔软性、色适业性、色积集、色老性、色相续、色无常性这十六种都称为微细色,这些是意门所识知的所缘。

我们说的水界,在究竟法里面的水界并不是我们身体的所缘,而是意门的所缘,但是地、火、风是身门的所缘;还有心(八十九种心)和五十二种心所;还有涅槃以及概念,这些都是意门心路过程的所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