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回向:

Idaü me pu¤¤aü;àsavakkhayaü 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此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此功德。为证涅盘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一切有情,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阿毗达摩第四十四讲:离心路过程(欲界善趣的结生及死生的过程) 
 

阿毗达摩第四十四讲:离心路过程(欲界善趣的结生及死生的过程)



第六期宝峰禅寺止观禅修营
阿毗达摩第四十四讲
离心路过程(欲界善趣的结生及死生的过程)
玛欣德尊者2009。06。09讲于江西佛学院



下面各位请合掌,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遍)

各位大德、法师、居士、贤友们,晚上好!

在之前我们学了心和心所,同时也学了心路过程,也就是说心是如何的运作的,我们是透过怎么样的方式来认知这一个世间。之后又再讲了业,业是如何的运作的,业又和果报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另外一个内容。这个内容是离心路过程vithã;muttà。作为有情、作为生命体,心可以表现为两种方式,心的运作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活跃的状态,当心处于活跃的状态的时候,我们称为心路过程。而当心处于不活跃的状态,我们称为离心路过程心。

活跃的心是指我们和这个外界产生互动的这种心的状态。例如:我们看、听、嗅、尝、触、想、思维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心路过程心。它们表现为眼门心路过程,耳门、鼻门、舌门、身门和意门心路过程心,分别执行着识知颜色、声音、气味、味道、触和种种法所缘的过程。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心的状态是不活跃的。不活跃的状态,例如:我们在熟睡没有梦的状态,这个时候属于离心路过程。离心路过程,巴利vithã;就是心路过程,或者称为路。再加muttà,muttà就是解脱或者没有。离开了心路过程的这一种心理状态称为离心路过程。

在我们的生命期间,离心路过程只表现为一种心,即有分心。有分心不断的生灭、生灭,犹如河流一般,我们称为有分流。有分心是一种果报心,这种果报心在一个众生、一个有情最初那一刹那,这种有分心称为结生心。结生心和有分心是同一类心,都是属于果报心。只不过在生命的第一个刹那,它执行着结生的作用,也就是投生。

讲到投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是如何开端的。对于佛教来说,生命的开端并不只是说它是最早的开端。在我们这一期生命的开端之前,是前一世的死亡。就犹如一天一样,现在的破晓是昨天黑夜的结束带来了白天。同样的,前一世的死亡即现在今生生命的开始。这样的话,在佛教里,死和生它们之间是紧紧连接在一起的,它们的连接是用因果关系来连接的。

对于死和生这个过程,在各种宗教都有种种的猜测。对于世俗来说,对于我们一般的心理来说,索性就不谈。因为一般人都忌讳死,或者对死怀着恐惧,怀着种种的禁忌,于是索性就不谈死,因为每个人都希望生。而对于宗教来说,绝大部分的宗教都不可避免的谈死亡,很多宗教对死亡的猜测或者他们的一些说法有种种的不同。到底死和生之间是怎么运作的呢?

我们现在就依照“阿毗达摩”来学习,一个众生、一个人在死和生之间,它们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又有什么样的过程会发生。我们现在再来讨论死生的过程 cutipañ;isandhikkama。

我们先来谈一谈死。

一般上来说,死是指在一期生命当中命根的断绝。对于死,可以说只要有生命就必然会面对。有一句俗话叫做:“在这个世界上最确定的就是每个人都会死,然而最不确定的就是每个人将会在什么时候死,将会在哪里死,和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死。”

在医学上对于死亡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有的医学权威是以心脏的停止跳动为死亡,有些是以脑死亡为医学上的死亡。但是在佛教里面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就是死心一生起就宣告着一个生命的结束。或者说在死心一生起,他的命根也同时断绝。因为如果从色法和心法的关系来说,死心一灭去正好作为业生色的命根也断绝。因此,作为业生色法和名法在一期生命里面是同时灭尽的。
对于死亡来说,佛教可以分为四种死亡。

第一种是寿尽死 àyukkhaya。在寿命已经定的生存界是指在那一地当中,一个众生的寿命已经终尽了而死。例如:在三十三天界,三十三天界的天寿是一千岁。当一个天人在三十三天享尽了他的天寿之后,在天界死亡,这个称为寿尽。而在人间,这是指一个人到了老年自然的死亡。

第二是业尽kammakkhaya。如果一个人的寿命已经尽了而死,但是如果他的业力还没有耗尽,那这种业力还能够导致这个有情投生到同一界或者更高的生存界。例如:这种情况在天界就经常发生。而对于业尽,是指一个人的令生业已经耗尽了,耗尽了就宣告着他死亡了,虽然正常的寿元还没有尽,或者其他能够延长生命的条件还具足。如果是这么样的话,这种人他称为两者皆尽ubhayakkhaya。或者我们把寿尽,在民间有句话叫做“寿终正寝”,就是这一种。而对于两者皆尽,就有一句话叫做“福寿全归”,就类似这一种。

一个人的寿命和一个人的业力两个同时都耗尽,这称为两者皆尽ubhayakkhaya。因为有些人,他的令生业只能够使他活到六十岁,即使现在的人寿能够活到七十多,八十岁也好,但是如果他的令生业只有六十岁,这个时候他也会在六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例如:现在一般我们人寿假如是七十五、八十岁的话,但是如果他造的令生业是长寿的业,可以使他活到一百多岁,他也有可能活到一百多岁才去世、才死,这称为业尽。而如果一个人业和寿命都终尽,这称为两者皆尽。

还有另外一种死亡是由于毁坏业upacchedakakamma,这是指在四种依作用而分的毁坏业,在一个众生的生命期间产生了效果,于是使这一个众生或者使这个人不得不导致死亡。

在前面这三种死亡当中,称为适时死karamaraõ;à,也就是说他是属于正常的死亡。

由于毁坏业而导致一个众生死亡,称为非时死akaramaraõ;à。非时死有时候我们叫做横死,就是一个人遭到了意外或者遭到了灾难,飞来横祸,就很容易导致非时死。特别是现在,现代的社会越发达,那么非时死的机率就越来越多了。例如:现在车祸,或者由于工作工伤等等而会提升非时死的机率,有时候战争也会造成非时死。

对这四种死亡,寿尽比喻成一盏灯,如果它的灯芯已经烧尽了、耗尽了,火就熄灭,称为寿尽;

而业尽就犹如一盏灯的灯油已经耗尽了;

如果是两者皆尽,就比喻成一盏灯,它的灯油和灯芯同时都烧尽了,这是两者皆尽;

而由于毁坏业而使一个人非时死,就犹如突然吹来一阵风,而使灯火灭尽了。一般的死亡就可以分为这四类的死亡。

当一个众生、一个有情在面临死亡的时候,那么他通常能够见到一些征兆,这些死亡的征兆,我们称为死亡之相。

对临终的人来说,在他临终的时候,将会有三种情况的一种会呈现在他的六门之一。第一是业kamma,第二是业相kamma…nimitta,第三是趣相gati…nimitta。

这三种死亡的征兆往往在一个人临终之前,他能够体验到。有时候死亡之相可以提前到大概一个星期,甚至十来天都有可能,一个人会遇到死亡的征兆。所以有些人他会在临终之前自知时至,这其实就是有时候他看到一些景象,有些死亡之相,然后他知道自己的寿命将要终尽了。而更普遍的就是在临死之前,一个人可以看到一些死亡的征象。

那到底什么是业呢?业就是过去所造的善或不善的业。

由于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他过去所造作的业将会成熟。因为我们刚刚讲完了业,只要是在生命期间,那么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