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阿毗达摩四十九讲 玛欣德尊者-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在尽其一生如佛陀所教导那般努力精进之后还不能证得禅那、圣道圣果,才能够说失败的原因是当今时期的本质,或者是二因者,或者过去世没有积累足够的巴拉密。

在这世间,有些人所付出的精进力远远不及佛陀所指定的程度,甚至没有尝试有效地培育身至念,以对治他们漫无目的四处飘荡之心,但是却推说不能证悟道果是因为当今是不可能开悟的时期。也有些人说今日的男女没有足够使他们证悟道果的巴拉密,还有些人说今日的男女都是二因结生者。他们如此说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当今是所引导者的时期,而他们未能证悟道果是因为缺乏了正勤——精进。

若具有专精(pahitatta)地适当注进正勤(注进精进),一千人之中有三百、四百或五百人可以获得至上的成就。若一百人如此实行,他们之中有三十、四十或五十人可以获得至上的成就。在此“专精”是指决意尽其一生坚持努力精进,即使在努力的当下死去亦在所不辞。

索那长老(Soõ;a Thera)所付出的精进是在雨安居(vassa)的三个月期间持续不断地保持正念,在那期间只采用坐以及走两种姿势。护眼尊者(Cakkhuppàla)的精进与他相等。触天长老(Phussadeva Thera)必须在付出同等的精进力二十五年之后才证悟道果。而大西瓦长老(Mahàsiva Thera)则需如此精进了三十年。

今日极需要这一类正勤。可惜如今如此精进的人缺少教理(pariyatti)基础,而有教理基础的人却涉及了比库义务的障碍(palibodha),因为他们住在市镇或村子里,需要讨论佛法、讲经开示以及著作佛书。他们不能长期不中断地注入正勤。

有些人习惯地说在令他们获得解脱世间之苦的巴拉密与时机成熟时,他们将能很容易地获得解脱,因此他们在还未能确定精进是否能够带来解脱时,不能当下即精进努力。他们没有比较:是努力精进三十年比较苦,还是未获得解脱期间堕入地狱十万年比较苦?他们并不记得努力三十年之苦根本比不上只在地狱里三个小时之苦。

他们可能会说:‘若努力了三十年之后还是不能获得解脱,那情况还不是一样?’但是如果此人的巴拉密足够成熟以获得解脱,他将凭此精进获得解脱;若还不够成熟,他将在下一世获得解脱。即使他未能在现今的佛法教化期里获得解脱,他一再重复地致力于培育心的业力(bhàvanà àciõ;õ;a kamma,禅修习惯业)也是具有极大力量之业,他能以此避免往生到恶道,不断地在善趣中轮回,直到遇到下一次的佛法教化期。对于没有注进正勤之人,即使他们的巴拉密足够成熟至可以努力三十年就获得解脱,也将错失这个解脱的机会。他们不会因为缺少精进而有所得,有的只是损失而已。因此,让我们都拥有慧眼,以及对此危险保持警惕!”

这个就是雷迪西亚多在《觉支手册》里面所讲的一段话。

在这里就讲到,在一千个人中如果是非常精进努力的话,将会有三百、四百乃至五百人可以获得至上的成就。而如果在一百人当中,将会有三十、四十、五十人能够获得这样的成就。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付出足够的努力的话,我们还是至少有百分之三十、四十或五十的人能够获得成就。而从在帕奥禅林的教学事实来说也是,当然缅甸人的比例会大一点。缅甸人一般在一百个人当中大概有三、四十人有禅那的体验。当然是在禅林里面而不是整个缅甸人,整个缅甸人当中就极少,只是说能够去禅修而且能够付出足够精进的这些人当中。而对于外国人来说,例如:华人比例就比缅甸人稍微低一点,但是也可以占百分之二十几、三十左右。

他们去到那里,还不包括他们长期,他们只是透过一段时间的精进,他们能够获得这么样的成就。因此,如果他们能够付出很长时间的精进,例如: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可能这个比例会更高一点。

因此,我们不要在还没有付出精进之前就自暴自弃,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错失很多的机会。

那好,我们在这里就补充和纠正一下昨天讲的比例数字的错误。

下面我们准备进入今天所讲的内容。

在讲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三遍)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 (三遍)

各位大德、法师、居士、贤友们,晚上好!

我们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心路过程和离心路过程。今天晚上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内容是缘起pañ;icca…samuppàda。

在之前讲到色法、心所法、心法和心路过程的时候,我们主要着重在讲生命的现象。而讲到业,讲到死生的过程的时候,我们已经涉入了生命的起因。今天我们再更加详细地进入什么是造成生命、造成名色之因的这个课题,这就是缘起pañ;icca…samuppàda。

对于缘起,我们作为佛教徒每个人都知道、都会说缘起,但到底什么是缘起呢?

对于缘起,在《清净道论》里面是这样说的:
“因为了解它能导致利益、快乐,所以值得智者们了解为‘缘’(paticca);生起时是一起、正的(完全的),而非单独及无因所以为‘起’(samuppada)。如此,缘与起为缘起。”

或者又可以这样解释:
“一起生为‘起’,众缘的和合而非没有缘,如此为缘起。此因的组合作为果的缘,故此为彼缘。”

也就是因的组合能够成为果产生的种种的缘,所以这个是那一个的缘。由于缘而生起,一起地生起,众缘的和合这称为缘起。

又或者:“因的组合面向(果)故说为缘。”
也就是由于种种因的组合能够带来果,所以这些称为缘。

而:“一起生起故说为起。”

缘起的原则就是:
Imasmiü sati idaü hoti;
imassuppàdà idaü uppajjati。
Imasmiü asati idaü na hoti;
Imassa nirodhà idaü nirujjhati。
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偈颂词: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此”和“彼”就是因为有了因,所以才会有果的存在。因为有因的生起,才带来了果的生起。而当因如果没有了、不存在了,自然就没有果的存在,而当因灭去之后,自然果就也消失了。

对于缘起来说,佛陀讲缘起并不只是讲这世俗上物质方面的因果关系,佛陀揭示缘起更主要的是讲生命的起因。因此,在《相应部·因缘相应》里面佛陀这样来定义缘起:
Katamo ca; bhikkhave; pañ;iccasamuppàdo? Avijjàpaccayà; bhikkhave; saï;khàrà; saï;khàrapaccayà vi¤¤àõ;aü; vi¤¤àõ;apaccayànàmarå;paü; nàmarå;papaccayà saë;àyatanaü; saë;àyatanapaccayà phasso; phassapaccayà vedanà; vedanàpaccayà taõ;hà; taõ;hàpaccayà upàdànaü; upàdànapaccayà bhavo; bhavapaccayà jàti; jàtipaccayà jaràmaraõ;aü sokaparidevadukkhadomanassupàyà sàsambhavanti。 Evametassa kevalassa dukkhakkhandhassa samudayohoti。 Ayaü vuccati; bhikkhave; pañ;iccasamuppàdo。
这是佛陀在《因缘相应》里面说的一段话,意思就是:
“诸比库,什么是缘起呢?
诸比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愁、悲、苦、忧、恼生起。如此,这整个苦蕴生起。诸比库,这称为缘起。”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为什么会有生命的存在,会有生命的生起呢?如果一个人在没有接触佛法、没有了解佛法、没有修行的话,往往他们会这么思维,到底是什么导致生命的存在、会有这样的生命呢?而佛陀是透过缘起的法则来解释生命的生起和存在的。

在佛陀解释缘起的时候,有一种是顺的,一种是逆的。顺的就是说由于无明带来了行、由于行带来了识、识带来了名色等等,如是这整个苦蕴(这一堆的名色法)、这堆称为苦的名色法、这个生命生起。

而还有一种逆的观法叫做Pañ;iloma,就是为什么会有这个生命?因为有了生命,自然会有老、死、愁、悲、苦、忧、恼。为什么会有这些?因为有了诞生,有了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