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的受用,乃至于面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福慧跟佛相似。所以这个福从那里来的!发愿是福,深信是慧,念佛是功夫,念佛换一句话说,念念使你这个福慧增长。

  ‘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的确,确确实实是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所以平常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用什么心念呢?要用深信发愿心念,这样念才有感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不信,或者愿不切,纵然念佛,也没有感应,说老实话,只是口善而已,怎么说没有感应呢?因为你的定慧不能增长,福慧不能增长,用信愿心去念,你的福慧会增长,这个增长是事实。我如果把话说出来,你们同修自己观察自己的境界,就会增长信心了,从什么地方去观察呢?你的心一天比一天清净,这个就是增长,清净心,能生智慧,清净心起的作用,对待外面境界的作用,是智慧,清净心对自己是福德,是享福,真正的福报是什么?是身心清净,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执着,这个快乐啊!这是真正的享受。所以这是你只要用信愿持名,你就能得到,那么要修多久得到呢?我再告诉各位,真正用功的人,三个月就得到了,这个境界就现前了,三个月就现前,就见效啦!再往下修呢!那这功夫就越来越增上。所以一般我们看古大德,三年、五年成就,那当然的道理,只要你保持这功夫不退转,你继续不断努力,三年、五年是决定成就,上乘的成就。我们这个上,水平很低,不是讲的理一心事一心,那个太高了,我们不一定能够达到,我们讲功夫成片的上乘,功夫成片,也有九品,那个上三品,给诸位讲,就可以生死自在。自在是什么?我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再住几年,也不碍事,这叫了生死,生死没有了。以我们一般人,没有到这个功夫,寿命是有定数的,绝大多数人不能超过这个数。所以你看,这个看相算命算得很准,你们看看了凡居士,袁了凡四训,普通人没有办法超越数,换句话说,给你排上八字,你活到多少年?该什么时候死?那一年很难过得去?这个念佛人可以超越,可以生死自在,超越这个定数,这样殊胜的功德利益,知道的人不多,有些人听说,听说他不肯相信,如果真正相信,我相信他一定会死心塌地来修学,为什么呢?这才叫真实的利益,无量寿经讲:‘住真实慧,惠以众生真实之利’。这是真实的利益啦!在现前教我们能够在这一个,现在这个社会,是浊恶到极处了,浊恶极处这么一个世界,他自己的生活,还能够快乐美满,这个利益多大?在这么一个社会里面,他自己现前快乐美满,将来随心如愿的见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乃至于游览诸佛国度,我们一生当中可以办得到的啊!怎么样才能办得到?蕅益大师这几句话,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就是‘信、愿、持名’,这是正行。大本,大本是无量寿经,因为它这个是要解里面的句子,是弥陀经的注解,无量寿经,亦以发菩提心为要,正与此同。

  ‘故今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大本之宗’。

  那么这是黄念祖老居士说的,黄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就是以这个二句为本经的宗旨,宗旨就是修行的纲领,他取这二句,正是遵奉莲池大师、蕅益大师这些净宗祖师大德的教诲,那么这个地方显示,黄念老尊师重道,不敢认为这是自己的慧眼抉择,是遵从祖师大德的教诲,这是他的谦虚,是他的尊师,那么这个在中国过去跟现代的教学不一样,现在人教学生,提倡学生有创造、创新,学生自己的发明,在我们中国过去不行,过去这个东西,譬如说,是我发现的,是我写出来的,我请我老师鉴定一下,这东西算老师的,不算自己的。不像现在,现在算自己的,不算老师的,从前是算老师的,不算自己的。说实在话,还是以前那个是正确的,老师鉴定之后,责任是老师来负责。正如同军队打仗一样,参谋提出来计划,统帅批准了,责任是统帅负,不是参谋负,参谋只提供意见而已,这个仗是谁打的?是那个统帅打的,打胜了,功劳是他的,打败了,他要负责任,与参谋不相干,参谋只是提供意见,这个意见可不可以用?由你来决定,决定的人,他负责任。所以以前老师教学也是如此,学生有很多发现,送给老师印证,老师一印证,都是老师的,尊师重道。因此佛经由五种人说,除佛之外还有四种人,那四种人所说的必须得到佛同意,佛一同意,都等于是佛说的。所以都称之为佛经,大家没有争论,那么佛不在世呢?有原则,原则就是法印,小乘经三法印,大乘经依实相印,换一句话说,与这个原则不违背,与这个原则相印的,不管谁说的,都是佛说的。那么像蕅益大师这几句话,虽然佛经里头没有,古来祖师大德也没有,但是他与经论相印,可以说等于是佛说的,这是从前教育的理念上跟现在人不相同,古人心地厚道,不居功,纵然自己有功,也不居功,现在人急功好利,这个是大毛病,急功好利用在修学佛法上,决定没有成就,那是大障碍。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观经云:‘若有众生,愿生彼国,发三种心,即便往生’。

  这是观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的菩提心,发菩提心的人,我们通常称他作菩萨,没有菩提心的人就叫做凡夫,凡夫跟菩萨不一样,就是心不相同,凡夫的心迷,菩萨的心觉悟,菩提是觉,觉心,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众生,我们凡夫是迷惑颠倒的有情众生,他是觉悟的。那么我们要想做菩萨呢?那这三种心就要注意了,要认真发这三种心;第一种心是:

  “至诚心”。诚,诚到了极处叫至诚。也许我们有很多同修都会说,我平常待人都很诚哪!算不算诚?这个诚心有一个标准,你自己以为诚,但是拿这个标准一衡量,还相差很远,没有做到,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标准才叫诚呢?晚近曾国藩先生替这个字下了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很恰当,他是在读书笔记里面;他的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上写的,‘一念不生是谓诚’。要拿这个标准来想想,我们心诚不诚?一天到晚在打妄想,这怎么叫诚呢?这不诚,诸位要晓得,诚心就是真心,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真心离念’,真心离开一切的妄念,这个叫真心,真心呢?就是正念,你看八正道里面,不是正念吗?正念呢?就是至诚心,诚到极处了,可见得这个诚心里头,不是无念,无念就糟糕了,若无念是诚心,这桌椅板凳都无念啦!这石头瓦块都没有念,那它不就最诚心了吗?它不是的。所以这个一念不生,是一个妄念不生,是离一切妄念,不是离一切正念,一切正念的话,那八正道也没有了,那行吗?所以它有正念,没有妄念。这个问题又来了,什么叫妄念?这个妄念哪!标准也很多,我们讲最低的标准,那高的标准不必谈了,做不到嘛!我们讲最低的,最低的标准是什么呢?是自私自利,只要一个念头起来,我的利益、我的好处,这个是妄念,你就晓得诸佛菩萨起心动念,决定没有为自己的,为什么说为自己啊!这叫做妄念,不但是妄念,说老实话,为自己简直是恶念,恶在那里呢?大小乘经典都告诉我们,我们希望了生死,超越六道轮回,要凭什么?要断我执,我执破了,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轮回,法执破了,明心见性,则成为法身大士,成佛作祖,佛法破二执啊!这个念念一动念就有我,这个我执增长,诸位想一想,佛法是要我们破我执的,我们天天在增长我执,这不叫背道而驰吗?所以不仅是妄念,简直是恶念啊!真正学佛要想成就,也就是真正要觉悟,觉悟的人,念念不会想到自己,凡是念念都想到自我的利益,这是迷,迷而不觉啊!这是凡夫,六道凡夫,念念想一切众生,念念念利益一切众生,这是佛,这是菩萨。我忘掉,没有我啦!我都没有啦!诸位想想,那个我所有的,当然更没有了,更不放在心里面啦!我所有的财产,我所有的眷属,我所有的荣誉,我所有的利益,是我所有的,附属于我的,当然更是放下了。

  所以能够把我,我所,离开,你的念哪!就正,你的心哪!就诚了,诚心,就至诚心,诚心就是儒家讲的诚意,大学里面讲的: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