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现在、未来。我们今天术语来讲,时间、空间。时空里面,一切万物,无量无边,用一个名号作代表—无量觉;没有一样不是正确圆满的理解,觉而不迷啊!这就是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的含义。所以这个名号实在讲就是宇宙万有本体的名号,用这个名号来称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了,他就用了这个名号,西方极乐世界也用这个名号—弥陀净土。所以,弥陀身土都是用这个阿弥陀佛作名号的。

  底下就说得很清楚了:‘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可见得名实相符,名是实之名,实是名至实,说穿了是一回什么事情呢?就是我们自家的真如本性。所以古德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与西方净土在那里?在我们心性之中,是我们自心变现之物。自性变现,现在要想求生,那有不生的道理呢?我们常听说,世间法什么最难?求人难啊!这个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求人,是求自己啊!原来弥陀是自性弥陀,净土是唯心净土。见阿弥陀佛生西方净土,都要从自性当中去求,这是把原理给我们说出来了。可见此经正是如来称性极谈,这一句话说得好啊!也说得非常重要,我们想一想华严、法华,这个在大乘法里面,为大家公认的一乘圆教圆满法轮,这是称性极谈啦!可是跟无量寿经作个比较,那这两部大经比无量寿经还要差一等,差在那里呢?没有无量寿经讲得圆满,从那里看呢?无量寿经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法华、华严不行啊!华严、法华只度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就是说圆教初住以前,别教地前的菩萨都没有份。这一比较,无量寿经比那两种还要圆满。所以叫做称性极谈,是登峰造极。

  观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观无量寿经给我们讲净宗的原理。净土宗修学的基本的理论建立在那里呢?就是这两句话。什么是佛呢?心是佛啦!所以禅家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心跟性是一个意思,性是讲的本性,是从体上讲的。那个心是从作用上讲的。有体当然就有作用,体是不变,体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这是本体。可是我们现在迷失了本体,迷失了自性。虽然迷,它还起作用。那么这个起作用,我们还它叫作心,虽然叫它作心,上面加了个字,叫妄心,‘妄心’就是本性在迷,所起作用的名称。‘妄心’也叫做无明,明是明了,无明是不明了,对于自己、对于环境、对于宇宙人生统统都不明了了,说实在话,本来是明了的,现在不明了了。所以佛教给我们修行用功,用什么功呢?修那个明心,把那个不明的心使它恢复光明,心只要不迷了,恢复光明了,心就是性。我们用个比喻来说,我们把本性比喻作水,把这个不明的心比喻作波浪,起了波浪,起了波浪虽然是水,水起了波浪了它的作用,这个照的作用就失掉了,它就不明了。现在怎么样修呢?要把这个水静下来,让它恢复到平静,水平静的时候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山河大地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我们这个心就是如此现在心,为什么失掉了本明呢?就是你心里面动了,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波浪。佛给我们讲九法界,实在讲九法界差别在那里呢?就是你那个妄心动的幅度大小不一样。十法界里面地位愈高的,他动的幅度愈小,像菩萨,菩萨心还是动的,但是动的幅度很小,像微微的浪一样,外面照得还是蛮清楚的,还是清楚。越往下呢?这个心的妄动愈来愈严重了,三恶道他那个妄心是大风大浪。所以他什么也见不到,迷惑颠倒了。

  那么,由此可知,佛法修学的枢纽在那里呢?在定,不在别的,在定,八万四千法门,实在讲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法门,法就是方法,门就是门道、门径啊!方法门径尽管不同,它所修学目的相同的,统统都是修定。我们净土宗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定,我们念佛人修什么呢?就是修一心不乱啦!不是修别的,绝对不是修得的神、见鬼、见菩萨,也见阿弥陀佛,又见什么莲花啦!那就错了。,那是你的心在动啊!这个不是好境界,是搞错了。我们所修的是一心不乱,换句话说修的清净心,修的是这个,不是别的。心净则土净,这个清净心就是真心,清净心,心不动了,这是真心,那就叫作佛。那么‘佛’这个意思,翻成中国字就是‘觉’的意思,一切通达明了,就是‘佛’。华严上告诉我们,‘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是讲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是你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变现哪!那有不知道的道理,自己造的当然知道。这个就叫做明心,明心就是见性。因为心就是性,那个明心就是见性,现在我们的心不明了,所以性就见不到。其实佛法里面,这一句跟儒家所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个意思相同。‘德’是什么呢?德就是本性,就是真理,就是自性。自性本来是光明的,现在上头再加上一个明,头一个明是动词,明德何必再要加一个明呢?可见明德现在不明了,不明它要恢复光明嘛!跟这个‘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一个意思。说真的,中国的孔老夫子—古圣先贤没有跟释迦牟尼佛开过会、对过话啊!你看他们的见解相同的。佛经说得详细,儒家中的经论文字少,说得简单扼要。所以真正要是通达明白了,实在讲那部四书真的不亚于大方广佛华严经。是真的。所以四书的确是中国人必读之书;是我们中国国粹的精华,你要如何懂得那个四书的意思?那你一定要去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那一部四书的注解。四书里面有理论,有方法。中庸是理论,大学是方法,论语和孟子就是华严经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孔老夫子做出来了,做个样子给我们看,孟夫子做个样子给我们看,就像华严经善财童子做个样子给我们看嘛!所以这个很相似,很接近,你要是从这个角度去读四书,那四书就非常非常有味道了,趣味无穷啊!这个佛法实在是真正不可思议,那我们晓得心就是佛,佛就是心,是心是佛,每一个人都有真心。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虽然讲妄心,妄心从那里来的?妄心是依真心起的,没有真那来妄?好像人,人身是真的,影子是妄的,影是依人身而有的,离开人身那来的影子呢?离了真没有妄啊!妄依真起,你要是把这个真妄彻底搞明白了,那就不迷了嘛!不迷就明心了,心就明了,就见性了,就成佛了。这一句是从理上说,人人本具本来具足,无有差别;九界众生跟佛没有差别。

  底下这一句讲修德,上面一句是性德本来具足的,要紧的是修德。‘是心作佛’。这个重要了,我们要想成佛,这一念就是作佛,有人心里面求的求人间的富贵、求家人的平安,或者求来生升天,他没有想到求作佛,向往升天,天也不究竟,天并不圆满,天上福报比人间大一点而已,寿命长一点而已,寿命虽长,还是有生、老、病、死。欲界天有生、老、病,死。所以它不究竟,纵然到无色界天,死了之后还要轮回。我们要把这些现象搞清楚了,搞明白了,为什么不发个心去作佛呢?作佛太难了,佛太高了,怕我作不成佛啊!这么一想,自己这一生业障深重,罪业无边怎么能作得了佛呢?其实这一些想法、看法都错了。你只看到现象的一面,没有看到整体。如果你看到整体,你就不会怀疑了。十法界的因缘果报,就在我们现前一念,这才是真正的事实。所以我们的心,念佛,就是作佛,念菩萨就是作菩萨,念罗汉就是作罗汉,念天,将来能够升天,念贪、嗔、痴将来就到三恶道,贪心是饿鬼嘛!嗔恚心是地狱,愚痴是畜生。愚痴就是是非邪正搞不清楚,是非颠倒,邪正不分啊!这就是畜生道。这一个事实真相我们搞清楚了,我们想作佛,这个作佛怎么作法呢?刚才说了,作佛你就念佛。所以这个心理观念很重要,我们看现在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身体不好,常常多生病,我看到了很可怜,他为什么那么多病?病都治不好呢?他一天到晚在想病,那就糟糕了,他是心作病嘛!他自己作病,他这个病怎么能好呢?他没法子好啦!心里不健康嘛!一天到晚想这个医生,那个医生,没指望了,病不可能好啦!所以我劝同修们,那个心念念想佛,不要想病,病就没有了,真的有病,病也没有了。为什么?你不想它,它就没有了。我过去在讲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