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常见心理疾病--异常表现-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一定要注意张弛有方。〃
  另外一个后果也使他无法更好地设计自己的人生,单位反而无法认可他的这种行为,一方面认为他可能想离开,另一方面精神疲惫也带到了工作中来。而长期封闭紧张的生活也使他失去了正常的娱乐和社交,这些都给他的工作和生活蒙上了阴影。可以说,他的考证狂热已经是一种兴奋型行为异化,比方说这个院子里的苹果对你其实毫无用处,但所有的孩子都在争先恐后地摘取,你也不由自主付出很多努力去摘苹果,这种行为其实并不表示苹果对你实际有用,而是一种纯粹的思维定势。
  一种可能性的讨论
  这种疾病发病原因和症状都很类似于精神病学上的焦虑症,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高文斌并不赞成过多地创造神经科医学新术语。他认为,过多的人为缔造心理疾病名称,只会使这个本来就满是心理累赘的世界变得更加人心惶惶。所以对知识焦虑症这种提法持保留态度,他对记者说,如果孙彼得教授归纳的这种症状真的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这样的提法是必要的。但在他的临床研究中,这样的病例其实并不多见。起码到现在为止,知识焦虑症在国内还无法成为一种专门的心理疾病。
  郭卜乐认为所谓知识焦虑症只是过度焦虑的一种表现,过度焦虑症只是过度焦虑的一种表现,过度焦虑的表现形式很多,如:强迫症、恐怖症、惊恐症、创伤后障碍等,都可理解为广义上的过度焦虑。孙彼得教授提出的知识焦虑,是对信息时代中知识群体一种心理状态的放大性描述,也是对焦虑症的一种新的发展的扩充。
  他谈道,比方说那个〃考证狂〃的病例有这几个关键要求:一是行为的无用性;二是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三是精神恍惚,疲惫不堪,在心理层面有巨大折磨。郭卜乐也对祝宏杰和其他一些被访者的行为做了分析,认为他们从表面症状看来,也颇为紧张。如祝宏杰去年考了高级口译,前段日子刚刚考完MCSE(微软认证的网络系统工程师),而如果他们的行为没有上述要素构成,就无法定义为病态,但都造成相当程度的心理障碍。
  一个无形的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表的一份专家报告预测中指出,目前全球共有精神病患者约4亿,已经成人类的第二杀手,而焦虑症或过度焦虑属于精神病科的高发症,名列前五位。该组织甚至预言,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的时代,而心理疾病也将取代生理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敌人。
  大家都会有类似的感觉:有一天你的心情好极了,而第二天你的心情却又糟糕透了,两者相比,可以说一个是天堂的快乐,一个是地狱的痛楚。其实,引起这种截然不同情感的事件和客观理由都是次要的,我们也许并没有意识到,真正严重地影响我们情感的是我们自己的心情。
  人类的心理疾病并没有随着医学与心理学的发展而令人欣慰。相反的,科技与文明把人的心灵变得更为拥挤和孤独。所谓的知识焦虑症也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焦虑症的异化形式。正如高文斌所言,由于身外环境的瞬息万变,使得许多人对未来无法确定,甚至充满恐惧。这就必然会造成心理紧张,急躁,严重的甚至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如不断小解,不断洗手,失眠,厌食等。如果不懂得恰时地放松和调节,都会给你的精神及生理造成伤害。
  求知欲使人类渴望把更多非我的东西转变成自我的东西,这一方面符合人类进步的需要,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非我的知识确实无限浩大,郭卜乐就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未知的知识就像黑暗对于孩子,对未知的恐惧感使现代人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拥挤〃,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时时侵蚀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3.焦虑伴随欲望而生
  欲望与焦虑是一对孪生兄弟,有欲望就一定有焦虑;同样有焦虑,背后就一定隐藏着欲望。
  正因为有想好好生活下去的欲望,所以才会有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如果没有了想活下去的欲望,也就没有了对死亡的恐惧。
  因为有想成功的欲望,所以才会有对失败的焦虑和恐惧,如果没有了对成功的欲望,也就没有了对失败的恐惧。
  欲望和焦虑永远都是同时存在的,这是客观现实。我们必须认清并接纳这一事实。那么该如何对待焦虑呢?惟一的办法就是带着焦虑去实现欲望。
  不要想着先消除焦虑再实现欲望,这是永远不可能的,也是所有强迫症朋友正在做的。想想我们刚开始发病的时候吧,那时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消除焦虑上,我们拼命的和焦虑做斗争,斗来斗去把我们自己斗病了,把自己斗成强迫了。斗争永远都是艰辛而痛苦的,我们失去了本来的生活,斗得自己精疲力竭。如果此时我们能够明白焦虑是不可消除的,那么就应该放弃斗争,从而踏上康复的坦途。不幸的是,我们坚信并不是斗争无效,而是我们的意志力不够强大。我们不知道人类再强大的意志力在强迫症面前都会被吞噬殆尽的。
4.人们为什么会焦虑
  研究显示精神官能症的成因可能有二大因素:
  具有特殊的身体体质(譬如较敏感的自律神经系反应)及特殊的性格倾向,往往在面临特殊的心理社会压力后引发内在的心理冲突而导致精神相关症状。除了体质之因素外,有关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指出这类病人常见有下列的性格特点之一,神经质个性是很常见的。
  神经质人格是指个性敏感,易对芝麻小事紧张兮兮,性急,脾气暴躁,操心过度等,其行为会呈现出下列的三种特质,第一种是完美主义倾向,也就是要求所有的事物都要求十全十美的,常以「吹毛求疵」形容之;第二种的现方式是自卑倾向,太过在意别人或小事情,即对于别人考虑的太多,旁人常以「钻牛角尖」形容之;第三种为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即所谓的具虑病倾向,旁人常以「怕死」、「想不开」、「神经衰弱」来形容这种情形。这三种倾向也许会同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不过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倾向和症状都是有些相同的。
  一、完美主义倾向过度追求十全十美的人因为要求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把全副精力都放在事物上,其实他想要做的未必都是有用的事,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即有很强的占有欲、控制欲,于临床上常称这些人具有强迫倾向,上例崇德的行为特质就可明显的呈现。
  比如说在清洁方面,有些人喜欢让自己的周围保持绝对的干净,于是乎为了要符合自己这种标准,他整天都得忙着打扫、擦拭,做这些反复的工作,甚至连枕头套、床罩都得每天清洗,每天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在这些清洁工作上。
  也有些人是把注意力放在煤气开关、抽屉及门的上锁方面,他们所要求的是绝对的安全,因此要防范所有具有危险性的事物,当然在超过了一定的程度之后这种人就会发生反复关煤气开关、关门这一类的动作,而这种反复动作的结果就是形成了强迫症状,而当事者本身也会发现这种动作并不见得会有什么实际上的效益可言的,甚至有时连与他生活在一起的人也会对如此〃吹毛求疵〃的人受不了。
  太具有完美主义的人在某些事情未完成时,会产生相当强烈的焦虑感,觉得浑身不对劲,所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非得要今日事今日毕不可,一旦碰到什么事没法马上做完时就会紧张万分。倘若跟别人一起做事时别人不根据他的满意标准来做的话,他也会觉得如坐针毡。
  像这一类神经质的人同时也是个急性子的人,往往也非常富有责任感而规规矩矩、一丝不茍的做事,但是因为他们经常会对某些事情执着起来以致总是想不开。
  譬如说当他离开家出外游山玩水之际,却因为整个心牵挂着家里的事而无法享受到户外生活的乐趣;就像崇德念专科时代在碰上长期的假日时仍然惦记着自己的学业而无法放轻松下来,甚至被称为只会念书的「书呆子」。像这些人都可说是不折不扣的完美性与执着性的神经质。这些人同时具有很强的控制欲及操纵倾向,崇德也就是由于这样而和前任女友分手,因他对女友管得实在太多了。
  不过具有这种个性的人做起事来倒是比较中规中矩、认真而负责,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身体累垮了。
  二、自卑倾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